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游记》并不适合青少年阅读

  换个角度看看也未尝不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夫子山闲人

《西游记》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直被教育界推荐为青少年必读。但我认为:青少年了解这本书是可以的,毕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这本书。但是熟读、精读就没有什么必要了,而且熟读、精读它反而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西游记》为何会成为四大名著?

如果我们能冷静客观的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可以这样说:中国基本没有什么能在世界上拿得出手的古典文学。当然我这样的看法可能会被一些“爱国人士”认为不爱国,不过没有关系,爱国和文学观点是两个概念。我觉得,音乐上中国唯有《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堪堪能在世界舞台上露脸,文学上《红楼梦》勉强在世界文坛上有些份量,至于其他,实在乏陈可现。

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这些家可都是重量级别的,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可就是非常陌生。中国人知道贝多芬、巴尔扎克、歌德的几乎家喻户晓,外国人知道嵇康、吴承恩、施耐庵的可能是门可罗雀。所以,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认识应该实事求是,我们没有必要谦虚,但也没有必要学韩国人那样将中国的中秋节、孔子的出身都弄成韩国的,那样更会成为世界人民眼里的笑柄。

那么,《西游记》为何能成为四大名著?因为中国古典小说几乎没有什么名著,《金瓶梅》这样的另类又不符合主流审美,《西游记》因此就趁机被列入四大名著了,而且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文学性是最差的,最高的是《红楼梦》,其次是《水浒》,随后是《三国演义》,《西游记》这种神怪小说勉强追尾。

《西游记》对青少年成长不利

写作的宗旨导致《西游记》并不是一本励志书籍。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西游记》是一本励志书籍,描述了唐僧师徒不畏艰辛,最后取得成功的励志事迹。但实际上,这本书实在算不上什么励志书,因为它的灵魂架构本身就是糟粕,在这种糟粕的骨架上无论塑造多少感人的血肉,都不能改变全书的立意的低下。它本身就是讲述一个肤浅庸俗的远离佛教灵魂的故事,至于这故事被塑造得多么感人,都不能改变它本身宗教精神的低下。

唐僧师徒的宗教追求是什么?是拯救黎民百姓?不是。是为了济贫帮困、造福社会,也不是。那是什么?取经,说白了,就是千辛万苦的去西天弄一堆没人能看懂的旧书回来,将梵文翻译成汉语,这就是普度众生了。这本身已经背离了佛教大慈大悲的宗教灵魂,佛是什么?佛不是经书,佛不是偶像,佛不是具体的人和事,佛是颗佛心。心中有佛者,心中能藏宇宙乾坤、天下苍生。所以说,唐僧师徒并不懂佛,佛并不是你会念几卷经书,你就是佛。

如果出家人都不干活,而整天去取经、念经,然后靠香客供养,这会成为一种社会的负担。佛家云:四大皆空。这句佛语的禅机被很多佛教徒理解错了,将四大皆空理解为虚无、遁世、脱离社会。其实,这句佛语的真正禅机是“注重灵魂,不看表面,注重事物的内涵。

从四大皆空的角度来说,唐僧是没有必要取经的,取经本身恰恰是“空的”、“虚无的”、“表面的”、“形式化的”,经书本身也恰恰是空的,一个真正理解了佛教灵魂的人,是无需注重“取经、念经、拜佛”这些具体的俗事,这些俗事恰恰背离了佛的本意。所以说,唐僧师徒没有一个人具备这样的佛的境界,他们取经本身就已经脱离了佛,而对世事无知的青少年们在阅读了这样的一本书后,对佛的信仰理解更加肤浅,对人生的励志理解变得狭隘,这不利于青少年养成积极的人生观。

所以说,唐僧并不懂佛,他越是取经的信念愈强,他中的毒也就越深,他的内心也就越狭隘,他离佛的距离就越远,尽管他最终见到了佛的真身,但是那是佛的皮囊,而不是佛的灵魂。这些《西游记》是不会告诉读者的,它有的只有一些狭隘的、表层的形式信仰。

《西游记》对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形成不利

《西游记》相对于世界上优秀的科幻、魔幻类读物比较,它的想象力是匮乏的。从表面上来看,孙悟空七十二变、西天取经路上千奇百怪的妖魔,这些似乎很有想象力。但是,《西游记》的想象力却是匮乏的,它所表达的仍然是具象思维,所谓具象思维,就是具体的、呆板的、缺乏活力的,比如图形思维。为啥说《西游记》表达的是一种具象思维呢?因为全书的妖魔鬼怪几乎都有一个规律可循,只是一种形象上的夸张,如更大、更小、更高等等,如牛魔王、猪八戒就是大的牛、大的猪,悟空就是人摸样的猴子,西天路上的各种妖怪大多如此。

这本书开始读来觉得新鲜,渐渐的读来就会觉得后面的情节过于雷同、繁琐,很多妖怪几乎都是差不多的一个故事:妖怪很大、很厉害,悟空打不过,去求玉帝、如来和观音,最后就这么一路求爷爷告奶奶的求到了西天。我们比较一下西方的一些优秀的科幻、魔幻小说,《西游记》比不上《指环王》的深度和史诗性,联想力比不上《星球大战》和《哈利波特》,特别是星球大战系列,它的人物种类之繁杂和怪异表现了一种极其丰富的发散思维,这样的读物对培养青少年的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大大有益。

《西游记》毕竟是一部古人写的一部古旧的书,无论如何,古人的思想都是和今天的社会生活有不小的距离,毕竟今人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的。对于这样的书,我们应该客观对待。对于青少年读者,我更建议他们选择性的阅读某些章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牛魔王这些章节还是比较精彩的,其他更多的章节过于雷同而缺乏阅读的价值,毕竟孩子们的阅读课外书时间有限。

另外,书中很多因果报应的描写可能会对青少年不成熟的人生观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我建议文化界有识之士能将《西游记》彻底改写一下,编著一本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和今天社会思想同步的一本简化《西游记》版本,或许这样,才能更好的留其精华、弃其糟粕。

总之,我个人认为《西游记》是一本不值得阅读第二遍的书,毕竟人生时间有限,急需必读的好书太多。个人浅见,欢迎不同观点交流。


◎本文由中财论坛会员微风轻拂原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转载请联系中财文字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名著复习」《西游记》知识点汇总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400字
假如“妖孽们”尚且活着
中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及中考真题汇总(建议收藏)
高中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最全汇总——西游记
【七年级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