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 | 《前赤壁赋》,神仙风骨
推荐语

  苏东坡本就上仙风道骨的人物,他的文字与内在气质已经达到了和谐交融。——柯英

苏轼的千古绝唱《前赤壁赋》文笔优美,意境幽深,读来令人神清气爽,荡气回肠。这篇的散文给我最深的感觉就是其中蕴含着一种神仙风骨。所谓仙风道骨,不同凡响,这种特别的风骨是一般的文章中所没有的。读懂这篇文章不难,但要理解并融合在这种奇异的风骨当中,却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

从文章的一开始,随着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一种异样的神仙之气便油然而出现。文章中写道:“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在这样神奇的背景之下,作者与客人乘坐的小舟如同一片小小的苇叶,漂泊在无边无际的江面之上。其感觉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就在我们初步陶醉在这种羽化登仙的感觉中的时候,作者又为我们唱起了一首古味盎然的歌谣:“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首歌古朴,然其意境幽深,令人读来若有所追,若有所忆,却又不知道所追忆者为何。这首歌以及其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箫声,又将我们带入了一种更加神秘的境界之中。

如果说前面这些还只算是环境与心情的铺垫,那紧接下来苏子与客的对话就将这种神仙之境界推向了高潮。在接下来的篇章中,作者通过客人之口,说出了下面的话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在这一番话语中,苏子的客人接触到了一个看似虚无缥缈但实际上人人都会暗自感到忧伤的话题,那就是,人生短暂,宇宙无穷。与天地相比,人类是何等的渺小,所谓人的生命又是何等短暂!而人的生命一旦消失,便再也无法在茫茫的宇宙中找寻,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啊!苏子的客人感觉到了这种遗憾,却也无法解决这个心理问题,所以才“托遗响于悲风”,在呜呜然的洞箫声中抒发自己的无望和无助。

客人的这种心态,平常人是意识不到的。世俗的社会上,大家并不太关心生命的短暂与永恒,而是更关心自己的社会地位有多高,权势有多大,钱财有多少,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拼命工作,加班加点,积攒钱财,向上奔爬。而一旦有了一些钱财地位,就开始自我感觉良好,吃喝嫖赌,穷奢极欲。人们在这样的进取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方式是不科学的,更少有人能看开这一切,从追名逐利的习惯中解脱出来,真正关心一下生命的永恒与短暂的问题。但真正有神仙气质的人,对这种问题是非常关注的。

我国春秋时期的道家学者庄子曾指出:“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就是很关注生命与宇宙的关系问题。中国的道教修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修成真人、至人,达到与天地同存的境界。《西游记》中的猴王当初还在花果山上的时候就曾想到,“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他这么一想,立即有通背猿猴赞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然后就指点猴王去访道求仙,修炼正果。由此可见,《前赤壁赋》中客人对生命的忧虑乃是一种很普遍的心态,是任何人乃至于任何生命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面对客人的心中郁结,是怎么回答的呢?他的答案是:“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真是一个巧妙绝伦的回答。原来在苏子看来,“短暂”、“永恒”,都不过是相对的概念而已。人与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又何羡乎”?这颇有些相对论的感觉。

其实,古往今来的修道者,修的就是心。心态要乐观、达观,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遇事不钻牛角尖,这才是逍遥快活的神仙。另外,苏子劝大家要知足,不要太贪,“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那是造物主给大家创造的共有的东西,可以尽情享用。这种“戒贪”的观念也是修道者应注重的观念。看来,苏轼的神仙与凡人并无本质的区别。凡人做好了也就成为神仙了。

这样看来,此文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前赤壁赋》乃是一部“仙品”,非平常之文可比。读懂了这篇文章,就等于读懂了一部“天书”。我建议那些在现实社会中郁郁不得志的人士,那些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败再败的人士,那些在情场上被无情人抛弃戏弄的人士,还有那些在官场上、商场上、职场上、赌场上贪心不足的人士每天晚上夜深人静后,先沐浴更衣,再焚香静坐,接下来恭恭敬敬诵读一遍《前赤壁赋》,然后安然入眠。长此以往,肯定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健康;行为上也应该会更加检点,更加正派。时间长了说不定还真的能够修炼成仙呢!


◎本文由中财论坛会员范公子原创,仅代表作者观点。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苏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赤壁之下的启发
《前后赤壁赋》怎样做赏析?
【争鸣】哈哈,苏东坡,我们已经为你所倾倒
《前赤壁赋》:苏子真的说服了客人吗?
精神突围与自我救赎——重读《赤壁赋》
苏轼<<赤壁赋>>原文,简介,注释,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