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毕飞宇《小说课》,是一堂写作业务课,也是一堂思想启蒙课

近期利用闲暇时间,读完了毕飞宇《小说课》,仿佛在聆听大学老师授课,也好像在和一个高深的智者对话。

毫不夸张地说,这既是一堂生动细致的写作业务课,也是一堂兼具深度和高度的思想启蒙课。

《小说课》

在看书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所说的,通过阅读小说,可以提升人文素养。

那么,人文素养这个听起来挺玄乎的专业名词,到底什么是人文素养呢?如何理解人文素养的深刻内涵呢?

阅读完整本书籍,对于人文素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兼具感性和理性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一种对于文学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一种让人可以冷静下来,静静思考的原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作家毕飞宇

在《小说课》里,通过毕飞宇老师解读经典,小说,阅读完后受益匪浅,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这里面不仅有他对文学的独特理解,以及他实践创作的经验与积淀。

他所讲的这些小说,虽然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也是之前看过的小说,但是,没有他的解读,自己理解不了这么深,也不会具有思想性。更准确地说,他的讲解,是一种具有启蒙性,启发性的讲解。他讲的不仅仅是招式,还有心法,有心境。

读完《小说课》,不仅颠覆了自己以前对于小说的认知,对于作家的认知,还让我重新审视这种小说的价值,社会意义,人生关照。

角度一:凝练的语言,深刻的含义

毕飞宇老师在书中首先讲到的小说,是蒲松龄的《促织》。他用了这么一个标题,毕飞宇用了这样一个标题,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

在他看来,这篇小说尽管只有1700个字,只能算是个微型小说而已。也就是8条微博的体量大小。

然而,《促织》是一部伟大的史诗,作者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才华足以和写《离骚》的屈原、写“三吏”的杜甫、写《红楼梦》的曹雪芹相比肩。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毕飞宇老师对于这八个字的讲解,“夫妻向隅,茅舍无烟”。寥寥数语,却描写出了成名夫妻的绝望心情。

确实如此,这种文字,既有烟火气,有生活经验,又真正的了解民间疾苦,只有那些体察民情,对于穷苦人家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才能写出这样鲜活的文字。既有一种深深的同情,又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司马迁在《史记》里《项羽本纪》中的描写,“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这里面也有八个字,“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可以说,和“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这八个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地,在《史记 淮阴侯列传》里面,也有这样一段描写,“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这里面的,“印刓敝,忍不能予”,也是用的非常妙,异曲同工。它的意思是,项羽把应该给受封之人的印信拿在手中,都已经把棱角磨去了,却始终不愿意给别人。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只有在稻田里,才读懂了缓慢的价值,时间的意义。

好的作品,是能够让人们静下来,闭上眼睛去聆听,去感受,去触摸的。

它的文字,是具有想象力的,有温度的,有生命力的。

它仿佛在告诉我们,做三四月的事情,到了十月自有答案。

角度二:作家的性格,思想的深度

毕飞宇老师在书中提到了鲁迅,讲了他的短篇小说《故乡》。

在他看来,鲁迅是一个早熟的作家,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小说家。

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把自己书写过两遍的作家,他重写了他自己。

《故乡》通过对于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的刻画,不仅在批判统治者,更批判了被统治者。尤其对于那些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他进行了同样地批判。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看小说的时候,不仅要想到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还要想到作者,创作背景,以及他的性格,思想深度,想要表达的内涵等。

而这一点,往往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

年少时读《故乡》,只记得那个月下天真烂漫的刺猹少年,人到中年,才读懂了那个叫出“老爷”的中年闰土。

从这个层面来看,鲁迅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启蒙者。他的伟大,在于他的性格,毕飞宇老师说,他的性格是冷静的,也是克制的。

冷静和克制,这两个词用的非常棒。

尤其是他的克制,引人深思。一方面具有手术刀一般的冷静,快,准,狠。一方面又具有坚韧的克制,能够有耐心,静下来。

在毕飞宇老师看来,鲁迅的性格是“心慈”加“手狠”。

其实,这个的背后,是他的写作逻辑,思维逻辑,始终是顺畅的,是清晰的。

角度三:作品背后的思考

在书中,毕飞宇对于莫泊桑小说《项链》进行了一番另类解读。

在他看来,好的作品的价值,在于激励想象,激励认知。

之前读《项链》,看到的是虚荣心,是因果报应,是贪小便宜吃大亏,是得不偿失。

读完毕飞宇的解读,原来小说中还有这么一层深刻的含义。

可以从对于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思考,对于故事的思考,从而引申到对于社会的思考,对于契约精神的思考。

这个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社会意义。它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人物的责任心,担当的勇气,不推诿的坚韧。

尤其是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耐心,令人敬佩,优雅淡定,从容。能够用十年的坚守,对兑现一个承诺,去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契约精神。

角度四:再读文学经典

毕飞宇对于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情有独钟。

在他看来,好的小说一定有好的气质,好的小说一定是深沉的。

在这篇小说里,它重点讲了宽恕,原谅,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恨情仇。

只有原谅了生活,原谅了人性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会心的语言。

毕飞宇说,要用“做学生”的心态去面对自己想读的书,尤其是那些经典名著,要再读,重逢,把自己慢下来,让自己静下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与人物重逢,与历史重逢。

小说只写了三个人物,一个天使,克莱尔;一个魔鬼,没落的公子哥德伯维尔;在天使与魔鬼之间,夹杂着一个美丽的、却又是无知的女子,苔丝。

毕飞宇说,在我阅读这个部分的过程中,我的书房里始终洋溢着干草、新鲜牛粪和新鲜牛奶的气味。为什么我们当下的小说人物有问题,空洞,不可信,说到底,不是作家不会写人,而是作家写不了人物的劳动。

静心想想,确实是如此,好的作品,无论是哪个细节来看,它都是生动的,可信的,因为它来源于生活,有了生活的底子,有了生活的养料,生活的土壤,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有时候也经常问自己,经典到底好在哪里?其实,在经典的背后,是作者的诚实,他觉得自己不能欺骗读者,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不能合理想象,不能想当然,因此,他会去体验生活,或者找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聊天,验证。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没有辜负读者。在他创作的时候,始终给读者留了位置,始终在和读者对话。

是作者的热爱,他对于作品的热爱,对于里面人物的爱,这并不是一种矫情,或者一种自恋,只是因为他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毕生的心血,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劳动果实。

所以,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他反复斟酌的结晶,都浸透了他的汗水。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小说课》,值得一读再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用亲子阅读,塑造孩子人格
持续写作120天,推荐12本适合写作小白看的书
小说,应该这样读——《小说课》
《斯坦福大学写作课》:3招帮你成为成长型的智慧写作者
名家谈 | 毕飞宇:阅读的才华就是写作的才华
冬日写作书单 | 写作以前你完全不知道将写什么(有赠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