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本书里有江湖|湘江水系

江湖记

《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河”“江”“湖”三字 :“河,水。出焞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从水可声。……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岷山,入海。从水工声。……湖,大陂也。从水胡声。扬州浸,有五湖。浸,川泽所仰以灌溉也。”在古时,“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湖”指积水的大泊。

作家谈雅丽通过十年实地行走考察,查阅文史典故、地域资料,以河湖寻访足迹为线索,从水文化的角度记录中国江河与湖泊的现实与往事,解读华夏文明的繁衍生息,展现“河流上的中国”之阔大景象。

本书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10月出版。

01

岳麓书院的弦歌诵唱(节选)


从湘江东岸到西岸,一条江连接起了杜甫江阁、橘子洲头和岳麓书院,也连接了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湖湘文化成就的最好注脚,也是岳麓书院的门前楹联。春日下午,当我从杜甫江阁远眺湘江对岸,只见一脉青山与江水并排奔腾,山是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南北朝时《南岳记》就提道:“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是湖南秋天观赏枫叶的绝佳之地,这里有观光索道直达山顶。秋天我曾多次步行登临,在山顶俯瞰长沙城,山间层林尽染,山下江水滔滔。据说当年杜牧任江西团练巡官,离湖南很近,他在秋天的岳麓山游玩,行至爱晚亭,见叶红如染,陶醉于深秋山景,于是写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绝佳诗句。

爱晚亭秋色,谈雅丽摄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脚,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自潭州(现长沙)太守朱洞于北宋开宝九年(976 年)创建,距今已有千余年。从创办之始至今,中间除了元代近百年停办,一直弦歌不断,办学不辍。北宋时进入繁荣阶段,被学人列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南宋自“朱张会讲”后,更将其发展到鼎盛,并形成 了湖湘学派。从 1999 年开始,在当年“朱张会讲”的地方,岳麓书院效仿当年的讲学形式,创建了“千年讲坛”,知名人士纷纷在此亮相 :余秋雨、金庸、张朝阳、傅聪、星云大师……众多学者名人纷至讲学,听者云集。

蓝空晴碧,春风拂柳。我从溁湾镇出发,来到岳麓书院门口,车停在东方红广场,一座巨大的毛泽东雕像耸立在山门前, 雕刻的正是中年毛泽东指点江山的样子。正值中午,一群青年学子刚刚放学,他们三三两两,意气风发,结伴在书院周围行走。原来这里就是著名的湖南大学旧址,门前匾额书有“湖南大学” 几个刚劲大字,正是 1950 年毛泽东手书。“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南大学的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据说这些天之骄子一进大学,就把岳麓山和岳麓书院纳入他们的花园,只凭一张学生证便可从容出入书院。

岳麓书院的文化气质培养和熏陶了莘莘学子,他们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百年学府面对着碧波滚滚、浩瀚北去的湘江,背倚岿然屹立、满目葱绿的岳麓山。江山代有人才出,浸染了湖湘精神的学子文人因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一种群体性格,他们把自己置于宏大的宇宙情境中,渺小的个人虽无依傍,然而浩然正气沛然而出,充塞天地之间,“舍我其谁”的豪情化作肯担当牺牲的家国情怀。“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 ;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这就是历经近百年的湖南大学的真实写照。

岳麓书院硫璃瓦,罗鹿鸣摄

东方红广场东北方向的绿荫丛中有个不起眼的翘角亭,亭上挂有黑底绿字的牌匾,上书——自卑亭。大概“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湖湘文化注脚有种天生的自傲自满在其中,所以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长沙郡丞赵宁倡在此建自卑亭,取“若登 高必自卑”之意。《中庸》中写道 :“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 ;譬如登高,必自卑。”对于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子来说,要登上学问的高处,必先自卑,从山脚一步步自登而上。

通往岳麓书院的入口处修有牌楼,春日的书院林木淡翠, 道旁樱花似雪,沿石板路直达书院门口,一路鸟声稠密。书院大门始建于宋代,现存大门重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正上方悬挂宋真宗所书“岳麓书院”的御匾,大门旁悬挂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副流水对,据说清嘉庆年间书院大修,完工后,学生们请山长袁名曜撰写对联。袁出了上联“惟 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意思是楚国人才众多;众人苦思下联时,贡生张中阶脱口而出“于斯为盛”,语出《论 语 · 泰伯》,意思是在书院尤其兴盛。这副对联反映了岳麓书 院千年以来人才辈出的盛况。宋朝的岳麓山曾流传民谣“道林三千众,书院一千徒”;南宋时,这里成为湖湘学派的学术基地和全国理学重镇;明末,把中国古典哲学推向高峰的王夫之曾在这里求学 ;清中后期的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等,都是从岳麓书院走出来的。 

经过岳麓书院的正厅,再将讲堂、教学斋、湘水校经堂、明伦堂、百泉轩、御书楼、文昌阁、明伦堂一一走过。于我而言,建筑楼阁讲堂并不稀罕,重要的是讲堂曾容纳何种文化、书院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岳麓书院的师生事迹彪炳于汗青者,仅为正史立传者便有26人。书院正厅横书的“道南正脉”四字,正是对“潇湘洙泗”的最好注解。“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为荆蛮?兹为邹鲁。”把岳麓书院与孔孟之乡“洙泗”“邹鲁”相提并论,可见当时书院之盛。

岳麓书院雪景,罗鹿鸣摄

02

靛澧色,遗余佩兮澧浦水(节选)


湖南境内有四条大河,简称“湘资沅澧”。常德就有两条,一是沅水,二是澧水。

古有“沅芷澧兰”之说,今天它们仍然相伴相生,屡见于古今中外的江河词典之中。

每年,我多次去澧水流域进行田野调查。澧水流经常德五县 :澧县、临澧、津市、安乡、石门。我到过五县所有的大型养殖场,经过了澧水流经的山山水水。最远到石门的壶瓶山和太平镇,它们与湖北五峰县和广水市接壤 ;也到过安乡黄山头镇,它以黄山头主峰南北中心线为界,与湖北公安的黄山头镇接壤。这三地越水盘山,开车需要整整一天。 

澧水远古文化寻寻根之旅,澧水,罗鸣摄

澧水和沅水是常德境内水流量最大的两条河流,我印象中的澧水略浊,河面较宽,沉淀着古老浑厚的雄性气质;而沅水清澈 绵长,更加秀丽,是一条诗意感性的河流。2015年春天,我曾到过洞庭湖口——汉寿目平湖,看到两水交汇处,一条约几十米宽 的水道上有一红一白两个航标,澧水从左入湖,沅水从右入湖。一清一浊,清的是沅水,浊的是澧水,如一条青龙和一条黄龙合 二为一,消失在洞庭湖的浩渺湖波中。

沅澧二水浇灌着常德缺一不可的两河文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看,它们虽都在常德境内,差别却很大。从史前到楚汉、南北朝,直至唐宋元明清,澧水流经的澧州一直是州府所在地,是和常德并立的二级行政区划,澧州更接近湖北荆州,是北方进入湖南的桥头堡。这种局面也让澧水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民俗等文化,可以说,两河文化气质的差异基本上在唐宋就已形成。

追溯澧水之名的由来:澧水从深山走来,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地向洞庭湖流去,因其上游有“渌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而得名。其上游流经慈利、永定、桑植三地,都不在常德境内。澧水流域的历史文化悠久,专家曾经考证得出:“澧水流域是长江中游地区最早的一个新石器时代发源地。” 

50 万年前,湖南最早的旧石器遗址就在津市虎爪山。湖南人老祖宗“石门人”的燕儿洞等一系列史前遗址的发现也清晰表明,近两万年来,湖南的先人们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从 最近 30 年的考古发掘来看,澧县八十垱、彭头山、城头山及澧阳平原发现的一系列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文化遗存,充分说明澧水流域的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可以说,澧水流域 文明是长江文明的源头之一,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又孕育了中华文明。

03

停弦渡的澧水之光(节选)

澧水西出石门,流经临澧杉板乡的吴家场,在停弦渡镇的关山与澧县共河界 10 余里,流出临澧。澧水没有经过临澧县城,只是绕到临澧的合口、新安、停弦渡三镇,然后流向更宽阔的澧阳平原。澧水为两县界河,北岸是临澧,南岸是澧县。

明清或更早时,临澧有三个澧水古码头,北岸有合口古码头和新安古码头,这两大码头当年十分繁盛,曾作为重要的粮仓储存基地迎接着水马船声,只是随着水运衰落,才在历史的潮水中越走越远,再也找不到当年的蛛丝马迹。只有南岸的停弦渡渡口古渡新用,成为可以过渡汽车和行人的运输渡口,至今仍发挥着船运的功能。

停弦渡的澧水之光,澧水渔民,姜坤山摄

澧州旧志中说:司马相如“谕蜀过此,马上操琴,停弦过渡”,因以为名。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大文豪,他与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司马相如做客卓家,在大堂弹唱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一曲《凤求凰》,使隔帘听曲的卓文君为之倾倒,成就了“文君夜奔”的情史佳话。司马相如出使夜郎国,曾携卓文君过此渡口,虽然现已无历史考证,但临澧确实是一个文脉厚重的浪漫之城。

澧水流经的临澧蕴含着发掘不尽的文化源流。古有屈原、宋玉,今有宋教仁、林伯渠、丁玲等文化名人。宋玉是楚国人,他的美貌与潘安齐名,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而且他还是著名的文学家,相传是屈原的弟子。史书中记载:“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阳春白雪”之说即源于宋玉。约在公元前260年宋玉被逐放临澧,在此生活了近40个春秋。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楚辞大师,就把他生活过的地方取名为宋玉村,教过书的学校取名为九辩书院,看过花的山取名为看花山,坐过船、看过书的湖取名为放舟湖。后人还专门为他修了宋玉庙,建了宋玉城。宋玉城在临澧望城乡宋玉村,考古证实这里曾有一座先秦古城,经过两千年的风雨侵蚀,当年的宋玉古城已荡然无存,连片城垣隐埋于田野深处,曾经的护城河也消失无影,只剩下莲池藕塘。如今的宋玉城只在原古城地基上建了休闲基地和度假村。杜甫曾经感叹:“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岁月剥蚀了一座城的存在,但幸好他留下的文字和与他相关的传说历久弥新。 

停弦渡澧水之光,春到停弦渡,罗鹿鸣摄

临澧是丁玲的故乡,丁玲出生在临澧佘市镇黑胡子冲,祖上是临澧的旺族。18 岁那年,她最后一次回到家乡,筹集去上海的路费和学费。那个已经没落的家族没能给她更多的帮助,而她从此一去不返,以后的60年都不曾真正走进黑胡子冲。丁玲跌宕传奇的一生,正如她当年的朋友、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所说:“冰之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这个细阅沅江澧水的巾帼女子,终得其文学和政治上的美名。如今在常德市和临澧县都建有丁玲纪念馆和丁玲的汉白玉雕像,成立了丁玲文学研究会,设立了丁玲文学奖。 

澧水从临澧穿越,这滔滔不绝的河流将临澧分为澧南和澧北,北岸的新安、合口,南岸的停弦渡三个码头,从西向东排列在澧水河岸,蜿蜒东去的澧水送走无数风流人物,但正如屈原诗中提到的“沅芷澧兰”,澧水把兰草的品质和芬芳在湘楚大地永远地流传了下来。

本文摘自《江湖记》

江湖记

谈雅丽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诗想者

2020年10月

《江湖记》是有关于江湖河流的文化随笔。作家谈雅丽致力水文化书写,将十年行游寻访落于充满生命热情的文字。追寻中国江河湖沿岸美丽风光的同时,更是将一些极易为人忽略的平凡往事,或在历史中留下深深印记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记忆,是一部极具地理文化意义的作品。

书中配有60多幅沿岸寻访的绝美风光或人文风物影像,为多个专业摄影家的作品。图文并茂,是一本生动、丰富的地理文化之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安福蒋家的善人善举
诗词 |《吊赋圣宋玉赋》——黄逸之
主题写作“湖湘文化”作品点评
诗词复评入围作品(一)┃湖南“嘤鸣杯”传统诗词辞赋大赛
湖南大学
楹联同题:长沙 杨远建主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