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锣鼓队
锣鼓队

——故里钩沉(64)

从老辈子起,我们家族就有一个业余的锣鼓队,每逢重要节日或到农闲季节就会拉出来敲上一通。过去农村人没有什么娱乐节目,每到敲鼓的时候,就成了全村人的节日狂欢,真是男女相扶将,相拥看锣鼓,里三层外三层的男女老少挤满了整条大姐。敲锣打鼓的那几个人,越是看人多就越是来劲儿,敲得离村三四里就能听得到。邻村的人们听见,也会三三两两的跑来凑热闹,这真应了赵本山小品里的那句“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只是没有红旗罢了。尤其是到了上坟的日子,骡马车拉着锣鼓,一路敲着向坟上走,那场面相当壮观;到了坟地,先不烧纸,铿铿锵锵的敲上一通,燃放鞭炮,告慰先灵,然后才各自到自己先人的坟头上烧纸磕头。

锣鼓队也是传承有序,代代相传。村里喜欢的人不少,插空也会抢过来敲上一顿,不过,大部分都是胡打烂敲,敲也敲不到个点上,只有几个人有心的人平时默默的观察,暗暗地记住老人敲打的鼓点(这锣鼓可是有谱的),有机会就会练上一通,慢慢的就有了不少长进,被老艺人发现以后,就收为徒弟,以后就成了锣鼓队的后续成员。到我记事的时候,敲鼓的是少康叔,打镲的是西千大爷,敲锣的是盘增爷,打铙的是雷爷。少康叔敲鼓时笑眯眯的,敲出来的鼓点儿却铿锵有力,震耳欲聋;盘增爷敲锣时,不错眼珠的瞅着打镲的西迁大爷,配合着他的一招一式;雷爷的铙敲得声音清脆,仿佛戏剧里插科打诨的丑角,机智幽默,使人听了不禁想笑;此时真正的主角是打镲的西迁大爷:瘦而高的他稔熟的打着镲,时而弓着腰,时而仰着脸,时而侧过脸仿佛卖弄的盯着看热闹的人群,嘴里念念有词(其实是默念锣鼓点儿)。每到紧要处,岔开两条细长的长腿,把那对儿铜镲上下翻舞,金光闪耀;在人们疯狂的叫喊声里,他更是敲得兴起,猛然间把一只镲抛向空中,随即稳稳的接住,顺势往另一只镲上一击,发出响亮的一响。人们看得目瞪口呆,醒过神儿来就发了狂的鼓掌叫好。就在人们正陷入疯狂的时候,少康叔的鼓敲得越来越重,越来越急,只听得重重一敲,锣鼓声顿时煞住:一通鼓就算告一段落。正看得如痴如狂的人们,哪里肯罢休,嚷着要再来一通,锣鼓队的几位,笑眯眯的也不搭腔,用毛巾檫檫汗,略事休息,然后,几个人会意的点点头,就又重新敲起来。

在我印象里,记得最清楚的是在文革初期,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开庆祝大会,几个有锣鼓的村打起擂来。几面大鼓同时敲起,各自围了一群人看,谁敲得好,人们就跑向那里,结果最后都跑到我们村这里来,从此,我们村的锣鼓点名气就更大了。1975年,我们邻村尚古庄出了个影响全国的“朱智慧回乡务农”事件,在召开欢迎大会的前几天,公社来人邀请我们村的锣鼓队助阵。欢迎会召开那天,盘增爷他们去了,好吃好喝的待承着;朱智慧下车的那一时刻,在热烈的欢迎口号声里,盘增爷他们的锣鼓敲得震天响,电影制片厂、电视台以及各大报社的记者们纷纷将镜头转向了他们。事后,他们的身影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从而也把他们推向了辉煌的巅峰。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年,村里实行农业责任制,分田单干了,从此人们一心一意的过自己的庄稼日子,没有心思想其他的,锣鼓入库了;再后来,锣鼓无声无息的不见了。又过了些年,人们在温饱之余又想起了那套锣鼓。在老态龙钟的盘增爷等人操持下,又重新集资购买了一套新的锣鼓。每到吃过晚饭,在明亮的月光下,锣鼓又响起来。后来,我进了城,离开了老家,那铿锵的锣鼓声一直响在我的梦里。我有时想,现在人们业余时间都只顾打麻将、喝酒、看电视了,年轻人只顾上网、玩游戏,还有人对那套锣鼓感兴趣吗? 少康叔的胞弟锡洪叔也随子女进城住了,前几天来我家玩,我知道我离家后在村里是他在主持锣鼓队,就问他锣鼓队近来的情况,是不是早已无人问津了?没想到他告诉我,锣鼓队不但没有失落,反而有发展,全村有了三个锣鼓队,不少青年人也很感兴趣;前两年附近的几个村还搞了一次邀请赛,搞得也挺热闹的。听到这些,我放心了,欣慰了,看来,我记忆中的那段美好并没有沦陷。有机会,我一定要回老家,再重新享受一番那心灵的盛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忆起故乡元宵节
【我村的锣鼓】/ 成广毅
丰城今年拟申报国家级项目简介——花钗锣鼓
咚咚锵锵过大年
乡村老家的媳妇们,竟然靠这个不起眼的小项目,日赚百元
<<教你敲威风锣鼓>>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