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文成公祠

刘文成公祠

2009-10-27 11:07:05 作者:yk2008 来源: 浏览次数:182 网友评论 0




刘基,字伯温,去世后被追封“文成公”。所以,也有人尊称他为“刘文成”。这里过去为石门洞天楼,至明代(1525年)始建刘基祠,现有的祠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门口有楹联:“名贤为社稷而生岂唯景星庆云有光两浙,文字得江山之助即此犁眉覆瓿并足千秋。”
民间传说是老百姓为表达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丑、恶的憎恨而创作的口头文学,而不是史实。刘基、字伯温,公元1311年出生于青田县南田武阳村,14岁从师郑复初在石门洞读书,23岁考取进士,后因不得志弃官归隐。
朱元璋率起义军南下,攻占金华、处州,后得知青田有这一奇人,再三邀请刘基出山,协助朱元璋夺取天下。刘基的《时务十八策》深得朱元璋欢心,辅助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了赫赫功勋,于是倍受朱元璋尊重,常叫他“老先生”而不直呼其名,列为开国功臣,使他成为历史上三大谋臣之一。
我们的刘基像,上有“道教”的标志——阴阳八卦图,因为刘基对阴阳八卦很有研究。此外他还是文学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郁离子》、《犁眉公集》、《覆瓿集》最为著名,据说《郁离子》是他在石门洞写的一本巨作。刘基他曾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刘基为人正直刚毅,受丞相胡惟庸诬陷,退隐故乡,不问政事。但胡惟庸仍诬陷其蓄谋造反。当时刘基非常害怕,忙入朝请罪留在了京城。朱元璋虽不加罪;但因此剥夺了刘基俸禄。洪武八年三月,刘基忧愤成疾,朱元璋派人护送其回归故里。四月十六日,刘基逝世,终年65年。祠内圆柱形石柱上有楹联三对:“北庙南宫一代兴王皆易主,西园东壁先生遗址尚留名”;“岩壑养奇才得两大钟灵间气,风尘识明主成一代开国元勋”;“世局如棋沧桑寄慨看洞前飞瀑石上藤萝幸此地湖山无恙,六朝胜迹兴废关情问康乐词宗芝田伯爵比当年风景若何。” 三对楹联既对刘基一生的丰功伟绩作了很高的评价,又对历史的沧桑和人才的无奈作了深刻的评点。 

编辑推荐语

徐世槐先生的新著《刘基故里楹联评注》所收楹联绝大多数来自刘基的祠堂庙宇。 众所周知,刘基是明王朝的开国元勋,有王师、帝佐之誉,是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五百余年来,大江南北的仰慕者纷至沓来,在各地刘基宗祠内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对千古人豪丰功伟绩的赞誉之辞,这些赞誉之辞大多已收录在徐先生此书中。作者对这些赞誉之辞一一详加诠释,可使普通的读者读懂楹联、匾额的真实内涵,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内容提要

徐世槐先生的新著《刘基故里楹联评注》为刘基文化研究丛书之一。 刘基是明朝开国功臣,是谋略过人、仅次于诸葛亮的军事家,明武宗曾称赞其“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刘基是开一代文学新风的大学问家,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刘基其人、其文、其行、其学术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后世乃至今天。《刘基故里楹联评注》选取了83副对联,31块横匾,集中体现了后人对刘基的学问、人品、思想及地位的评价。每一联按“作者介绍”,“内容释读”、“典故注释”和“点评”体例写作,并附有大量珍贵插图。

作者简介

徐世槐,1940年生于浙江文成,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一生读书、教书、藏书、著书。现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散文曾获国家及省、市一、二等奖多项。著有散文集《绿色长廊》。

目录
序一、诚意伯庙楹联  (一)刘基生平简介  (二)诚意伯庙简介  (三)楹联    《占事运筹》十四言联    《嘉谋元老》二十言联    《读尼定禹》三十九言联    《只手两楹》七言联    《河山诗礼》七言联    《奇勋福地》七言联    《应五建三》二十八言联    《挺身特献》二十一言联    《妙算分封》十二言联    《秉礼定谋》十言联    《林下留侯》七言联    《言陈学本》三十八言联    《学贯才兼》十三言联    《望气运筹》十二言联    《溯神奠有》二十六言联    《勋名出处》五言联    《五百三不》五言联    《还我歆兹》十一言联    《时势庙堂》十五言联    《出处事业》二十一言联    《择主隐居》十七言联    《功媲才侔》十一言联    《芳躅骚坛》十三言联    《五十千秋》八言联    《继留经宋》三十二言联    《开国济时》十六言联    《腹蕴笔开》七言联    《异世同时》十一言联    《百世一代》六言联    《青芝天文》九言联    《开国赤松》十五言联    《赞庙立朝》二十七言联    《筹划指挥》七言联    《学业经纶》十五言联    《白衣黄石》七言联    《开国立坛》十八言联    《几度毕生》十七言联    《承儒开朱》十四言联    《才岂事在》十五言联  (四)匾额    《帝师》匾额    《王佐》匾额    《莘渭遗风》匾额    《簪笏流芳》匾额    《玄机洞鉴》匾额    《干国栋家》匾额    《开国太师》匾额    《万古云霄》匾额    《古之名世》匾额    《通天地人》匾额    《先知先觉》匾额    《千秋景仰》匾额    《闲气伟人》匾额  附联    《万古千秋》十四言联    《腹蕴手擎》三十四言联二、青田刘文成公祠楹联  (一)青田刘文成公祠简介  (二)楹联    《名贤文字》十七言联    《北庙西园》十一言联    《姚江丞相》二十一言联    《世局元朝》二十四言联    《石洞时务》十六言联三、刘伯温纪念馆楹联  (一)刘伯温纪念馆简介  (二)楹联    《谋出律定》九言联    《开国渡江》六言联四、武阳村刘基故居楹联  (一)武阳村刘基故居简介  (二)楹联    《舞羊扶明》十六言联  (三)武阳书院楹联    《饱学福地》七言联    《树头屋角》七言联    《浩气千秋》匾额    《通天立德》十言联    《辞官顺时》十六言联    《中通外直》七言联    《绿凫白鹤》五言联    《千古人豪》匾额五、刘府旧宅楹联  (一)刘府旧宅简介  (二)楹联    《封长居南》十言联    《为人挥笔》九言联    《舍生慷慨》七言联    《维纲辅幼》七言联    《提调撰写》五言联    《谊笃友恭》匾额六、参政公祠楹联  (一)刘琏生平简介  (二)参政公祠简介  (三)楹联    《宗子扔孙》十二言联    《江西太祖》十九言联    《为国以德》十五言联    《斯祠此地》十六言联    《三苏一望》二十二言联    《有大以正》十三言联  (四)匾额    《奕世簪缨》匾额    《垂裕后昆》匾额    《操心正大》匾额    《尚德惠功》匾额    《千古流芳》匾额七、忠节公祠楹联  (一)刘璟生平简介  (二)忠节公祠简介  (三)楹联    《爵授祀配》十八言联    《俯仰威武》十四言联    《有是生难》二十言联    《赤胆赴京》七言联    《忠贞节义》七言联    《臣兄皇祖》五言联    《忠节刚正》十三言联    《殉主兴朝》九言联    《易斋辞岭》五言联  (四)匾额    《除奸谪佞》匾额    《靖难忠臣》匾额    《名光史笔》匾额    《一字千秋》匾额    《丕承昭烈》匾额    《大节不可夺》匾额    《丰功伟烈》匾额    《宗德流芳》匾额八、辞岭亭楹联  (一)辞岭亭简介  (二)楹联    《热泪孤身》十六言联    《到此坐定》八言联  (三)匾额    《高山仰止》匾额九、盘谷亭楹联  (一)盘谷亭简介  (二)楹联    《道广亭营》八言联    《簪缨亮节》二十四言联十、联簪坊楹联  (一)联簪坊简介  (二)楹联    《英宗明栋》十三言联    《秋色大江》十二言联十一、马后宫楹联  (一)马皇后秀英生平简介  (二)马后宫简介  (三)楹联    《清正廉洁》十一言联    《一代千载》十四言联    《德可威能》八言联    《共济坦荡》七言联    《护忠谪佞》匾额    《斩寇为民》匾额十二、观稼亭楹联  (一)观稼亭简介  (二)楹联    《云霞风月》五言联十三、玉蟾亭楹联  (一)玉蟾亭简介  (二)楹联    《登此坐斯》八言联    《四面一泓》七言联十四、擎天亭楹联  (一)擎天亭简介  (二)匾额    《天下为公》匾额十五、附录跋
前言

徐世槐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了。记得是在2000年,他从文成县专程来丽水,跟我谈刘基。那时,他是中学语文教师,对刘基文化研究情有独钟。 他告诉我,在他任教的学校里,还有一个刘基文化研究兴趣小组,他自然是最称职的指导老师了。 他作为一位普通的乡村中学老师,因地处偏僻,信息闭塞,资料匮乏,做学术研究真不容易!但徐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在刘基文化这片沃土上默默无闻,辛勤耕耘,这样的治学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令我感佩不已。 现在,徐先生已退休在家,本可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了,但他是一位闲不住的人,还是执著地做他的刘基学问。今年3月,徐先生又找到了我,希望能为他的新著《刘基故里楹联评注》写几句话,我欣然答应。 徐先生新著所收楹联绝大多数来自刘基的祠堂庙宇。众所周知,刘基是明王朝的开国元勋,有王师、帝佐之誉,是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但刘基在明王朝建立之后,并没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其治国方略也难以付诸实施,而且死得也有些不明不白。去世之后,其长子刘琏因胡惟庸迫害而坠井自尽;次子刘璟因不服朱棣执政而身陷囹圄,终以辫发自经了结一生。正因为此,在朱棣执政的永乐年间,刘基后代的日子并不好过,原本让刘基后裔世袭诚意伯爵位的铁券丹书也形同废纸。明景泰三年(1452),七世孙刘禄世袭五经博士,刘基家族呈现复兴之象。明成化六年(1470),《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梓行,翰林侍讲杨守陈称刘基为勋业、文章并举的“千古人豪”,明正德九年(1514),朝廷加赠刘基“太师”称号,并谥“文成”。明武宗称他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这是刘基从官方获得的最高荣誉。不言而喻,这也是明王朝对刘基迟到了整整一个半世纪的“盖棺定论”!明嘉靖十年(1531),刑部郎中李瑜上奏章神灵牌位便进了明朝帝王的祖庙。同时,刘基后裔亦世袭诚意伯爵位直至明亡,这是刘基为后代带来的荣誉和地位。 就是在上述政治背景之下,在刘基故里由官方大兴土木,相继落成许多刘基宗祠。如青田太鹤山刘诚意伯庙(青田二中内)、文成南田刘诚意伯祠 (即今刘基庙),青田石门洞刘文成公祠,永嘉碧莲镇上村永嘉郡公祠,苍南莒溪南山刘基庙,等等。在丽水,原本也有刘基宗祠,称开国元勋祠,由当时知府潘润奏请朝廷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今废,但遗址至今仍保留着,那一带俗称刘祠堂背。五百余年来,大江南北的仰慕者纷至沓来,在各地刘基宗祠内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对千古人豪丰功伟绩的赞誉之辞,这些赞誉之辞大多已收录在徐先生此书中。 徐先生对这些赞誉之辞一一详加诠释,可使普通的读者读懂楹联、匾额的真实内涵,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有的楹联写得非常精妙,如石门洞刘文成公祠正门楹联:名贤为社稷而生,岂惟景星庆云有光两浙;文字得江山之助,即此犁眉覆瓿并足千秋。细细品味,上联“景星庆云”藏着“西湖望云气”这一传说;下联“犁眉覆瓿”,则是刘基的两部诗文集,《覆瓿》成于仕元期间,《犁眉》作于入明之后。上联赞其立功,下联夸其立言,非常概括地总结了刘基一生的文章勋业。这样的好楹联在刘基宗祠内俯拾皆是,不一而足。我相信《刘基故里楹联评注》一定会给广大读者带来许多裨益。 是为序。 (作者系浙江丽水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丽水市刘基研究所所长)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开国称元勋,作王佐,为帝师①,一朝功成归隐逸②; 立坛③垂后世,精诗文,通易数④,千秋庙享在乡邦⑤。 ——林多梁 撰 卢右光 书 【作者介绍】林多梁,字松涛,美籍华人物理学家。祖籍浙江青田, 1930 年生于瑞安城关,毕业于瑞安中学初中部和温州中学高中部。1948年10月赴台湾。1954年获台湾师范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58年获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科学硕士学位。后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1961年获博士学位,受聘耶鲁大学研究员。1964年起,在纽约州立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主要从事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有限空间固体物理和量子光学等方面的研究。1966年以后,又先后被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律大学及意、荷、比、德、新加坡等国高校聘请为研究员、客座教授。 卢右光,广东省书法协会主席。 【说明】因为有“开国称元勋”,所以有“立坛垂后世”。对句写出 “精诗文”、“通易数”,倒过来说明出句的“为王佐,为帝师”。纵横交错,因果互见。 【注释】 ①王佐、帝师:本自明正德皇帝《赠赐太师文成诰》:“学为帝师,才称王佐。” ②隐逸:隐居不仕,遁匿山林,也指隐居的人。此写刘基辞官返乡过着隐居安闲生活。 ③立坛:语为双关:一指钦建刘基祠,又指学术、文学上开宗立派。 《明史·刘基传》:“(基)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④易数:根据《易》理占卜的方法。易,即《易经》,简称“易”,包括《易经》与《易传》。《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早在战国时期,就被看做经典,汉代跃居“群经之首”,为经中之经。《易经》在古代被视为算卦书,1、者通过64卦的卦辞和384爻的爻辞来判断人事的吉凶祸福。秦始皇在下焚书令时,《易经》以卜筮之书而得以继续流传。它虽然是一部古代占卜的书,但所包含的内容,绝非“占卜”所能涵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易道扩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它广泛地记载了上古社会伏羲以及女娲生活的新石器时期各行各业的状况,如农业、畜牧、渔猎等经济状况,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祭祀、征伐、诉讼等社会状况,封侯建国、家族斗争、阶级矛盾等社会制度状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根本观点。《易经》64卦的卦辞和384爻的爻辞揭示的是人生在世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对,怎么做不对的哲理。 《易经》的精髓在于它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无时无刻地不在变化,它的卦辞和爻辞无不蕴涵着随时变化、随时转化的精神。它们时时告诫人们,在困难的时刻,在处于厄运的时候,务必充满信心,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矛盾的转化,争取时来运转。同时,它们又谆谆教导人们,在顺利的时候不可忘乎所以。防止“泰极否来”。《易经》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成千上万年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考察和思考,并加以沉淀、浓缩、概括和总结,再以他们所具备的形象思维为指导,用形象的语言和典型的事例撰写出来的一部人生教科书。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几千年来,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凡夫俗子,都争相研读《易经》,至于那些文化素养甚高的历代学者,更是不遗余力地研究与论著它。 有史料记载,自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设置五经博士起算,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为止,共2040年,其间为《易经》和《易传》注疏的著作就超过4000种之多。 ⑤乡邦:家乡、故乡。P75-7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丨拜谒刘基庙
未卜先知!明代诸葛亮到底怎么死的?
常州汤氏宗祠落成典礼
刘伯温功成身退的故事
【原创】浙江文成:访一代帝师故里,观中华第一高瀑
刘基庙前有所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