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帽山泥石流:
老帽山泥石流:无法忘却的记忆
文/周代红 车承川 左正红 图/刘新斌 2007-08-17 www.dlxww.com
来源:大连日报

搬迁避让后的现场。

满目的断壁残垣让人能感觉到当年的灾难场面。

1981年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和平村。

科考队员在1981年泥石流地质灾害遗迹现场。

村边的泥石流避险路线示意图。

量雨器。

报警器。

防灾工作明白卡。

 

   科考纪实

  今年进入汛期后,泥石流作为人们比较熟知的地质灾害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泥石流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遗迹什么样?针对泥石流地质灾害如何防治?8月初,由记者、专家组成的大连地质新闻科考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普兰店市的老帽山地区,选择了同益乡几个有代表性的点,在普兰店市国土资源局矿管办的工作人员带领下,对老帽山地区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遗迹与灾害防治进行了考察。普兰店是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灾区,1981年老帽山地区曾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118人,经济损失达7191万元。1981年留下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遗迹仍让人触目惊心。第一站:蒿房村高屯

  在村边的沟谷旁,科考队看到了政府竖立的“泥石流避险路线示意图”,上面标明了附近居民区的位置、沟谷的地形、居民避险逃跑的路线和避险的位置,还有避险时的注意事项和报灾电话。整个示意图简单清楚,让人对避险的路线一目了然。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样的示意图在42个泥石流灾害隐患地区都有,除了要让每个村民都将灾害发生时的逃跑路线牢记于心,还起到一个警示作用。现在普兰店市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同益乡、安波镇、四平镇、乐甲满族乡的14个村,易发点42处,威胁人口8163人,威胁资产2.4亿元。

  除了这些示意图,每年汛前,矿管办都会通过地方电视广播和向广大公民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将地灾的科普知识向民众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公民的防灾意识。我们在这里除了看到工作人员发放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预防宣传单”外,还看到他们向灾害隐患区的村委会、居民、学校发放的两张卡片。一张是“防灾工作明白卡”,上面写明了灾害的位置、类型、规模、威胁对象等灾害的基本情况,同时写明了灾害的监测负责人、监测的手段和方法、灾害预报的判断依据,卡片上将各项避险措施责任落实到人。另一张是“防灾避险明白卡”,上面写明了灾害危险地区每户居民的家庭成员、联系方式、本住户的灾难注意事项、撤离路线、救护单位等相关内容。这两张卡能起到明明白白避让躲险、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第二站:西韭村木东屯

  这里是泥石流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的一个点,我们看到紧挨沟谷的一户居民房屋已被搬迁,留下了断壁残垣。“由于泥石流灾害无法根治,只有将危险地带的居民进行搬迁,才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普兰店市处于灾害危险区的居民共有3000多户,要想全部搬迁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只能分轻重缓急逐步搬迁。”工作人员说。

  据悉大连市政府已经专门为此拨出了9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先期已经有灾害高危险地区的312户居民被搬迁到了安全地带。目前搬迁工作仍在陆续进行。第三站:庆阳村

  这里是1981年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2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可以看到当年的灾害遗迹。被冲断的石桥、只剩1米多高的厂房遗址、大大小小杂乱的石头……满目的断壁残垣,现在的我们仿佛能感觉到当年泥石流滚滚冲下时的灾难场面。专家建议应该将此遗迹保护起来,因为这里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遗迹在北方比较典型、少见,对于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科普与科研有非常宝贵的价值。

  后来,在一户居民家房顶,我们看到了监测当地雨量的仪器———量雨器,因为降雨量是诱发泥石流的最活跃条件,因此检测泥石流高发地区的降雨量是预防泥石流的前提。每到下雨时,居民在家里就可以监控降雨量的多少,相关部门会随时与居民联系,如果降雨量超过临界雨量100毫升,相关部门就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根据灾害点的分布,普兰店共设置了12处雨量测量点。第四站:和平村

  群山中一个静谧的小山村,却是1981年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方,如今明显可以看到周围的山上因为泥石流的冲刷而裸露出的岩石,底部还有很多淤积物。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相关部门为灾害易发地区安装的12部警报器中的一部。相关部门根据量雨器测量出的降雨量,再综合当时的雨情、河流水位等资料,来决定居民是否需要撤离,如果需要就会拉响警报器,据说这种警报器相当响,可以声传数里。相关部门还为偏僻的村屯居民购置铜锣200余面,用于发出临灾紧急撤离避让警报信号。每年汛期前,相关乡镇政府都会组织灾害隐患区的居民进行防灾躲险避让演练,提高居民的躲险自救能力。

  每年汛期前,相关部门还要制定出台《普兰店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普兰店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级政府汛期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汛前、汛期、汛后,国土资源部门都组织地质专家对灾害隐患区的地质进行定期巡查、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异情,防患于未然……

  “他们的防治工作做得不错,很有条理化科学化,在其他地方不多见。”这是专家给这里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评语。

  科学解读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包括地质因素、地形因素和降水因素。这三个因素对泥石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缺一不可。它们是泥石流发生的内因,是一个长期较稳定的地质作用过程。

  地质因素一是指要有丰富的固体物质存在,也就是松散碎屑物质。构成老帽山的岩石是花岗岩,易于风化,具备这个条件。二是新构造运动活跃,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垂直升降运动显著,相对高度大,有利于形成泥石流。

  地形因素是指要有一定的高度差,并且山坡坡度较陡,前者对泥石流的发生起关键作用,因此泥石流多发生在高山、中山和低山区,起伏较大的高原周围也有泥石流分布。此外,流域形状和沟谷形态对泥石流也有影响。漏斗形、栎叶形、桃叶形、柳叶形、长条形的流域形状和宽而流水少的沟谷易于发生泥石流。

  降水因素是泥石流发生最活跃的条件,这是说泥石流的形成还要有数量充足的水体,水体的来源最常见的是降雨,还有降雪形成的冰雪融水。通常情况下,持续时间长、雨量大的降雨使水体饱和后,再发生短时间的突然暴雨,更容易激发泥石流。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泥石流发生的规模、次数、活跃程度又要受到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泥石流产生的外因。

  同等条件下,地理环境不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都会存在差异。在我们通常的认识里,植树种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可是很多植被覆盖好的地方不也一样会发生泥石流吗?这是因为植被覆盖多常常就意味着碎屑物比较多,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当然就会发生泥石流。植被覆盖得好坏对泥石流的发生不起决定性作用,防止水土流失也并不意味着防止泥石流的发生。不过,在同等条件下,植被覆盖好的地方比差的发生泥石流的几率小。生态环境好能够减轻灾害,但不能消除隐患。

  开矿、筑路、采石、兴修水利、乱砍乱伐、陡坡开荒等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泥石流活动,使泥石流发生频率变大。同样条件下,人类活动越频繁,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人为活动随着人口增长,人与土地矛盾的突出呈不断增强的趋势。泥石流的特点、影响和防治

  泥石流灾害具有常发性、突发性、群发性和同发性的特点。具备泥石流发生地质、地形条件的地区,一旦有暴雨激发,就会发生,难以预计。同一地区多处可能同时发生泥石流。泥石流还常和滑坡、崩塌、洪水同时发生,因为它们主要的激发条件都是降水。

  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条件还难以控制和治理大型泥石流,只能监测以避开危险。在这些因素里,有的是相对稳定的,比如山的高低、山坡坡度等等,它们的变化比较缓慢,人类难以控制。而暴雨、开矿等人为活动则是急变因素,可以预测或者避免。在同等条件下,降水是泥石流发生的激发因素,因此可以通过研究降雨的临界值来预测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是最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发生后会造成河谷改道、下切、山体岩石裸露、增加河流含沙量等地貌上的改变。其危害表现在城镇、村落、交通、农田、江河、环境等诸多方面。泥石流把泥沙带入江河,不仅增加了含沙量,会影响水质,长此以往还会造成河道淤积、易于形成洪灾等。老帽山附近是碧流河的水源地,这里泥石流的危害也不只限于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大连地区泥石流发生的可能

  根据老帽山泥石流遗迹,专家判断,老帽山地区存在古泥石流体,地质历史时期就是泥石流多发区,大规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大概百年左右一次。那么,上次泥石流发生于1981年,这是否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内这里可以免于泥石流的威胁呢?

  专家指出,大规模泥石流的发生有周期性的特点,通常长时间发生一次,这是因为,大规模泥石流会带走大量碎屑物,再次发生需要一定的风化时间积聚碎屑物。虽然综合历史情况,理论上老帽山地区短期内不会发生大规模泥石流,可是,碎屑物少也会使地表的持水能力减弱,发生暴雨时,大量的地表积水易于产生洪水,这样也会激发泥石流。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在已经进入气候异常时期,气候不稳定因素增加,可能会打破原有的周期,使泥石流发生频率变快,所以也不能放松警惕。

  这些年来泥石流造成的危害,除了因为其突发性难以预计外,和人们防灾意识不强也有很大关系。泥石流沟口处地势平坦,随着人口增多,新兴村落大多建在这里,一旦爆发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就更大。

  大连很多北部高山都具备泥石流形成的地质和地形条件,一旦有暴雨激发,同样存在发生泥石流的危险,不能因为近期没有大规模爆发而忽视预防。

  解读专家

  李永化:北京大学博士,现为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1988年北京大学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1996年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气候地貌与沉积,现主要从事第四纪泥石流及环境灾害研究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质动图全集!带你直面了解地质灾害全过程!
地质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流程图
图解:遇到泥石流等地质气象灾害该怎么办
地震次生灾害之泥石流
泥石流
遭遇山洪泥石流,掌握这些能救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