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趣事之——窗户纸糊在外
(2011-11-14 13:29:16)
分类: 往事钩沉
玻璃,在中国住宅使用,大约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直至近三四十年,才在各地城乡广泛普及。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是平民百姓的土屋茅舍,还是皇亲国戚的宫殿宅邸,用于分隔窗户内外的主要遮蔽物。就是中国人发明并广泛使用的纸。糊在窗棂上的纸,夏天能遮阳挡雨,冬天可以防风御寒。是住宅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
在山海关和南方地区,窗户纸都是糊在窗棂的内侧,从房子的外面就可以看到各式花样的窗棂图案。当外地人看到东北民居住宅,糊在窗棂外的窗户纸,使整个窗户成为了一个“大白块”,自然就觉得不习惯而视之为“怪”了。
其实,这种“怪”,正是适应东北特有的气候环境和民间风俗的产物。众所周知,东北素以冬季寒冷著称。而室内又是以火炕取暖。因此,在严寒的季节,室内外的温差很大。这层分隔冷热空间的窗户纸的糊法就很有讲究了。
如果糊在里面,窗外所结的冰霜,遇到室内温度高时融化,水就会流到窗户纸和窗棂上,时间长了,经过水的浸泡,窗户纸和窗棂就会脱离,风再一刮,窗户纸就会破损,雨雪就会飘进室内。而且,窗棂也会腐烂,影响其使用寿命。试想,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室内起居的炕前窗户漏风进雨,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不便。所以,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通过摸索实践,逐渐因地制宜地形成了“窗户纸糊在外”的做法,反倒把窗户纸糊在里视为怪了。
过去的那种窗户纸,至今已经是不多见了。它既不是现在常见的白色机制纸,也不是文人画家写字作画的宣纸之类。而是东北的制纸工匠就地取材制造的一种“土纸”,或称为“麻纸”。其原料为当地所特有的芦苇、蒲棒、废旧麻线、旧棉絮等。经过一系列工序的精心制作,再经过其它一些特殊处理,就具备了很强的防水防潮性能。这种窗户纸,虽不像宣纸那么白净,但是却很结实柔韧。既不怕雨雪,也不怕室内的水蒸气。糊在窗户上,保持半年是不成问题的。春秋两季,各更换一次,就可以了。糊窗户纸也是一种技术,讲究绷得直,糊得平,才能既美观又延长使用寿命。窗户纸糊得是规整,还是马虎随便,也是衡量一家日子过得如何的一个外部标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的窗户,都是纸糊上的,为啥不怕刮风下雨?古人真是天才!
东北三大怪之一:窗户纸糊在外
那些事儿丨唐胜一:糊窗户纸
告诉你真实的历史——为什么古代的窗户都是纸糊的?
东北三大怪之——{窗户纸糊在外}
东北地区为什么窗户纸糊在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