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门七事②大山农家开门七件事-柴

大山农家开门七件事-柴

雪岸


      大山农家开门七件事,第一件就是柴。

说到柴,不能不先说说九宫山区农家的火塘。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通山县的厦铺、河畈地区,与笔者故乡的厨房、灶屋最大不同的是,家家户户设了火塘成为厦铺、河畈乃至通山县以及整个鄂南山区的一大特色。当然区、公社机关及所属单位、企业的厨房与外面的厨房一样。此火塘单指农家。

火塘一般建在堂屋左方的内角处。修建办法是,将那块三、四平方米的地面,下挖七寸深,四周用或青砖砌好,形状恰似池塘。火塘的外侧一方形成半圆形。便于冬天家人围坐取暖。火塘的上方,从屋梁上吊一根铁丝或钢丝,铁丝或钢丝上挂上一个铁钩,用以悬挂做饭烧水用的铁锅或水罐。有的人家,还在火塘中放几块石头,或三角铁架,用以安放铁锅、铁罐和水壶,以便炊具与火靠近,提高火的利用率。

火塘里一次点火以后,常年不断。一日三餐烧水煮饭。与此同时,它还成为人们在家中取暖、照明乃至进行人际交往、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冬天还承担薰制腊鱼、腊肉的功能。

笔者在那里工作时,每逢冬天下队,一到农家,便被安排到火塘边坐下,边烤火,边说事;召开几个人的座谈会,或和村干部家研究工作,也在火塘边进行。有时就餐地点也放在火塘边。

有的学者认为,火塘分别是家庭、家族关系、生计的象征。一个家庭需要有一个火塘作为取暖及煮饭的工具,但在一座新房建成或一个小家庭从父母的家庭中分离出来时, 则要重建火塘。此时它又成了一个家庭的象征。分家则另立火塘,标志着家庭的分化,由一个家庭中分化出的血缘关系的家庭便渐渐形成了一个家族。

火塘的燃料主要是木柴。地处九宫山区通山的厦铺、河畈两地,山岭高耸,竹密林丰,作为农家开门七事之一的“柴”,资源十分丰富。一是伐木时不能作为商品木材的树枝、树杈,是上等的柴;二是除松树、株树、杉树等商品木材的副产品外,布满青山的各类杂木灌木无疑是火塘用柴的优质资源。那时,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堆满了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劈柴,成为村庄的一大特色。当然,地处河畈缺少山林的大队、生产队农民,柴火资源自然就少,但一日三餐不能少,烧水煮饭不可无,就不能不求其次,用各种草类、茅杆替代了。

正因为如此,砍柴便成了农家的一大负担。笔者那时驻队,一到农忙时,隔不了三、五天总有人请假砍柴。眼看着田里的活路紧张,但又不能不叫人家砍柴,常常叫人揪心,却无法做到两全。后来想了个办法,就是每到农忙之前,事先放几天假,专用作农家砍柴时间增加柴草的储备量,事情才得以缓解。

而笔者那时的故乡,作为烧水做饭必用的柴资源则少多了。其一,家乡地处丘陵,松树较多,松树不能随意砍伐,干枯落下的松毛,和山上生长的杂木树根,便是柴火的一大资源。其二,山上、田埂上生长了各类茅草,秋后砍回家堆放好,也是上等的柴火资源。其三,便是小麦草、稻谷草。小麦草耕牛不能食用,全部用作烧柴。稻谷草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耕牛的饲料,农家特别爱惜。用作烧火的只能是牛吃剩下的烂草和草末。当然,稻谷草不耐烧,且烟雾大,但在缺乏柴火资源的那个时代,这些就顾不得了。松毛比较好烧,集市和县城人家也爱用它,农家便收集、捆好挑进集市甚至县城,换几个钱补贴家用,一般农家就舍不得使用它了。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农家还到山上、田头地角挖草根,以补充柴火资源的不足。笔者那时放学回家就挖过草根,办法是先将长草的草皮连土挖起,用耙子将土去掉,再将草根晒干,挽成草把,挑回家堆放好,以备不时之需。

顺便要说的是,通山大山的农家正因为都用火塘,一年四季时时刻刻火不断,常年的烟薰雾绕,房梁上是黑的,墙壁是黑的,桌椅板凳也是黑的,薰制的腊肉、腊鱼也全是黑的,连卧房内的蚊帐也是黑的。也正因为如此,农民的眼睛难免不受到影响,斜眼、眯眼人多。还有个别小孩冬天坐在火塘边烤火,时间一长,大人一时疏忽,小孩打起瞌睡,便一头栽到火塘里被烧伤或汤伤,留下了终身的残疾,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当然谁也不会因此而因噎废食,火塘照烧不误。只是各家各户得时时注意小心防范罢了。

如今,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通山的山区农家的燃料——柴,已逐步为煤的天然气所代替了。当然在那些深山老林,由于交通运输等多种原因,依旧是火塘柴火熊熊,青烟飘飘。


说完柴,也必需顺便说一下大山农家的生活用水。虽然水未列入开门七事之内,但它也是农家开门的一件大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故乡的农村没有用上自来水,就是现在一些地方农家打的水井也没有。农家的生活用水,就只能到水塘、小河去挑了。当时,每日清晨起来,主妇在厨房忙碌,男人们则外出打水、挑水直到把厨房里的水缸倒满,以保证一天的家庭生活用水的需要为止

回过头来,再说那时的厦铺和河畈。当然厦铺和河畈大多数地方也同笔者的故乡一样,要用水桶从池塘或者溪水、河水里朝家里挑生活用水。但是,在一些山下村背后有溪流、泉水的村庄,农民砍下毛竹,打通竹筒里的竹节,然后一根连接一根,绑到捆扎好的木架上,从高处的溪水或泉水引水进村入户,如同城里的自来水一样成了山村的一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录农村暑假】砍柴的小女孩
【洞庭作家】魏晓晖/冬天的火塘
除夕要到了,年味浓了,“除夕三不空,来年财不空”,你知道吗?
赫图阿拉记忆(一)
开门七件事之说柴
2015年最美孝心少年蓝晓萍:我是山中的小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