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门七事⑤大山农家开门七件事-盐

大山农家开门七件事-盐

雪岸


      历史上流传的开门七件事的第四件是盐。

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远古时期人类自身的生存、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迅速发展,盐在人类生活甚至生产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食盐中的成分主要是氯化钠。钠离子与氯离子参与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与酸碱平衡,钠离子在能量的生成、利用、肌肉运动、以及糖代谢、氧的利用均起到重要作用。除烹调盐外,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隐藏盐,如酱油、腌菜、豆瓣酱等。

在平常做菜的时候,最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品,那应该是非盐莫属了。如果没有盐,我们吃的任何食物,就算原本风味浓厚,恐怕也是食之无味。正是有了盐的存在,各种美食才仿佛有了灵魂一般。盐在保证食物原本风味的同时,还将味道扩大很多倍,使人们吃起来有滋有味。而很多口味重的人群,更是无“盐”不欢,甚至盐放少了也嫌没味道,连饭都吃不下。可见,盐在这广大人群之中的地位,是极高的,人们的饮食永远离不开盐。

盐文化最早是起源于中国,已超过4000年的历史。据传,中国的盐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传说黄帝手下有一位叫做夙沙氏的诸侯,通过煮海水,发现了盐。由于设备太过简陋,提炼出的多是粗盐,颜色也有青、黄、白、黑、紫五样。清.汪砢玉《古今鹾略.生息》曰:“古史黄帝时,宿沙氏号滨老,煮海为盐利民用。”《说文》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正字通》记载:鹽種類非一,或出於鹵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正因为夙沙氏是造盐的第一人,被后代尊称“盐宗”,史上很多地方有供奉盐宗的庙宇。”

殷商周,制定了盐法。由于制作过程十分复杂,而且由于技术的缺失,造盐周期长,难度大,耗材多,盐成为特别贵重之物,寻常百姓无力消费,而变成了上流贵族的专用品。《周禮·天官·鹽人》记载: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賔客共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鹽。记录的是周朝帝王就成立了盐的专管部门,掌管盐的人叫做“盐人”。皇宫的盐都归盐人掌管,统一调配,各种盐的用处都不一样,祭祀的时候要用“苦盐”或者“散盐”,接待客人要用“形盐”,皇帝用膳要用“饴盐”。

春秋战国。人们提取盐的技术并无太多长进,但是在“种盐”上学到了一些理论。古代人民将盐池引入土地之中,等到刮大风的时候,土地里就会长出“盐花”,成为提取盐的原材料,而不同的土地种出的“盐花”品质也各有不同。《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有记载:“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鲔之醢,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管子》记载:“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每家每户的盐是有定额的,若是有人敢私藏或者贩卖,就要进监牢。而且此时,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哪个国家盐多,就证明这个国家富强。《汉书》记载:“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齐国管仲曾设置盐官,提出以渔盐之利而兴国。

朝和西汉,盐地位节节攀升汉朝出了新的《盐法》来限制别人买卖私盐,和浪费盐的行为。汉代盐铁丞孔曾说过:“敢私铸铁器鬻(卖)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东汉,人们从种盐发展到直接在盐池中开采。刘桢《鲁都赋》记载:“又有盐池漭沆,煎炙阳春,焦暴喷沫,疏盐自殷,挹之不损,取之不勤。”

三国,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粮食和盐形成天价,而钱币的价值却显得微不足道。“董卓悉椎破铜人,更铸为五铢钱,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而盐的价位比粮食高。

两晋南北朝,人民生活渐好,帝王对盐的限定有明确指标,惩罚手段比汉武帝还要狠。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之后,国力衰,朝廷为了充斥国库,便把眼光放在了盐上。到了晚唐,盐价值整整上升十倍,百姓望盐兴叹。整个卖盐行业,也由朝廷直接操办,盐商从中牟利。

宋朝人在喝茶的时候,喜欢在茶之中加上一点盐,以让茶味挥发,气味浓郁。

元、明、清,人们渐渐注意到盐的“危害”元代养生学家贾铭的《饮食须知》记载:“喜咸人必肤黑血病,多食则肺凝而变色”。因而开始倡导炒菜放盐要少放,或者适量。

明、清,食盐种类增多。《明史》曰:“解州之盐风水所结,宁夏之盐刮地得之,淮、浙之盐熬波,川、滇之盐汲井,闽、粤之盐积卤,淮南之盐煎,淮北之盐晒,山东之盐有煎有晒,此其大较也。”清《调鼎集》曰:“凡盐入菜,须化水澄去浑脚,既无盐块,亦无渣滓。”清朝提出放盐顺序,讲究在菜抄好后放盐,可以让食物味道更美,也对身体有好处。

总之,盐文化经过了4000多年的传承,在制作和开采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每个朝代的盐的地位,却也证明了盐自古至今,都深受人们的重视,从最早的粗糙煮沸,到如今的机器提取,在盐的质量和味道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再回到大山农家,说说开门七事中的盐。当年厦铺、河畈大山农家的盐皆从公社供销社或大队代销部购买。

说到大山农家的盐,不能不说当时的碘盐。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缺碘的危害局限于甲状腺肿和克汀病,防治的措施是在病区供应加碘食盐。

加碘盐的历史也是非常长的,因为碘分布在土壤、蔬菜里面,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是碘缺乏地区,尤其是高山地方都是碘缺乏。因为碘非常容易溶于水,随着雨水的冲蚀,土壤中的碘及植物中的碘也是越来越少。一些高山地区甚至超过50%的人都有甲状腺肿,尤其是儿童。

早在解放初有个别医学科学工作者自发地在少数病区使用碘盐。上个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一些省份开始用碘盐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1960年,中共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成立后,推进了部分省的食盐加碘工作,并于1973年在北方病区全面推广碘盐,接着推广工作发展到南方。通山县厦铺、河畈就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这一推广工作的。开始推广的时候,九宫山地区由政府免费发放到村到户。这一工作由当时区、公社干部直接牵头组织,一个一个生产队的宣传发动,并现场发放。

记得,笔者初到厦铺就听到人们讲的一个笑话。那是1973年的秋天,笔者到翠屏公社金山大队传达贯彻公社党委会议精神。当晚召开了全大队干部社员会议。大小队干部通知会议时,特地加了一句话,说是公社的陈干事来开会,他要发言的。还别说,这里山深林密,人烟稀少,全大队七个生产队分布在方圆十余里的群山之中。晚上社员们打着火把,来到大队会场。会议开得很好,会议结束时,一些社员还不走。大队支书说,会开完了,你们回家吧。有几个社员说,支书,你不是说要发盐吗?看,我把口袋都带来了。干部们一听,哈哈大笑说,我们说的发言是讲话,不是发那个碘盐。看来,社员们对当时上面发放碘盐都十分关心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61002央。开门七件事―盐
开门七件事4:盐
这个牌子的食盐千万别买!
不差盐
健康之路20161002开门七件事—盐
如何识别加碘食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