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牧:两游安陆浮云楼-浮云楼诗词选注(雪岸)

杜牧:两游安陆浮云楼-浮云楼诗词选注

杜牧两游安陆浮云楼

雪岸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杜牧

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杜牧《樊川集》卷一

【诗的来源】

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源于杜牧《樊川集》卷一。原诗在“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后附注:“思及楼下水,正是深入怀人处”。至于《全唐诗》、《文苑英华》等诗集、诗选、诗注涉及到此诗的多,不一一列举。

【人物简介一】

杜牧(803—852),字牧之(《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九十一、《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九十七,本传)。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因称“杜樊川”。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同年应江西观察使沈传师之辟,为江西团练巡官。其后沈转宣歙观察使,牧随赴宣州。七年应牛僧孺之辟,在扬州任淮南节度府推官,后转掌书记。九年回长安任监察御史,后分司东都。开成二年(837)为宣州团练判官。四年复回长安,任左补阙,后转膳部、比部员外郎,皆兼史职。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迁池州、睦州。宣宗大中二年(848)擢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转吏部员外郎。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樊川文集》之《自撰墓铭》未载——笔者注)。五年入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次年为中书舍人,卒。杜牧尝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称“杜书记”;曾官司勋员外郎,称“杜司勋”;官至中书舍人,称“杜舍人”;开元中曾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称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故又称“杜紫微”;世人为区别于杜甫,又称之为“小杜”。牧知兵,善古文、工诗,尤擅七言近体,清丽俊爽,自成一家,与李商隐夺名,亦称“李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今存。后人复摭拾集外诗文为《外集》、《别集》、《补遗》各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为八卷,其中第七卷几全为许浑之诗。杜牧临终时作《自撰墓铭》(见《樊川文集》)。

【人物简介二】

张郎中,即张文规(《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七十九、《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五十二,本传),生卒年不详,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德宗朝宰相张弘靖之子。历拾遗、补阙、吏部员外郎。文宗开成三年(838),被劾出为安州刺史。武宗会昌元年,改湖州刺史。三年,入为国子监司业。累迁右散骑常侍。宣宗大中间,官至桂管观察使。道光《安陆县志·职官》:“(唐)安州刺史——张文规:肃宗至德二载吏部员外郎,迁刺史。张嘉贞传。”张文规被劾一事因其父事而起。其父张弘靖(760—824)字元理(《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七十九、《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五十二,本传),张延赏(《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七十九、《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五十二,本传)子,少以荫授河南参军。宪宗元和初累官刑部尚书同平章事。穆宗长庆元年(821)为幽州卢龙军节度使,以不善驭军,军乱被囚,旋被释回京。帝因诏贬抚州刺史,寻迁太子少师,卒。《旧唐书·韦温》卷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一十八云:“吏部员外郎张文规父弘靖,长庆初在幽州为朱克融所囚,文规不时省赴,人士喧然罪之。温(韦温)居纲辖(尚书右丞),首纠其事,出文规为安州刺史。”《全唐诗》存张文规诗2首,句2。其中句2“谁云隼旟史,长对虎头岩”,笔者认为应为张文规任安州刺史时所作。虎头岩应是虎乳岩、虎子岩的又一别称。

【诗意解析】

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作于会昌二年(842)。据西南师范大学文献研究所何锡光《杜牧诗歌系年拾遗》(刊载于2001年第3期《文献季刊》):张郎中,即张文规,会昌元年至三年任湖州刺史。《唐刺史考》云:“《湖州志》:'(张文规)会昌元年自安州刺史授,迁国子监司业。’两《唐书》本传并未及湖刺。《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四:'法帖要录十卷,唐大理卿河东张彦远受宾撰。彦远,弘靖之孙,三世相门。其父文规,尚刺湖州,著《吴兴杂录》。”诗当为杜牧会昌二年春出为黄州刺史,从长安到黄州途中,在安州所作。诗云:“去夏疏雨余,同倚朱栏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据《(杜牧)年谱》,杜牧上年四月,因其从兄自江州刺史迁蕲州刺史,与弟顗从浔阳随至蕲州(今湖北蕲春)。七月,赴长安。安陆在蕲州西北,杜牧去长安途中当在安陆与张郎中同游浮云寺(楼),故有“去夏”云云之语。此次来游,时值春天,乃孤独一人,感慨系之,因云“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诗人在上年与张郎中相会安陆,登上浮云楼,并无心境观赏美景。其时,张文规因被劾而贬至安州。杜牧不仅善于作文赋诗,且知兵(曾对朝廷两次用兵献计,均依其计获胜),“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但不仅不重用甚至排挤他,也无人帮助他,致使他常因仕途不能如愿、才华难以施展而忧愁。《新唐书·杜牧》云:“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牧回踬(受挫折)不自振,颇怏怏不平”。此次回长安途中,也许是诗人得到或者预感到朝廷有人要将其贬至州郡的信息或前兆,心中自是忐忑不安。一人被贬,一人将贬,可以说当时杜、张二人是同病相怜,猩猩相惜,自有无限话题,“同倚朱栏”也难以尽叙。面对眼前的无限江山,尤其是郧国美景则无心观赏,也难以激发其诗兴。

一年之后,当杜牧一人登上浮云楼时,满脑子想的也是故人远去,愁恨尤在。看到的只是“当时楼下水”,不知其今日到了何处?湖州在太湖之南,连通长江,去年浮云楼下的涢水,是否到了故人任职的湖州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两地分隔仍是愁。这种愁恨正如楼下无边无际的春草,满天飘飞的柳絮。全诗虽没用一典,句句平白如话,却字字传神,把诗人当时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笔者试想,如果诗人面临不是如此的处境和心情,而是在心情大好的情景下,必然会将浮云楼的美景付于笔端,写出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约于二月花”那样为人千古传唱的名句。当然今人不可对古人诃求。

如此说来,杜牧两游浮云楼,难道只会写一首诗吗?

西南师范大学文献研究所何锡光《杜牧诗歌系年拾遗》还说,杜牧会昌二年从长安到黄州任刺史经过安州,其《云梦泽》一诗当与上诗(系指《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笔者注)同在安州作。笔者对此既信又疑。所信者为此诗在经安州(安陆)时所作,所疑者在作诗的时间上。

杜牧《云梦译(《樊川集》卷五)云:

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郭汾阳。

笔者猜想,此诗应是杜牧第一次游浮云楼时,虽因与故人倚朱栏叙旧,互相倾诉心中忧怨,一时难以尽叙。只是在将别时扶栏远晀茫茫云梦古泽,心中自有计较,但当时面对同忧同愁的友人,应不宜吟出。只好将已形成的构思,放在离开安州回长安的路上方将其书写出来。

这首咏史诗,也与其当时的心情一致。不是吗?当诗人在浮云楼上南望云梦古泽,就联想到春秋战国时的楚国,联想到西汉初年的楚王韩信,联想到春秋末期的越国大夫“五湖客”范蠡,联想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享尽人间快乐)而君子不之罪”,一生能善始善终的郭子仪。郭子仪便成了诗人心中的偶像。当然官场的现实是无比的残酷,既没有他实展一身才华的天地,取得像楚王韩信、越国大夫范蠡以及郭子仪的那惊世之功,自然也不可能得到郭子仪那样的功成名就善始善终的圆满结局。如此之说,也就弥补了杜牧首次游浮云楼无诗的缺遗。当然,此属笔者一家之言。

此外,笔者近查《浙江通志》和《嘉泰吴兴志》,均有杜牧及张文规任湖州刺史之记载。只是祥略不同。《嘉泰吴兴志》卷十四:“杜牧,大中四年十一月自大理少卿授迁中书舍人。史传:自吏部员外郎乞为湖州刺史,踰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唐大中为刺史,遗爱塞路。公退之余,登临赋咏,碧澜消暑,俱有留题。”

至于赵嘏的《登安陆西楼》诗,杜牧也肯定看到过。有资料表明,杜牧在就任黄州刺史的前一年,专访过赵嘏(时赵嘏宅在长安城朱雀门街一带的永乐坊),并作《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见《樊川集》),可见其二人常有交往。再说赵嘏的“赵倚楼”美称也是拜杜牧所赐。赵嘏也肯定阅读过杜牧的《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诗。如果赵嘏当时登的安陆西楼是浮云楼,相信赵嘏当年就会更正,或者加上附注。

【注释】(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安州:西魏大统十六年(550)置,立总管府,治所安陆。后时设时废,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安陆郡为安州。再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升安州为德安府为止,其历史长达500余年。

浮云寺楼:即安陆浮云楼,约建于唐大和、开成年间。从有关诗词得知,初名为浮云寺楼,后去“寺”字,直接名为浮云楼。

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唐时湖州治所在吴兴。

张郎中:见“人物简介二”。

疏雨:稀疏的小雨。

朱阑:同“ 朱栏 ”。 《宋史·舆服志一》:“四面拱斗,外施方镜,九柱围以朱阑,中设御坐。” 明·高启《鹿》:“云山别却衔芝侣,来向朱阑花下行。”

当时: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此诗指去年这个时候。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唐·王昌龄《梁苑》:“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孤鸿:孤单的鸿雁。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明· 周岐《塞下曲》:“横角夜吹闻四野,长戈朝试解重围。关山多少征人泪,不及孤鸿天外归。”

楚岸:楚地江河水边的陆地。唐·杜甫《缆船苦风戏题四韵》:“楚岸朔风疾,天寒鸧鸹呼。”唐·黄滔《雁》:“楚岸花晴塞柳衰,年年南北去来期。”

何穷:无穷,无数。杜牧另一首诗《柳》:“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别愁:离别的悲愁。唐·崔颢《赠卢八象》:“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宋·严仁《鹧鸪天》:“行尽春山春事空,别愁离恨满江东。”

纷若:(1)盛多貌。孔颖达疏:“纷若者,盛多之貌。”宋·陆游《自遣》:“客少胜纷若,家贫亦晏如。”(2)混乱;多而杂。宋·苏轼《复改科赋》:“探经义之渊源,是非纷若;考辞章之声律,去取昭然。”此诗之“纷若”,指别愁如柳絮一样多而杂。

【注释】(杜牧《云梦译》)

云梦泽:《史记·司马相如传》:楚有七泽,其小者,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郑锷曰:《舆地广记》云:今云梦泽,在安陆县。

日旗:亦作“ 日旂 ”,绘有太阳图象的旗。

龙旆:垂挂的龙旗。日旗、龙旆,显示了帝王的威仪。

一索:指一根绳索。

缚楚王:缚,即捆绑;楚王,指韩信。缚楚王,是典故:《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擒)。人或说信曰:'斩眛(项王亡将钟离眛,在项羽死后逃归韩信。汉王曾诏楚捕眛)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古亨字同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直是:即使是。

超然:此谓离尘脱俗。

五湖客:五湖,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一曰太湖之别名也;一曰太湖及附近四湖,即“ 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 而五;一曰太湖附近的五个湖,等等。五湖客是典故: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 ,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史记》卷四十一世家第十一越王句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后越王果赐剑与文种,文种被被迫自杀。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后,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五湖客,指隐遁之人。

未如:不如。

始终:有始有终。

郭汾阳:系指唐名将郭子仪(《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十、《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六十二,本传)。安史之乱平息以后, 郭子仪功封汾阳王,故称。郭子仪,唐华州郑县人。以武举累迁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玄宗时安禄山乱,为朔方节度使,败史思明于河北。肃宗即位,官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以功擢中书令,后封汾阳郡王。代宗时仆固怀恩叛,联回纥、吐蕃攻唐。子仪驰数十骑说回纥,与唐联兵以拒吐蕃。德宗立,下诏令郭回朝,罢兵权,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增加实封。世称郭汾阳,亦称郭令公。卒谥忠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典故
唐诗故事(四)
宋词三百说安陆
湖州名人研究系列之七 | 张先
诗词趣事——杜牧风流
涨知识!这些古文典故不可不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