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遗:蔡确题诗咏杨花-浮云楼诗词选注(雪岸)

补遗:蔡确题诗咏杨花-浮云楼诗词选注

蔡确题诗咏杨花

雪岸

杨花

·蔡确

杨花三月暮,撩乱送春归。

尽日闲相逐,无风亦自飞。

轻轻拦乳燕,故故扑征衣。

莫上高楼望,徘徊满落晖。

——·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三三

【人物简介】

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嘉祐四年(1059)进士(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三),调邠州司理参军。神宗熙宁四年(1071),权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擢知制诰、知谏院。元丰元年(1078),为御史中丞。二年,为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二八九、二九八)。五年,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年,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上书卷三五六)。哲宗立,升左仆射。御史刘挚、王岩叟连劾其罪,罢相出知陈州,又夺职徙安州。因游车盖亭赋诗十首涉谤讪太后,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哲宗元祐八年,卒于贬所(《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八《蔡忠怀公确传》),年五十七。绍圣二年(1095),赠太师,谥忠怀。《宋史》卷四七一入《奸臣传》。《全宋诗》录其诗二十首。

【诗意解析】

·庄绰《鸡肋编》卷下:“蔡确持正始为京兆府司理参军,会韩子华建节出镇,初到设燕,蔡作口号有'儒苑昔推唐吏部,将坛今拜汉将军之句。公喜荐之,改京秩。元丰中,致位宰相。元祐初责知安州,后圃有浮云楼。楼下临沄河。

有人可能会问,蔡确居在浮云楼旁,既然为一个城北二十里外的车盖亭写了十首绝句,为什么不写名扬神州的浮云楼呢?细细想来,蔡确之所以如此,也许有几种可能。一者:蔡确诗写得很好。但毕竟不是诗词名家,只是悠闲之时才有感而发。他之前有那么多的名家题写浮云楼,也许是诗人到此感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名家题诗在上头”吧。二者:近日搜索到史籍尚有记载的蔡确诗,大概有二十余首之多。网上有诸多说法,但真真假假,难免错讹。笔者近日搜索到的蔡确的诗有诗二十一首,句三。但其中有二首诗属于被人错记到蔡确名下。《车盖亭》诗十首,就占了其全部诗及句的近一半。蔡确《杨花》云:“杨花三月暮,撩乱送春归。尽日闲相逐,无风亦自飞。轻轻拦乳燕,故故扑征衣。莫上高楼望,徘徊满落晖。”诗见“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三三”。从这首诗的“莫上高楼望”句,倒是可以和浮云楼联系起来。

杨花,即指柳絮。在三月将尽之时,纷乱飘飞的柳絮,尽日闲逐,无风自飞,轻拦乳燕,屡扑征衣,以送春归去。在后圃浮云楼下,看到这一情景,被贬安州的蔡确必然联想到自身,意懒心灰,对重回朝廷失去信心,也不想登楼远眺京都。而是悲叹自己有如三月春暮的杨花,只能“撩乱送春归。要登楼,必然要远望,过去的一切已化作浮云远去,有什么可望的呢?一句话,就是莫上高楼望,徘徊满落晕”。将此诗与浮云楼联系起来,就是最好的注脚。

为此,余推断蔡确此诗所写的高楼应指浮云楼,特将蔡确“杨花”诗以补遗形式加入浮云楼诗词集。


【注释】

杨花:指柳絮。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唐·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宋·陈偕《满庭芳·送春》:“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

撩乱:(1)纷乱;杂乱。唐·韦应物《答重阳》:“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仔细把莺莺偷看,早教措大心撩乱。”《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了,只乐得眼花儿撩乱,心花儿怒发。”(2)缤纷。宋·王安石《渔家傲》之一:“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3)搅乱,扰乱。

尽日:(1)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泛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于治,劳形竭智而无补于主。”唐·郑璧 《奉和陆鲁望白菊》:“终朝疑笑梁王雪,尽日慵飞蜀帝魂。”清·魏源《武林纪游》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启关。”(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清·褚人穫《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终日,整天。明·陈子龙《南乡子》:“尽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

无风:(1)没有风。唐·韩愈《南山诗》:“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2)草名。薇衔的别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薇衔》:“按郦道元《水经注》云: 魏兴锡山多生薇衔草,有风不偃,无风自摇。则吴风亦作无风。”参见“无风独摇草”。(3)气象学上指零级风。风速每小时小于1公里,烟直上。

《汉语大词典》:无风独摇草:草名。产南方。唐·段公路《北户录·红蝙蝠》:“又有无风独摇草,男女带之相媚。”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一·无风独摇草》﹝拾遗﹞:“ 珣 曰:'生大秦国及岭南,五月五日采,诸山野亦往往有之。头若弹子,尾若鸟尾,两片开合,见人自动,故曰独摇……’藏器曰:'带之令夫相爱。羌活、天麻、鬼臼、薇衔四者,皆名无风独摇草,而物不同也。”

轻轻:(1) 用很少力量或压力地轻轻地揉捏,使质地细腻(2)温和地温柔地把孩子轻轻放在床上

乳燕:(1)雏燕。南朝·宋·鲍照《咏采桑》:“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萼。”唐·李贺《南园》之八:“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明·高攀龙《山居》:“乳燕来止,鯈鱼出游。”清·洪亮吉《题士女游春图》:“乳燕尚嫌毛羽重,祇教胡蝶上枝梢。”(2)育雏的燕。唐·白居易《秦吉了》:“鸢捎乳燕一窠覆,乌啄母鸡双眼枯。”

故故:(1)屡屡;常常。唐·杜甫《月》之三:“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仇兆鳌注:“故故,犹云屡屡。”元·李裕《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时时伤往事,故故寄新篇。”苏曼殊《东居杂诗》之一:“却下珠帘故故羞,浪持银蜡照梳头。”(2)故意;特意。宋·徐铉《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别念纷纷起,寒更故故迟。”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七三:“衔雏燕子浑无赖,眼见人瞋故故飞。”(3)象声词。鸟鸣声。唐·白居易《人定》:“谁定教鹦鹉,故故语相惊。”宋·陆游 《晚起》:“雏莺故故啼檐角,飞絮翩翩堕枕前。”(4)即故姑。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妇人冠以桦皮,高二尺许,往往以皂褐笼之,富者以红绡,其末如鹅鸭,名曰故故。”详“故姑”。

故姑:蒙古贵族妇女所戴冠名。宋·彭大雅《黑鞑事略》:“其冠,被发而椎髻,冬帽而夏笠,妇顶故姑。”徐霆疏证:“故姑之制,用画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或银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我朝翠花或五采帛饰之,令其飞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参见“固姑”。

征衣:(1)旅人之衣。唐·岑参《南楼送卫凭》:“应须乘月去,且为解征衣。”宋·刘儗《诉衷情》:“征衣薄薄不禁风,长日雨丝中。”清·孙枝蔚《出门》:“冻树鸡鸣早,征衣烛灭迟。”(2)出征将士之衣。唐·赵嘏《送李裴评事》:“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入夜笳声含白发,报秋榆叶落征衣。”宋·司马光《出塞》:“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清·顾炎武 《赠朱监纪四辅》:“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3)泛指军服。续范亭《寿徐老》诗之三:“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

徘徊:(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群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杨倞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方六老爷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产不知禄已去北军,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颜师古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晋·向秀《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唐·柳宗元《南涧中题》:“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仲山父异姓之臣,无亲于宣,就封于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于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三国·魏·曹植《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于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宋·苏舜钦《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埼,号沧浪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辄徘徊终日。”(4)安行貌;徐行貌。汉·班固《西都赋》:“大路鸣銮,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李善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张铣注:“徘徊,安行状。”宋·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閒。”(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宋·王禹偁《仙娥峰》:“窈窕奇峰叠古苔,望秦岭外势徘徊。”(6)见“ 徘徊花 ”。

《汉语大词典》:徘徊花:玫瑰花的别称。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玫瑰花…… 宋时宫院多采之,杂脑麝以为香囊,芬氤袅袅不绝,故又名徘徊花。”亦省称“徘徊”。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正月中旬,宜接樱桃、木樨、徘徊、黄蔷薇。”

落晖:夕阳;夕照。晋 陆机《拟东城一何高》:“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唐·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之十六:“莫言万绪牵愁思,缉取长绳系落晖。”明·戴笠《有感》:“凭阑尽日思佳句,西北遥瞻是落晖。”

谢维新:宋建安人,字去咎。为太学生。理宗宝祐五年编成《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所录宋代遗事佚诗,可资考證。

古今:古代和现今。《礼记·三年问》:“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唐·杜甫《登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宋·曾巩《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质之于古,实应先王之法;施之后世,可以推行:诚古今之通议也。”

合璧:(1)两个半璧合成一圆形,称之为合璧。南朝·梁·江淹《丽色赋》:“赏以双珠,赐以合璧。”(2)比喻日月同升。《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此指日、月、五星会集。唐·杨炯《浑天赋》:“重明合璧,五纬连珠。”前蜀·韦庄《〈又玄集〉序》:“云间分合璧之光,海上运摩天之翅。”(3)喻帝后合葬。(4)会集两者之精华;两相对比参照。《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管夫人的写竹,有赵松雪的题咏; 柳如是的画兰,有钱蒙叟的题咏,多是夫妇合璧,这就很不容易呢!”

事类:(1)事情的类似性;同类之事。《韩非子·显学》:“夫祸知磐石、象人,而不知祸商官儒侠为不垦之地、不使之民,不知事类者也。”汉·王充《论衡·实知》:“放象事类以见祸,推原往验以处来。”《后汉书·陈宠传》:“宠为昱(鲍昱)撰《辞讼比》七卷,决事科条,皆以事类相从。”(2)指文章中引用古事故实以类比事理。晋·挚虞《文章流别论》:“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备要:将某些重要资料或书籍汇编在一起,以便使用。多用作书名。如:宋·陈均著《宋九朝编年备要》;中华书局编《四部备要》。

别集:经、史、子、集中集部的分目,同总集相对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隋书·经籍志四》:“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捐科分》:“壬辰之季文敏、戴文节、劳文毅、许宾衢、李文恭五公,皆有文诗别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送征衣 禄字诗
和孩子一起读诗
全唐诗卷294·崔峒诗集
秦观的这首诗,真是美翻了!丨每日一诗
【落晖】
送征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