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往事如烟(7)少年先锋队的小队长

少年先锋队的小队长

雪岸

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每天都要行走十四、五里地的山路,到七里余地外的小学去读书,你会相信吗?是的,放到今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今天就是在离家百米、几百米外的小学读书,家长还要早送晚接呢!这就是笔者小时候的真实的经历。那时并不认为是苦,而且还是好多人家小孩想都想不到哩。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农村小学分为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简称初小和高小)。初小为小学一至四年级,高小为小学五至六年级。笔者1956年从杨兴原裕店初小毕业,考入会寨高小。当时的会寨小学设有高级小学班,是离我家最近的高级小学。

高小建在会寨街道的北面山岗之上。会寨街道是一个小乡的所在地。那时的会寨乡属赵棚区管辖。会寨街建在一座由东向西偏南延伸的小山岗斜坡上。街的北侧山岗高,南侧的山岗低。再向南去就是一个小山冲。街道所在的小山岗向西离街道而去,再前进百余米,地势突然抬高,最高处是一个小山峰,峰顶是一个石寨。当时的石寨并没有房屋,只剩下断墙残垣。山寨的西方脚下是一条大山冲。我们的高小就设在小山岗顶上,那儿一片开阔地上就是我们的校园。站在校园前及会寨街头的最高处,约三里地的南方是的凤凰山;北方约七、八里处是高约海拔三百余米的风景胜地——槎山;周围尽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再向远方眺望,东方是有神奇传说的双鹤山;东北方是以明代的吉阳书院而闻名,且为安陆、应山两县交界的吉阳山;西方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留下了“别有天地非人间”诗句的碧山;南方是历史文化名城——安陆古县城。

笔者到会寨小学读书时已经十一岁了。每天天不大亮就起床,匆匆吃罢早饭,就背起书包上学了。下午五点钟才放学。中饭带到学校里去吃。一天来回走两趟。从家到会寨高小要翻越四座山岗,走过四条山冲以及一条河流。这条河就是杨家河。解放初期,党和人民政府组织农民在杨家月塘湾前面的杨家河筑了一道河堤,蓄水灌溉,同时开了一条溢洪道。说是溢洪道,实际变成的主河道。由于杨家河的承雨面积不大,下再大的雨,天一放晴,不到一个星期就断流了。到学校去,就从这条溢洪道上过。每逢暴雨季节,流过溢洪道的水就多了。有时连大人们也难过去。我还清楚地记得,多少次卷起裤脚,淌水走过溢洪道的危险情景。一次,雨下得很大,流水深没膝盖,流速又急。我在河中摸索着前进,一不小心,脚踩滑了,身子一歪,差点倒在溢洪道里被水冲走,把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不幸中之大幸的是,跟在我后面淌水过河的一个大人伸手拉了我一把,把我带过了河水滚滚的溢洪道,才没有发生危险。一过了溢洪道,我连连对那个大人说,叔叔,太感谢了,太感谢了。他说,下这么大的雨,涨这么大的水,家里的人怎么不知道送一送呢,多危险啊。再碰到这么大的水,就不要去上学了。我说记着了,我记着了。至今想来还真有些后怕。但我仍然没有因为发大水而影响上学。一个人实在不敢过溢洪道时,等也要等到大人来时再一起过去。那时一个家庭能送孩子到学校去读书不容易,读书的孩子们也不容易啊。看看今日每到放学时刻校园门前黑压压的接小孩回家的父母们,看看那些上学、放学口里不离零食,手中不离玩具的孩子们,再想想我们当初独来独往上学、放学,仅以摘取路边的野花、野果为乐的情景,何止天远之别?

尽管如此,我在会家寨高级小学的二年的读书生活是很快乐的。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仍然是名列前茅。进入学校不久,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并担任了小队长。几乎所有的老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特别钟情。我的班主任刘老师对我十分关心,总是格外关照。刘老师个子不高,肤色洁白,有点白面书生的样子。后来他调到县教育局工作,一直到退休。学校里有什么活动,刘老师总是让我作为学生的代表去参加。

一九五六年,会寨管理区组织唐家畈合作社农民在唐家畈村前的大畈上修建一口大塘。就在工程快要完工的时候,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前去慰问。刘老师让我代表全校学生、代表学校少先队向农民致慰问辞。这么大的场面,当着这么多的大人们讲话,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心里忐忑不安,要老师换一个学生,刘老师就再一次做我的工作,终于使我鼓起勇气,担起了这个担子。那是一个下午,天气刚刚由阴转晴。我们小学生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系上红领巾,排着队,唱着歌,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工地。工地上,人来人往,挑土的,挖土的,打硪的,好不热闹繁忙。刚刚吹起的呼呼的北风,把堤坝上的几面红旗吹得刷刷作响。我们一到工地,这个合作社的干部就对农民说,现在休息了,快到大堤上,小学的少先队员来慰问我们了。我们在大堤上再次排好队,首先向农民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接着由我代表学校少先队致词。我把在学校里事先写好经过老师修改的话都说了,忽然灵机一动,加了几句。我说,农民伯伯们,这个大水塘建好以后,再遇干旱,打开豇口,直接放水就行了,就不要到处找水了。我们少先队再次感谢你们,你们的子孙后代也要感谢你们。说完,额头上已流下了一颗颗的汗珠。农民的鼓掌声我听的不太清楚了。事后,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讲得好,讲出了水平,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当年的冬天,我家所在杨兴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在我家后山冲兴修一座小水库。水库指挥部就设在我的家里。合作社黄主任发现几个农民不好好劳动,躲到山里打纸牌。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为了教育大家,他找到我,要我画一张漫画,进行讽刺,贴在工地上,出他们的洋相,教育大家。我担心画不好,不愿搞。他和几个社干部劝我说:“你是高小生了,画吧,画不好,画个大致样子就行了。”

黄主任说:“画不好不怪你。你就放心地画吧。”

好吧,我提起笔画了起来,画了又改,改了又画,终于画成了。黄主任很满意,并把它贴到了黑板上,拿到了工地。一些农民都跑过来争着看。事后,黄主任对我说,怎么样,画得不错吧,还蛮有教育意义哩。后来,那几个被我画过的家民见到我就横眉鼓眼地说,好哇,就是你画的我们,今后看我们整你呢。我理直气壮地说,你们要整我,我就找黄主任,你们不怕我,还不怕黄主任。他们也不再说什么样了。这两件事锻炼了我,使我认识到,不会做不要紧,只要敢于动手,不会的事就会慢慢地会了。有了这两个第一次,以后我干其它事都信心十足了。

在我读高小的这两年,中国农村又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后的几年时间,农民由互助组到初级农业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合作社,到一九五八年又一下子转到人民公社。在我们小学生的眼中,到处是喜悦的歌声,到处是红旗招展的场面,到处是热情洋溢的气氛。就连我这个小学生也被感动了。学校更不是世外桃源。我们除了读书之外,还常常参加公社组织的兴修水利、大办钢铁活动。那年的夏天,在我们学校以南三华里的凤凰山上,摆开了大炼钢铁的战场。凤凰山是一座长约三、四华里、高约二百余米的小山。说它是小山,是和真正的大山区的山相比。要是和我家前后的那些山丘比,它就是一座大山了。山脚长着各色高大的松杂树,山腰上长着马尾松,山顶上以茅草为主,间或有一些矮小的马尾松。从山腰到山顶,散落着一些“火石子”,还有几处裸露出坚硬的花岗岩。据说这儿有铁矿石。公社就组织农民到这里开山炸石,挖出了一条又一条的深槽,深槽的两边堆着一堆又一堆的石块,沿山造起了十几座小炼铁炉。白天,满山红旗招展,炮声阵阵,青烟缭绕。夜晚,山上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火光冲天。我们小学生也加入了这炼钢的行列,先后三次向山上送煤炭、送废铁。到了山上以后,我们放好煤与铁,就到小高炉前看个究竟。小高炉有二人多高,是用青砖砌成的,外面糊上了泥巴。小高炉旁放着一个硕大的风箱。一根大铁管把风箱和小高炉连在了一起。每座小高炉周围,有一个干部和一个技术员模样的人在指挥,几个农民登上木梯,向小高炉中不断地添加煤炭、石头和废铁;几个农民费力地拉着大风箱,向炉膛里送风。从炉门向里看去,只见烈火熊熊,火光刺眼。一会儿,“出铁了,出铁了,出铁了……”的喊声从附近一座小高炉传来。我们跑了过去,只见一小股红红的铁水流到炉门前就不再流了,无论人们怎样拨动它,它躺在炉门口就是不动。本来无比高兴的人群看到这情景就紧皱起了眉头。有人说火候不到,要再加温。于是又是向炉膛里添煤炭、添石头、添废铁,又是拉风箱,向炉膛里送风。中国农民是最讲现实的。他们就是不相信这样能炼出钢铁来。虽然在人面前谁都说好,背地里却咕噜开了。谁知果然不出农民的预料。就这样倒腾了个把月的时间,十几座小高炉仅仅炼出了几个大铁砣子。这几个铁砣子,还没有从农民家里收集来的废铁多。钢铁没有炼成,损失却不小。既耽误了农活,又毁坏了山林,消耗了民财。为了弄到废铁,砸了农民的多少铁锅,搞得多少人家鸡犬不宁。特别是为了制作风箱,一场灾难无情地降落到白果园村的一棵千年白果树上。白果园村在我到会寨上学的路上,离我家不到二里路。村头的这棵白果,树高二十余米,树干要三、四人才能围得住,树杈上长出一棵一尺围的小檀树,周围的农民都说这真是奇事。这棵白果看起来树龄在千年左右。它成为白果园村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这棵树还要结几百斤白果。白果收获的季节,我上学、放学时路过这棵树下,就在地上寻找散落的白果,带回家去烧熟了吃。在我老家一带,白果炒熟染红以后,还作为姑娘出嫁时的陪嫁品,和枣子、花生一起放到箱底,意味着早生贵子,儿女双全。新娘一进门,小孩就跑到新房中翻箱子找染红的白果,你抓一把,我抓一把,好不热闹。有时新郎怕小孩弄脏了箱子里的衣物,就从箱子里抓起白果往堂屋摔去。小孩们就在大人们的哄笑声中在地上检起来。检不到的小孩便到别人的手中去抢。这次大炼钢铁以后,就再也看不到这棵大白果树了。白果园村一带出嫁的新娘从此少了一件价值不高、象征意义很高的陪嫁品了。一个曾以白果作为村名的村庄,竟找不到一棵白果树,变得名不符实了。倘若陌生人走到这里,一旦问及此事,白果湾的人该如何回答呢。白果湾的后代,若在未来的某一天向他们的父辈们问及此事,又该如何回答呢。至今,村名依旧,白果树却早已不存。每当我经过那里,看着那个曾是白果树而现在长着荒草的地方,心中总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

当然,此后笔者也曾多次到过会寨,多次经过杨家河和凤凰山,每次都会想起当年的情景。令人遗憾的是,春去秋来,日月如棱,到如今已有近二十年没有重访故地了。只能在回忆中,在睡梦中,寻找那片叫我永远难忘,陪我读完高小,在我的人生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故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为农民唱赞歌
农民合作社注册详细流程
【1955新影纪录片】五亿农民的方向【合作社】
1955新影纪录片五亿农民的方向「合作社」
以治理优化为重点 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流程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