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适合学生,学生适应时代

这是我的老领导送我的两本书。与其说是领导送的,不如说是我问领导要的。其实,我要,领导给,我就明白领导是希望我在心灵的土地上播种学习的种子,用知识之水浇灌,长智慧的庄稼和开绚丽的花,否则就会杂草丛生,荒芜了。

前两天再次翻阅陈玉琨老师编著的《一流学校的建设》和沈玉顺主编的《走向优质教育》时,读到《基础教育再认识》,针对基础教育中小学生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记诵昨天的知识上,双基比西方国家扎实,而昨天的知识又没有转化为创造明天的能力,高等教育不如西方。说到底,我们输在终点的背后是输在起点。

读到陈老师在2002年6月在东方电视台“世纪讲坛”上的演讲《学习的代价和学习的选择》时,什么是适合学生和孩子的学习?脑海里闪现的就是四个字“兴趣”和“代价”。代价最小的学习是和孩子或者学生智能强项与兴趣相配的学习。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有多少是与孩子或者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智能强项相匹配的?

这是陈老师在2003年5祝福在上海市北中学教师讲坛上的讲演《让教育适合学生》时引用沈黎明主编《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的原话,只有让教育适合学生,才能让学生适合时代的需要,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

陈老师从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潜力的、学生的潜力和兴趣都是各不一样的和学生的潜力需要合适的教育开发三方面来阐述教育培养人、开发人首先要认识人、理解人。得出教育是一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活动,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合乎规律的教育。

沈玉顺老师在《走向优质教育》一文中通过中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提醒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站到更广泛的角度辩证的看教育。新时代教育需要大格局,需要大视野。

沈玉顺老师《走向优质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要使人充分的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提出: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当手段,而应该把学生发展当作根本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长期地去培训儿童理解“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真谛。

在今天AI 时代,很多数据分析,还是逻辑思维,包括简单语言交流,机器人都可以完成了。下围棋可以被机器打败、象棋可以被人工智能打败、无人驾驶汽车,十年内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AI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生转换,指向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适合孩子或者学生的教育又是什么样的呢?

在AI 时代,智慧教室诞生了。


由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及即时反馈系统组成的智慧教室给中小学教育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教法、学法不一样了,更加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加人性化。老师可以即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随堂解决学生困惑。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习存在的问题。

老师们也从过去繁杂的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课程、课堂、学生的解读和把握,更多时间投入到对学生的洞察、理解、探究、引导和情感的交流。


教育是复杂的工作,同时又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


还需要不断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但总的大方向要教育适合学生,学生才能适应时代,教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离教师消失只剩下3000天??但教师被机器人替代的概率只有0.4%!
人工智能时代,让我重新思考如何规划子女教育
开启儿童STEAM教育之旅
阅读《未来学校》,看见学校的未来
班主任的酸甜苦辣
胡盼:无题(x)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