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从文的寂寞

一个作家的寂寞,并非一定要有人懂他才可以破解的。就沈从文的寂寞来说,你如果不明白他那份对于中国边远地方的人生的忧郁和哀戚,便无从读懂他的世界。他当年坐在船上写给张兆和的信件里,不断重述自己对于乡村上生命变化的感情,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人,让一百多个青年女子在他面前袒露出来雪白的胸膛和心子这样的故事,会促使沈从文深陷吓人的经验里去。他得在那些简单的生命里,发现距离时代很远的珍贵的要素。


无疑,沈从文这些小说,早已经远离了小说某些致命的特征,而更和故事接近。小说需要编排出来人生的秩序,或者打乱某些习惯性的东西。故事就不一样,故事亲切,得原原本本地讲出来。虽然沈从文在青岛教书的时候,多少带着一些实验的想法,但是,他在每一次实验里,都发现自己越来越走近真实,也就是,他不得不放弃实验本身带来的奇妙结果,而全部心力都在价值观念上。所以,他为了维护这样的价值体系的完整,就得和时代保持足够的距离,他十分小心地站在这个系统的所有角度,仿佛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他被这些故事深度引领,以至于我们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能够发现一点:沈从文就是故事,故事就是沈从文。他随时都会站出来,要对于故事里的人物以及他们要做的事情说出来自己的看法,——这会违背小说的品质,却和故事的停顿非常吻合。一个读者如果光看沈从文的故事,而忽略他的价值,就会造成遗憾的隔阂。如果寂寞由此而来,那么,沈从文的世界就无疑是一个真正的封闭体系。


只有真正的封闭,才会造成寂寞。这些故事彼此纠缠,就像四川的泡菜坛子,里面所有的细菌相互影响,你能够从一根洗澡泡菜(当天泡,当天吃的泡菜,脆嫩)里发现什么?无数细菌的作用,才会构成独有的风味。沈从文越往后写,就越是朝封闭的方向走,他把湘西那些人生全部糅合在一起,任何一个片段都是单独的故事,所有的片段加起来就是全部的人生。他从来不希望一个读者带着探奇的心思去访问他的世界,这是不道德的。所以,当我们去凤凰的时候 ,我们太多的人只是高兴地告诉自己“我到了沈从文的故乡了”,这和你理解沈从文没有丝毫关系,你去哪里看什么?你看见的和沈从文看见的是一样的吗?那些吊脚楼,水手的故事早已经远去,被沈从文封存起来,变成了宇宙大河里的漂流瓶。这种莫大的哀戚,成为了道德上惊心的审视。


沈从文持续终生的寂寞,一方面来自于这些故事本身,乡下人的寂寞常常和土地的沉默河水的流逝发生关系。他们对于埋葬自己的土地会发出来一声长叹,会在山歌漂浮的竹林里单纯的微笑,会保持对于生死都单纯善良的想法。一方面来自于他从故事里发现的道德力量。泥土里的道德光芒,并不刺眼,却拥有者无比深刻的力量。这种力量会拖曳着读者沉没于他的边城。然而,问题是:我们作为读者,只喜欢故事,不喜欢道德,只喜欢现实,不喜欢理想。


边城是道德的,更是理想的。


于是,无限的令人哀戚的寂寞由于这样不可宽恕的误读而真正发生了。这种误读和读者没有关系,而是和时代变化里人性的方向紧密相连。沈从文在寂寞里变得紧张,慌张和执著,接下来,他迅速地扩张故事的力量,将封闭的世界不断加固……


沈从文对于未来的担忧使得他一再往后,一旦他的理想奠基在过往的故事里,他的文学精神就别无选择地以哀戚作为重要线索,他的理想,靠后,一再靠后,这是他的底牌,他的归宿,他能够对抗整个变化世界由远及近的影响的所在,这种怀旧的浪漫主义意识,就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而言,至今无人超越。因为,沈从文将这种哀戚推到了极致。



(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是爱八卦的芦苇 | 土城·早茶夜读349
“你这么写你前夫,对他不公平”
第22课:寂寞造就沈从文
沈从文的故事
理想之城,孙俪的男友绿了她,就为了付首付?
[转载]巧妇之炊的最大“米仓”(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