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说旅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川陕名关

【微说旅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川陕名关

星期八
2018-01-18 阅读166
十面埋伏

古代将狭窄的交通要道称为隘口,在此设立的防务设施,称为关隘,又称关卡。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关隘确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御作用。

中国古代很早就重视关隘建设。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纷纷设置关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构筑了许多关隘。但随着武器的发展,关隘在战争中的作用逐渐降低,清代以后,关隘已为新的筑城形式所取代,而成为历史的遗迹。

中原有名关隘(秦之四塞):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武关。

蜀道有名关隘:阳平关、剑门关、葭萌关。

近年陆续去了大散关、剑门关、葭萌关。有照分享于后。(星期八 20180118)

一、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位于陕西秦岭北麓,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为关中四大门户(东函谷关、南武关、西大散关、北萧关)之一。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发生在这里。三国时曹操、诸葛亮亦曾过散关西征北伐。最值得称颂的是公元1131年,南宋将领吴玠与弟吴璘在散关及附近的和尚原抗金多年,交锋几十次,均大胜。使南宋与金,西以大散关为界,得以延喘一百多年,其功不逊岳飞。

从古到今,大散关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陆游、苏东坡、邓拓等,均有大散关的诗留世。特别是宋代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更使散关名扬天下。

而今,散关变通途,宝成铁路、川陕公路穿关而过,散关已无险障。但伫立关址,纵目远眺,群山叠嶂,古木葱郁;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仍能感受当年的金戈铁马。

二、剑门天下险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是古剑门蜀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始创于三国蜀汉,有1700多年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诸葛亮修建蜀道,见此地地形陡峭,两山峡谷间是天然关隘,于是就势修建了关卡以为蜀汉屏障。诸葛亮死后,姜维在此率兵抵抗钟会十万魏军,直至蜀汉降魏。

四川有“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之景(现在夔门属重庆所辖),实际上剑门也具备了夔门、青城、峨眉的特色,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更是形象的描绘了剑门关的险、雄、幽、秀!

剑门关关楼于20世纪80年代重修。2005年因火灾焚毁后重修。2008年因汶川大地震毁坏后,在清代故址上修建现在所看到的剑门关楼。

三、入蜀第一关--葭萌关

葭萌关,位于四川广元市昭化古城,是连接巴蜀和中原的重要关隘。白龙江在此汇入嘉陵江,顺江而下可达阆中,陆路则上通汉中,下至成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此关是由中原入蜀的要隘,守住剑门关必须先守住葭萌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史料形容葭萌关是“峰连玉垒,地接锦城,襟剑阁而带葭萌,踞嘉陵而枕白水,诚天设之雄也”。昭化古城因关而建(专家考证以“城”为“关”的关隘,全国仅此一处),昭化古城之西门--临清门,就是“葭萌关”的关口。

葭萌关一带古往今来发生过很多重大战役,尤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张飞在葭萌关挑灯夜战马超的精彩描写(参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更使其名扬天下,至今仍留存有名胜遗迹。

本篇,文由星期八根据有关资料撰写,图部分由佳能G1X拍摄,部分由索尼A7 II 配蔡司24-70拍摄,均原创,经《美图秀秀》简单处理。谢谢亲们关注!(星期八 201801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光:风雨剑门关
放翁诗情寓剑门
文学丨执笔山河阅古今⑦ 关山月 几时圆——重走蜀道咽喉剑门关
蜀道难,古代入四川究竟有多难?
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的剑门关,高耸入云,是四川四绝之一
你说说遗憾不?从广元到剑阁,我们为什么会错过“巴蜀第一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