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后的渔猎的部落】查干淖尔冬捕习俗

查干淖尔冬捕是郭尔罗斯草原特有的民间渔业生产与民族祭祀活动相结合的古老民俗。以其神秘、神奇、神圣而令人震撼。

中国东北有着久远的渔猎历史,查干湖历史上就是天然的渔猎之地。冬季捕鱼在辽金时期以捺钵形式盛行,从辽圣宗到天祚帝都有辽王到查干湖进行破冰捕鱼记录。蒙古族历史上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天祭山祭水之俗。1211年,成吉思汗占领金国塔虎城后,对查干湖进行了祭祀,产生了祭湖仪式。加之心存万物有灵的渔民对工具的崇拜,冬捕前要进行一种祭祀仪式——“醒网。于是祭湖、醒网仪式逐渐固定和民俗化,形成了神奇的冬捕习俗,在查干湖世代传承。

查干湖的祭湖醒网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祭湖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二是通过祭网,唤醒已经沉睡的渔网,张网下湖,顺畅平安。

按照世代传承的习俗,查干淖尔冬捕习俗主要有四项活动:

一、准备

查干湖冬捕在每年入冬(11月份)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网具及其附属工具的准备。将网进行检修,按技术要求,重新装备——俗称装网。一趟网由96块网(也有100块的)和一肚兜(网肚)组成。按照习俗,网肚修完后要装上五谷杂粮,意即希望它饱获而出。其它工具也同时重新修理、制作。

冬网是集体的劳作项目。人员的组成为:渔把头1名,副手1名,跟网人12人,打镩8人,扭矛、走钩各4人,小套(小股子)20人,送旗(灯)4人,打更2人,车老板3人,还有做其它杂活人员,共60人左右,他们统一由渔把头按技能、素质及体力等情况,严格分配,明确任务。做到冬捕时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人员组成后,就是车马的准备,一趟冬网必须选三挂马车、三付爬犁,选健壮骏马12匹,在开网之前15天用精细草料喂养,确保冬捕时马能经受住严寒和超负荷劳动的考验。

二、祭湖神和开网宴

准备工作之后,渔把头要祭湖神和举行开网宴。

祭湖神是渔把头单人亲自到湖神庙前(现在一般都在湖岸边的龙王庙),焚香、跪拜湖神,祈求平安,多出红网。

拜祭湖神后,渔把头要举行开网宴,俗称饱肚,必须杀羊,将羊的胃摘下,用五谷盛满,用红绸九尺裹好,由渔把头亲自将它投入湖中,祈求冬捕时网肚满是鱼获物。开网宴上,渔把头宴请上冰入湖的四梁八柱(骨干人员),摆上菜倒上酒后,渔把头将酒高高举起,对每个人仔细嘱咐一遍,然后大家一同进餐,饱食盛宴,这就是开网宴。

三、祭湖、醒网仪式

开网前,由渔把头根据冰层厚度,请喇嘛来确定黄道吉日,举行神秘的祭湖、醒网仪式。

郭尔罗斯蒙古人祭祀查干湖一般在春夏之交和冬季举行。祭湖醒网的场面非常壮观,并带有几分神秘与神奇。首先要在选好的场地上布置祭坛,春季在湖岸山地上,冬季在冰面上。祭坛设置方向按祭祀时间确定,一般在上午举行,面向太阳。祭坛两侧各设一根苏鲁锭。祭坛上摆放贡品和喇嘛诵经用的各种法器。祭坛前设置九处用来燃放圣火的火撑子,仪式开始时点燃圣火。九处火撑子前中间位置凿开一冰洞(明水期不设置,直接向湖面扔贡品),用来向湖中抛洒贡品。

祭湖醒网仪式沿袭至今,主要有以下程序:喇嘛诵经;喇嘛带面具按顺时针方向绕圣火跳查玛舞;族人领袖诵祭湖词;渔把头诵醒网词;族人领袖、喇嘛大师、渔把头等将供品向冰窟湖水中抛洒,同时有蒙古族青年在场外跳安代舞;德高望重的族人为渔民赏赐壮行酒。但古时由蒙古博按照萨满传统进行祭祀,内容和开式与此不同。

四、捕鱼

喝完壮行酒之后,随着渔把头一声上冰”,所有参加冬捕人员,跳上拉网车或爬犁,三挂大马车,60多号人,浩浩荡荡开赴冰上作业。这时鞭炮齐燃,硝烟弥漫,轻雪飞扬。赶马车的吆喝声、渔把头的号子声、爆竹声、喇嘛的诵经声、马铃声、鼓声、号角声,在查干湖上飘荡,使寂静的雪野充满了诱人的魅力。

网车到达网场后,由渔把头确定位置,俗称画窝子,渔把头根据湖的底貌及水深,确定位置后,开凿第一个冰眼为下网眼,再由下网眼向两边各数百步(方向是与正前方成70—80度角)确定翅旗位置,插上大旗(或灯),渔把头再由翅旗位置向正前方走数百步,确定为圆滩旗,再由两个圆滩旗位置去前方数百步处汇合,确定出网眼,插上出网旗,这几杆大旗所规划的冰面,就是网窝。网窝的大小方向形状、渔把头送旗的角度、准备等,都是渔把头师承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较多的学问和较强的技能。

渔把头插出翅旗后,由打镩的沿下网眼向翅旗处每隔约15米凿一冰眼,之后下穿杆(长18—20米的细杆),用走钩将插入冰下的穿杆推向下一冰眼。穿杆后端系一水线绳(现在常用聚乙烯绳),水线绳后带大绦,大绦后带网,马拉马轮子绞动水线绳、大绦带着大网前进,由跟网的把头用大钩将网一点点放入冰下,并随时掌握网的轻与沉,两侧网前进到出网眼后,已将整个网全部下入水中,此时水中的鱼全部围在网中。

接下来是出网。人们将出网轮上的旱绦和卡钩并用,把双侧网合并一起,由三匹马拉动出网轮,缓缓绞出大网。合并后的两线大网一次同时拉出6块,称为一拉。通常是96块网组成的一张大网,分16次拉出。收获过程中,第一拉没鱼,第二拉开始出鱼。出鱼时,挂在网上的鱼直接随网拉到冰面后摘下,浮在出网口的鱼,用捞子捞出。由于每拉都不断缩小网圈,迫使鱼群后移,更多的鱼便集中在最后的几拉网中。最后被拉出的鱼网俗称为“网肚”,也就是网后端的一个大兜儿,一个网肚最多能容纳万斤的鱼,捞完网肚中的鱼后,将网肚拽出冰面,将鱼装车运走。由打镩、扭矛、走钩的人将用完的网装到爬犁上运走,生产一网的冬捕结束。这网的作业时间,通常要连续劳作89个小时。

查干湖的祭湖醒网仪式的主要用品有祭祀用的供品、器物、服饰等。其中服饰主要有羊皮袄、貉皮帽子(老把头戴)、棉帽子、靰鞡头、大头鞋、手闷子和手套,还有其他的蒙古袍、蒙古靴、喇嘛服等。捕鱼作业所需的用品、用具主要有网、爬梨、绞盘等。

查干淖尔冬捕最原始的网是麻网,人们将麻披纺成经,缠在线桄上,再用麻经织成网片,网片穿上两根麻绳作为纲,网纲分上下纲,上纲装上小木块作为网剽子,以保浮力,下纲装上用泥烧制的泥绞子,确保网具沉入湖底,现在都已改进,网线为聚乙烯线,网剽子用泡沬浮子,底绞用铸铁制成。

由于郭尔罗斯草原久远的历史文化沉淀,使查干湖冬捕造就了北方特有的古老、神秘、隆重的民俗活动,加之美好的生态环境、古老的渔猎方式,使捕鱼场面更加壮观,为国内外罕见,被誉为世界奇观。虽然先进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查干湖冬捕仍沿用原始的捕鱼方法,沿袭传统的捕鱼习俗,避免了现代机械对湖水的污染。

2002年以来,前郭县每年都要举行查干湖冰雪捕鱼节,重点传承祭湖醒网习俗。但是,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查干湖原始的冬捕习俗受到了影响和冲击。气候方面表现为全球变暖,冬季气温偏高对查干湖冬捕带来直接影响,现在的冬捕比以前向后推迟近10天左右。环境方面出现了湖底的增高,水土的流失,给查干湖的冬捕带来潜在的危机。社会方面随着机械化作业的完善,马匹越来越少,直接冲击查干湖冬捕的古老作业方式。此外,人们的观念改变、认识不同,也对查干湖的冬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渔猎文化需要人们去细心呵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级非遗项目:查干淖尔冬捕习俗
【非遗国粹】查干淖尔冬捕
冬捕――查干湖的风光
查干湖冬捕祭湖醒网
吉林鱼把头凿冰捕鱼,为何能隔冰发现鱼群,他们有看鱼花的本领
【实拍】查干湖冬捕神秘的祭湖奇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