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践行新课标

教学反思】如何在课堂上践行新课标

今年暑假关于新课标的培训,我主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疑惑有以下思考分享学习。
在新课标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线下培训、同组教研、业务学习等得到一定宽度的提升,但是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何解决提升呢?
我认为应该在课堂实践中寻找答案。
教师教学一切答案在课堂,一切学习在课堂,一切改变也在课堂。
如何在课堂上践行新课标呢?
一.践行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基础。
要培养学生素养,教师必须先要具备高度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仅要知道和学习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具有核心素养的高度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践行培养学生的素养。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昵?
我认为主要在课堂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实施,也就是要通过多设计活动来提升学生素养和思维。
那么如何设计问题?通过怎样的载体设计问题呢?……是我们接下来需思考的重要事情。
二.践行大单元教学是重点。
大单元教学和大概念教学是有区别的。
以前理论知识学习不深入,我肤浅认为两者一样,别人说有区别时,我常常范迷糊,不得其解。
通过参加第三届综合素质大赛《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治国策略》和优质课《从西周的分封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我茅塞顿开这两节课属于大单元主题教学,而这两者同属于古代政治制度,这就是大概念。
有时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从中领悟你容易混淆不能界定的理论知识区别与联系。
三.践行跨学科融合是润滑剂。
看到新课标后,许多老师最感兴趣的便是跨学科融合教学,总是想把大量精力集中到这一块备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可能因为跨学科融合能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能够调剂课堂氛围打,打破历史课堂有时枯燥无味的局面,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所以有些老师总是想法设法花大量时间研究进行跨学科的融合。
但其实我认为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只需在恰当的时机延伸与某个学科相关联的知识,使其成一个主题即可。
没有必要浪费大把时间耕别人的地而荒自已的田。
四.践行作业设计是补充。
新课标中虽没有对作业设设的要求,但新课标要想在课堂上落地生根不仅仅是知识的吸纳,更重要的是学生素养能力的培养,这还需要教师多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进行补充拔升,如融入乡土资源、动手绘制、参观实地考察等等。
新课标已正式启动,我们正行走在学习的路上。
教师如何让新课标落地生根于课堂?
如何在课堂上践行新课标?
我认为除了多学习、多落实、多实践,还要多反思、多领悟、多写作。
尤其多写作是把学习输入的零散知识进行吸收输出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是前面一切学习综合体现,只有通过文字的输出才能表达你的思想,你的教学特色理念,你才能真正快速提高对新课标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如何进行? | 良师成长指南
专题 |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课堂教学目标转换的困境与突破
2021课堂改革年度观察:守常与创变的交响
教学的挑战(2)
核心素养下如何听课、评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