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2版《牡丹亭》遭批 有无“皮黄”味成看点
曲终人未散,2012版《牡丹亭》引起的争议持续发酵。本版6月5日刊发《昆曲<牡丹亭>新增“史张版”梅派青衣扮杜丽娘有无“皮黄”味成一大看点》报道了一些观众和戏曲专家对这一版《牡丹亭》的不同意见,当天,蔡正仁、张静娴两位昆曲名家发表看法,认为史依弘较传统昆曲唱法提高了两个调门,“昆味不正”;张军在后半场的表演虽有所创新,但有“碎片化”之感;而灯光、音响、舞美、服装也似乎“失之草率”。
6月7日是史依弘的生日,零点,她却在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她说:“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在做什么,好的意见我一定接受,我认定的东西一定坚持。”她直言不怕争议、任人评说。
“要和蔡老师聊一聊”
史依弘正面回应了老师辈的昆曲艺术家对她的批评。“我和蔡正仁老师合作过昆曲《贩马记》,很顺利,也得到了肯定。这次的《牡丹亭》也许是创新步子迈得比较大,老师们一下子接受不了,但无论如何我要感谢老艺术家的关心,他们是为我们好,也是为了昆曲的生命着想。”史依弘说,张军和她商量好了,找时间要和蔡老师聊一聊,虚心向前辈请教。
对于网上的评议,史依弘则一分为二,“来看过戏的,提出意见,无论说好说坏,我都很认真地听取”;“没来看过戏的,先入为主,一味指责,这种态度就不对,我很生气”。她说自己是认真学唱昆曲,也是在认真地尝试让昆曲走向市场。她深思熟虑地说:“这版《牡丹亭》放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就表明它会是一个不太传统的传统戏。我们换一种理念,用现代的包装、空灵的灯光、极简的舞台和加入了西洋乐器的配乐来演绎一个古典爱情故事;同时也换了一批观众,主要吸引那些经常看芭蕾、听交响乐而不是经常看昆曲的小众观众,后者如果想看规规距距的传统昆曲,可以去兰心大戏院或逸夫舞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张版《牡丹亭》引发戏曲创新大论战
昆曲牡丹亭(青春版)上中下
昆曲【牡丹亭】电影版
【昆曲】青春版 牡丹亭 下本
腰果|| 史依弘:昆曲《牡丹亭》
蔡正仁先生谈昆曲说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