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里有康熙太子的影子

       在大多数人看来,康熙太子和《红楼梦》放在一起说,看似毫无关系,因为曹雪芹是乾隆时期的人,和康熙年代相差久远。其实不然,《红楼梦》里有许多的情节,是与康熙太子有关联的,换句话说就是有康熙太子的影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楼梦》的对联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只有22岁的康熙帝亲临太和殿,参照汉族的“嫡长制”,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清圣祖实录》卷五八)。设立詹事府满、汉詹事。詹事府是一个中央机关,主官为詹事,满、汉各一人,正三品(相当于副部级),本是皇帝的文学侍从、日讲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后,詹事汤斌等为皇太子老师、上书房师傅。康熙帝特别关心皇太子的成长,比对众皇子的教育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太子幼小时候,康熙帝就开始亲自为他授课:“上在宫中亲为东宫讲授'四书’、'五经’,每日御门听政之前,必令将前一日所授书背诵、复讲一过,务精熟贯通乃已。”(章乃炜、王蔼人编纂《清宫述闻》)太子稍长,康熙帝向他传授治国之道,教导皇太子以祖宗为楷模,守成基业;又传授经史,借鉴历史经验,体察人心向背,并带他外出视察。

       皇太子天资聪颖,学业进步很快。史载:皇太子“通满、汉文字,娴骑射,从上行幸,赓咏斐然”(《清史稿》卷二二〇《允礽传》)。而且身体健壮,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康熙帝非常喜爱。并且委以重任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先后有十多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他命22岁的皇太子胤礽坐镇京师处理朝政:“代行郊祀礼;各部院奏章,听皇太子处理;事重要,诸大臣议定,启皇太子。”(《清圣祖实录》卷一七一)由于皇太子恪尽职守,“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清圣祖实录》卷二三四)。康熙帝也很满意,他给皇太子的朱批说:“皇太子所问,甚周密而详尽,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与朕心相同,朕不胜喜悦。且汝居京师,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故朕在边外,心意舒畅,事无烦扰,多日优闲,冀此岂易得乎?朕之福泽,想由行善所致耶!朕在此凡所遇人,靡不告之。因汝之所以尽孝以事父,凡事皆诚恳敦切,朕亦愿尔年龄遐远,子孙亦若尔之如此尽孝,以敬事汝矣。因稔知尔诸事谨慎,故书此以寄。”(《宫中档康熙朝奏折》第八辑《满文谕折》)这个时期,皇太子已经进入青年时期,康熙帝开始在实践中锻炼他,对他充分信任,寄予莫大希望。

       康熙立胤礽为皇太子后,又册封诸多成年皇子分别为君王和贝勒,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之人。诸年长皇子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诸皇子及其党羽的共同打击目标是皇太子及皇太子党。于是,在皇帝与储君、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加剧。由此朝中就出现了拥护皇太子与反皇太子的两大政治势力。康熙四十二年,以首脑人物索额图外戚势力为首的拥太子党派,被康熙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骄纵皇太子,图谋篡夺皇位” 为由受诛严惩。同时在此后的数年间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决心废掉皇太子。然而康熙帝的儿子太多,他在位时间又长,夜长梦多,皇子们早已形成了几个利益攸关的政治集团。他们之间的争斗,不是争夺房子、银子、珠宝和土地,而是皇位。巨大的诱惑,使这种争夺由表及里,由隐到显,由缓到急,由温到烈,势不能止。康熙帝废掉皇太子的举动不仅没有制止这种争夺,反而让一些皇子仿佛看到了希望,因而储位之争更为激烈。康熙深恶皇子结党,内外勾结,上下串联,蓄谋大位。再立太子储位空缺,诸皇子纷争愈演愈烈,促使康熙帝认识到有必要把这个缺位补上,以堵塞诸子争储之路。不得已考虑惟有用嫡长子来抵制的唯一途可行,乃“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 实际上,康熙重新认识到胤礽的罪名原多不实。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以复立皇太子胤礽为储。而皇太子胤礽自上次被废黜后,一反常态,行为疯癫,被康熙怀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也痛惜不已,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此后在复立皇太子后,康熙经常召见胤礽,每“召见一次,胸中疏快一次”。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即步军统领托合齐结党案和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贪污案,都因涉皇太子党一事受惩。其罪又升级到是:胤礽潜通信息,求托合齐等人,借助手中之权势,保奏他尽早即帝位。这就是说,是皇太子在策划逼皇父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重新废黜胤礽的理由,主要是: 首先,自释放之 日,乖戾之心,即行显露; 其次,数年以来,狂易之疾,仍然未除,是非莫辨,大失人心;再次、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

      《居易录》为清代笔记,是清初诗人王士禛所写,平生著有笔记多种。此书是他康熙二十八年(1689)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康熙四十年官刑部尚书以前13年中所记,共数百条,分为34卷。书名取自唐朝顾况“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和《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二语。他的笔记内容相当博杂,涉及朝章典故、年景丰歉、人情事理、文人轶事、诗歌品评、书画鉴赏等各个方面,尤多诗论。《居易录》一书中也偶尔透露出胤礽与《红楼梦》之间的微妙关系。据王士祯居易录卷31,胤礽在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写过一副对子,大受康熙夸赞。这副对子是这样的“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请注意他的平仄,请注意这副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是“月”字,下联最后是“霞”字。林黛玉在荣国府正堂所看见的对联,上联最后是“月”字,下联最后是“霞”字。这不是偶然的,这个对联的事件原型就是胤礽的这副对联。很明显,这是我们非常值得注意的。而且曹雪芹在写时,生怕读者看不明白,下笔很谨慎。“荣禧堂”是“赤金九龙青地大匾”,这对联是木的,是银的,矮一等,就是说,那个是皇帝的,这个是太子的。而且还有落款,落款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穆,古汉语里通“密”,正是胤礽的谥号“密”;莳,是将植物移栽的意思,与胤礽2次被废,居无定所的境况完全吻合。因此,这幅银对联,实际是胤礽将旧时得意之作修改后搬入了荣国府,并以银字镶嵌。与胤礽过从甚密的曹寅、曹很可能常常引来激励子侄们向这位“千岁”学习。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我们可以看到“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这样的联句托言宋秦观句,但翻遍秦观文集也找不出来,还有“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托言唐颜鲁公句亦无根据,其中,是不是多多少少有些个胤礽少年联句的影响呢很可能,曹雪芹对胤礽这个牵动着他家至少三代人命运的神秘“千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红楼梦第二回里他通过贾雨村之口所说的那种秉正邪二气的异人里,也许就隐藏着一个胤礽。

       二、曹雪芹的祖籍地

       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描写“祭宗祠”一节,记述关外庄地“黑山村乌庄头”进京送年货,冬天雪地行程“走了一个月零两日”。这正是关外铁岭至北京的路程。古代辞书解释:“铁,黑金也”;“岭,山之肩领可通道路者”。——“黑山村”实寓铁岭。年货种类为铁岭、丰润两地农副产品,兼寓关内祖籍丰润。书中“贾”家原型是曹家,曹氏庄地在关外铁岭,证明曹雪芹祖先入关前居住关外铁岭。

     “潢海”指“辽海”。东西辽河汇合后为辽河,西辽河古名“潢水”。潢海即潢水流入的那个海——辽海,今之辽北铁岭地区,亦即雪芹上世由京东丰润出关落户的地方,在《红楼梦》第十三回描写贾珍为秦氏准备棺材,薛蟠提供棺木,说:“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并且是他的父亲给义忠亲王“老千岁”皇太子的。这表明薛家原型也就是铁岭人,都是内务府包衣人,故为“支内帑”做“皇商”之家世。“铁网山”者,即“铁岭”辽海卫地区的大围场所在,所以冯紫英才随其父神武将军冯唐到那里去打围行猎而特笔写清是三月下旬启程,到四月底方回,将近一个月,正是京师距铁岭的往返程期,因单程即达一千五百里,素有“里七外八”之谚语,是说关内须走七百里,出关再行八百里之遥也。秦可卿一案涉及的是废太子胤礽、弘皙一支的史迹,是为清代入关后第一大事,几乎“翻天覆地”,曹家始终卷入此一旋涡而不能自拔与“王爷级”竟会“同难同荣”,实指非它,即此是矣。

        三、“义忠亲王老千岁”

       红楼梦第十三回所出现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影射胤礽是很明显的。康熙十五年1676年,才十八个月的胤礽由乳母跪抱着完成了册封他为太子的庄严仪式,后来被精心培养长大成人,康熙外出征战时他代理政务,六次陪同康熙南巡,可是1708年却在随康熙北狩的御营中被废这“潢海铁网山”可是“千岁爷”“坏事”的场所啊另外,斥废太子是当着全体在场的皇子及其他皇族权贵进行的,即是在“天潢贵胄”云集的情景下“坏事”的,“潢海”或许也还含有此层意思;而且被废后是以铁锁网状绑缚后押回京城的,当时随行的西洋传教士马国贤在其回忆录中有所描写,故“铁网山”我以为亦含双关但随后不久康熙又后悔,1709年他将太子复位,到1712年康熙又再次将太子废黜;这过程里康熙其他十多个儿子中约有一半卷入了争夺接班人地位的权力斗争,但胤礽始终只是遭到禁锢而并没有被公开或暗中杀害。红楼梦第十回,正文里说那张友士是来京城为儿子捐官的,却在回目里称他为张太医,而且开出那么个古怪的药方,这些细节我以为都有一定的生活依据,绝非向壁虚构。实际上弘皙欲成就“老千岁”的“大业”,摆出“影子政府”的姿态,在那时的贵族富豪家中已经不是什么绝密的事情,红楼梦第四十回在牙牌令里出现“双悬日月照乾坤”、“御园却被鸟衔出”的字样,实非偶然,都是当时那种政治形势的投影。

       四、秦可卿的丧事

      秦可卿虽然是《红楼梦》中着墨较少的一个人物,但他在书中的地位与作用却非常重要。秦可卿是秦邦业(旧本作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小名可儿,87版与10版的秦可卿官名兼美,后来嫁给贾蓉为妻。在《红楼梦》第五回通过警幻仙姑介绍,秦可卿原是警幻之妹,并“许配”给宝玉。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她妩媚有似宝钗,袅娜如黛玉。她虽在书中是转瞬即逝,作者描写她也是用曲笔,以致人们对她的品行留下许多疑点。虽然是存活得最短的一个金钗,但是她仍有着和其他金钗不同的明显特色。作者塑造了这个理想的女性形象,把她作为“情”的化身,她的毁灭奠定了全书的悲剧色彩。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唯一由曹雪芹交代了结局的十二钗之一,从她在第五回中初次露面到第十三回死去。

       第十三回写道:“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花簇簇官去官来。”所谓“花簇簇官去官来”是指穿官服来吊唁者非常之多,而且这四十九日天天都如此。但是官服是不能随便穿的,只有正式场合才答应。贾珍只不过是个三品爵威烈将军,为什么这些官员纷纷来为一个爵位并不高的官员的儿媳妇穿着官服进行祭吊?为什么秦可卿“画梁春尽落香尘”之后,丧事竟能如此放肆地铺张,而且宫里的掌宫太监会“坐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这当然都不是随便构思、下笔的,这笔墨后面,有政治投影,人死后得装棺材,用什么样的棺材呢?一般像宁国府,虽然她是贾蓉的妻子,她很重要,但用上等杉木也就行了。因为她不是长辈死了,而是晚辈死了,贾府死了一个重孙媳妇。但是贾珍呢,一定要奢华,最后用了什么?秦可卿所用的棺木,最后用了薛蟠他保存的一副“樯木”。这“樯木”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这个老千岁如果完全是艺术虚构,没有生活原型,就说他死了不就完了吗?不,叫“坏了事”。“坏了事”跟死了是两回事,“坏了事”不一定是死。人活着,他的事业被粉碎了才叫“坏了事”,死了怎么叫坏了事呢?那么义忠亲王老千岁,他用的棺材木,最后变成了棺材,是秦可卿睡了进去,心安理得地睡了进去,名正言顺地睡了进去,“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不必说像秦可卿这样贾家的孙媳,就是贾蓉的五世祖宁国公,在等级制度十分严格的封建时代,也是不能使用这种棺木的,为什么秦可卿能用这种棺木?秦可卿是什么人呢?她和义忠亲王老千岁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整部小说的主要故事开始之前,秦可卿就已经演完了她在小说中的悲剧命运,围绕在她身上的是是非非,在读者眼里就如“隔簾花影”,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秦可卿悬念是世俗政治投机心理的外化,在没有搞清时代的价值观念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全凭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

       小说离不开时代的制度文化环境,现实过程中人的生活离不开现实制度的约束。既然把小说当成政治历史看待,而且已经将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对号入座,就必须深入研究一番清朝政治史、宫廷史、政治制度和宗室王公制度。曹雪芹写了《红楼梦》以后,后来脂砚斋一提醒觉得害怕。这么写不行,他为什么必须要写一点政治呢?因为他说过,他不干预时事。当初,曹雪芹确实不想写政治小说。确实不想将康熙太子的影子引入《红楼梦》一书之中,只是想表明他内心创作的痛苦。但他必须超越家族在政治事件当中,这种惨痛的遭遇和经历,去写那些青春美丽的女性被毁灭的过程。但是他又不能摆脱那个阴影,他也没有理由摆脱那个阴影。

       其实全部问题的重点,不在于后续情节的展开上,而在于对基础的论证上,最需要在历史与小说之间构建令人信服的互证通道。《红楼梦》这部小说,如果把宝黛爱情故事抽掉会怎么样?马上就颜色巨变,政治性立马突现,其实写史实的内容还有很多,为什么说“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为什么宝玉是无才补天,女娲补天仅此石未补天,补天就是登基,登上皇帝位。所以说曹雪芹将康熙太子隐藏在《红楼梦》里,或者是说《红楼梦》里有康熙太子的影子,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争而争 后来居上
当皇帝60余年,你让太子等不及啊,还是将逆子废掉算了
野语红楼 东府贾珍,背后的背后
康熙给乾隆算命,相士说:若是女孩,必为娼,若是男孩必为皇?
红楼梦中缘何多“二爷”?清代那些被立为太子的二皇子,有命无运
神秘的药方,断人生死的太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