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诗法小论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写道:“《红楼梦》里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他的比喻简白形象,说的是,托名为林、薛、史、贾的众多诗作,虽难以独立抽出进而与诗坛大家相为比量,可是在《红楼梦》所营构出的虚拟之水中,却正当其境,因有闺中风雅与青春风情的合宜应和,便如风行水上、草长莺飞一般,既显得自然,又生机勃勃。

这种感觉就像《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所写道的湘云醉酒的场景一般: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憨。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满脸满衣襟上都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枕着。

《红楼梦》中的诗,便是湘云式的香梦沉憨,便是落了满头满脸满衣襟落花的红香散乱,便是被闹嚷嚷的蜜蜂蝴蝶所围着的为花所埋的扇子,热闹、青春且充满韵致。

这些热闹、青春且具韵致的诗作,虽是闺中女子的即兴之作, 所写大抵不离闲愁别绪,所为也多不过是自书怀抱,论境界实在不大,可是却有满腔寄兴寓情的诚意。此外,还有许多诗词技法上的探研,不过,这与其说是红楼女子的诗法承传,莫如说是曹雪芹的夫子自道。

夫子曹雪芹,始终隐身在文字之后,又借着对纸笔的驱遣而多所分身,一会儿化身为点评论断的寡妇李纨,一会儿转成商拟诗题的宝钗,一会儿又是提笔续词的宝玉。其中,最能一尽师兴与诗兴的,当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部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在该章回中,不仅有善诗博才的老师林黛玉,还有慕雅聪敏的学生香菱,两相投契间,尽显授收之间的师生快意。应为人师又于为诗一道上颇有心得的林黛玉,先是以“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的轻巧自负之语,打消了香菱在学诗一事上的踌躇疑虑。紧接着,又讲谈了些句法上的常识:“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黛玉在对初学者香菱讲授诗法时,并没有让她严格恪守平仄格律,反而在限制之处言及自由,于此可以见出黛玉的世外空灵之相。这与宝钗的谨守矩度,是有所不同的。事实上,香菱为何去找黛玉学诗,而不找才学与黛玉相当的宝钗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大抵诗之所及,免不得窃夺造化神功,所以唯有同秉仙气的潇湘妃子更能堪任吧?虽然写诗也重矩度,是戴着镣铐起舞的一种艺术行为,可是若要写就能惊风雨、能泣鬼神的作品,便要有超越矩度的灵性与旷阔,这却是宝钗的难为或不为之处。

灵性往往从立意之处得到体现,为诗的第一关键便是立意要巧,在这一点上,黛玉宝钗二人可谓是巾帼所见略同。黛玉认为:“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都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宝钗的话与之相类:“诗固然怕说熟话,然也不可过于求生。头一件只要主意清晰,措辞也就不俗了。”虽则相似,也可见出差别。黛玉更为讲求意趣,直通本性与直觉。宝钗则更为注重主意,偏于义理道学,显得端淑。若用李纨的评断便是,黛玉属风流别致一脉,宝钗则是含蓄浑厚之流。

风流别致的黛玉老师,在授予基本的句法常识、拈出为诗的首要关切点外,又具体指出了前行路上所需深研的一些前辈作品:先是《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之后是杜甫诗作,“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次,则要“将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这才只是打底子的工程,嗣后还要“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鲍、庾等人的一看”,如此之后,便能成为诗翁了。

从黛玉所选的学诗范本中,可以逆推出曹雪芹的诗味趣尚,他更喜欢盛唐之风(延向魏晋六朝),推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趣味,喜空灵涵厚,讲风流淡泊。虽则如此,他又借黛玉之口,点出空灵淡泊并不是浅近之意,所以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之类的诗句,是断不可多看的。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状态,则可以成为学诗者的座右铭。得了黛玉指点的香菱,拿着黛玉所提供的诗集,回到住处,又是埋头做诗,又是研读书籍,简直是“茶饭无心、坐卧不定”。首战不利,黛玉的评价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之所以如此,是“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只管放开胆子去做”。于此可以看出,虽然黛玉强调写诗的第一要紧处乃是立意,措辞同样不可忽略,且若要作出好的诗来,不仅要有广泛的涉猎,还要有敢于与造化相争的胆魄。

听从黛玉训言的香菱,又经了一次失利,心下丧气,却还是“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简直是为诗入魔,又因思入梦,诚心通仙,在梦中得了一首佳作,至此终得黛玉、宝钗等人的认可。而这一念兹在兹苦志学诗的香菱的状态,又何尝不是所有心有所志的人所当秉有的一种状态呢?

除黛玉与香菱师徒在诗法层面的集中互动外,另有一些与诗相关的论断散缀于《红楼梦》的其他章回中,如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配》中,宝钗给出了“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词精工,已落第二义”的意见,这样气象峥嵘的话语,对于恪守伦理规范的宝钗来说,倒是难见。又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黛玉湘云联诗竞对,湘云因“寒塘渡鹤”的自然景状而成好诗,可见江山风物尽可入诗。

在旁暗听许久的妙玉,终以“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的言语,止住了黛玉湘云继续联句的惯性。妙玉之所以有此劝诫,一方面自与她方外之人的特异禀赋相关,另一方面则直通“诗言志”的古老传统。一切呕心沥血之作,均是精诚感天之语,这对被“无赖诗魔昏晓侵”的黛玉来说尤其如此。写诗于她,虽有炫技逞才的嫌疑,但更是她传情达意寻求知音的手段,因此,她最得诗之三昧,又能以最决绝的方式焚稿断痴情。

至此可知,所以为诗,在乎一情。情尽而诗亡,海棠社散,桃花社败。却仍有招摇的水草,在虚拟的红楼之水中明媚招展,如此,亦是安慰。

 

2017年5月7日,夜,写于成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黛玉的另一面
红楼梦中宝钗与湘云之间的关系变化为何如此大?
红楼人物与相关诗词介绍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语言表达训练
从史湘云看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对比,《红楼梦》原来有此等深意!
【赏红楼梦】黛玉、湘云与宝黛谁的才情最高 | 随笔 徐景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