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脱胎】

   


 

   古玉和新玉的最大不同,来自于收藏者的盘玩。

   新玉或者明清玉因为是传世品,每天带在身边,除了温润一点,就不会有什么变化了,这一点点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包浆。

    而古玉就不同,玉器入土数百年后,因受到土壤中的酸碱沁蚀,或多或少发生质的变化,使玉器原来的颜色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了多种名称的沁色、或钙化。这些玉器出土之后,经过人们的佩带、盘玩,逐渐会恢复与原来接近的颜色,恢复原来的温润光泽。这个过程就叫做古玉的脱胎过程。对喜欢生坑古玉的人来说,对古玉进行脱胎是对古玉的一种破坏行为;对喜欢熟坑的人来说,通过对古玉的盘玩,使其除去那种入土后的干涩,恢复原有的润泽,恢复声音的清雅。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古玉脱胎恢复原貌那种温润和光亮。古玉的脱胎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盘玩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脱胎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玉器的质地、入土环境的干湿情况、入土时间的多少、盘玩的方法等因素。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时怀中就揣着一块玉中之王---"脱胎",后来在路上送给追随皇室的军机大臣王文韶。"脱胎"是一块质地优良的羊脂白玉,经几百年埋于土中,饱经尸血、气浸入,出土后又佩在人身上长达百余年,受活人气息渗入,然后又入土、再出土,几次反复才形成,存世罕见。据史籍记载,一块小小的"脱胎"浸入水中,可让一大缸清水变为通红。

   我玩的古玉时间不算太少,真正把古玉盘出【脱胎】,只有一件良渚的古玉镯子。绞丝纹又称绳纹、涤纹、扭丝纹,因其纹线阴阳相间,形如扭曲的束丝而得名。最早实物见于良渚文化绳纹镯,镯外围呈半圆,雕琢绳纹,上下边沿处由弦纹隔断,内侧光直无纹。这样的绳纹为半绳纹,并不绞圈。发展到西周时,见有双龙首绳纹体型璜。春秋战国时是绳纹古玉的鼎盛时期,绳纹镯、环时有出土。王侯贵族使用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的青玉较多,白玉极少。玉质为和田籽玉。此时的绳纹较细密,并360度斜向绞圈,考古学术界将这样的绳纹称为绞丝纹或扭丝纹。我的这件绳纹镯子本来是一对,属于半绳纹,都呈鸡骨白沁色,几乎看不见原来玉的本质。因为是镯子,戴在手上正合适,于是决定取出其中的一件盘玩,看看有没有变化。



    我把镯子戴在手上,古玉贴近人体肌肤,使玉吸收人体精气。闲时将玉在手中把玩,在盘玩中使古玉吸收人体汗液。汗液:在中医讲血汗同源,血液里有各种有机物质如:铁、磷、锌、钾、钙等弱酸弱碱元素,一旦渗透玉的肌理即可使玉起到一种物理变化,然后每月初一、十五的早上太阳出来时将所盘玩的古玉放在阳光下吸取阳气,慢慢地古玉表面会有一种土黄色或土灰色的表现,有各种艳丽的色彩,表现在古玉的表面。因为古玉埋在地下几千年有各种有机物质沁入其中,在离开地下之后加入人体的汗液渗入必然起到的一种物理反应。在交替作用下,通过人为的加热,只要是真正的几千年前的出土古玉,必然有各种不同的吐灰表现,有的呈土黄色的,有的呈土灰色的。如有沁色较重的可呈现出有七彩蛤蜊光的美丽色彩。如果不是出土的古玉不管怎么蒸煮,也不会出现吐灰的各种表现。闲时把古玉放在水中数小时,玉器的表面会有像鼻涕一般的粘稠物出现,我们称之为【出灰】,取出后不要搽干,放在桌子上慢慢晾干,这样不会破坏古玉的皮壳“过水出灰”现象是玉结晶间分化物质受压而出现的物理分子置换现象。古玉晶间分化后有了空隙,入水会有气泡出现。晶间空隙因千百年的弱酸弱碱化,使得最被易作用的玉中硅质绿泥石或残留的微量方解石形成分解物。每次过水,水分子占据了空隙后,恢复了原有玉石比重状态,便把晶间空隙的分解物,给压了出来。这个就是古玉不断“出灰”的原因所在。…

    这是我数十年来盘玩古玉的一条实践经验,能尽快把几千年的古玉盘玩成一个温润、通透、精美的脱胎古玉。主要是运用古玉的吐纳功。“纳”即在盘玩时吸收人体汗液的有机物质,吸收到古玉的肌理。 “吐”即通过人为的高温再将玉质肌理所吸收的各种沁入物质排泄出来。在这种不间断反复纳吐功的代谢作用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必能成为一件温润、通透、精美的脱胎古玉。

 

    古玉器温润纯厚,晶莹光洁,尤其色沁之妙富有无穷的奇致异趣,不仅悦人之目,且能悦人之心。但前人认为古玉纵然有最美之色沁,如不加盘功,则将隐而不彰,玉理之色更不易见,玉性不还复,形同顽石。一块玉的好坏优劣,除了它本身质感的优劣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养玉”。养玉,行家常常以“盘功”说之。一个“盘”字分出了文盘、武盘两种方法。清代大收藏家刘大同的《古玉辨》里论之颇详。他将“盘玉”分为急盘、缓盘、意盘三种。

《古玉辨》曰:“急盘须佩于身边,以人气养之,数月质稍硬,然后用旧布擦之,稍苏,再用新布擦之,带色之布切不可用,以白布粗布为相宜,愈擦则玉愈热,不宜间断,若昼夜擦之,灰土浊气,燥性自然退去,受色之处自能凝结,色愈敛而愈艳,玉可复原,此急盘之法也。”所谓“急盘”能把浸汁溢出的说法是个谬误。其实是玉体表面有了一定的水分,使光的折射率恢复,才有“土门”的出现。常常有人上蜡再擦,企图使之短期内恢复玉性。这种方法俗称“武功”。

还有一种“缓盘须常系腰中,借人气养之,二三年色微变,再养数所,色即鲜明,佩至十余年后,或可复原,此言秦汉之旧玉,若三代古玉,非六七十年不易奏效,诚以玉入土年愈久,而盘愈难,因其所受地气深入玉骨,非常年佩之,而精光未易露出也,此缓盘之法也”。这种盘功,就是俗称的“文功”。

   《古玉辨》在盘玩时间上的选择:“旧玉盘三伏,犹胜三年余。盖以三伏炎热,金石皆能出汗,故易盘耳;若严冬盘玉,非在暖室,不易生效。”“盘玉”常带有神秘的色彩,其实是把古玉器贴身佩挂数年,受汗脂浸润、衣服摩擦,存在再度抛光磨面的可能。因此要正确认识所谓恢复玉性,不要人为使之神秘化。

刘大同《古玉辨》中的意盘之法,就多少带些唯心的色彩。其方法是“必须持在手内,把玩之,珍爱之,时时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气质,养我之性情,使我一生纯正而无私欲之蒙蔽,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而玉自能复原矣,此意盘之法与急盘、缓盘之法不同,面壁工夫,能者鲜矣!夫三代古玉,盘之年久皆能脱胎,脱胎者渣滓净尽,清光大来,直同成仙者脱去凡胎之意也!”

    意盘我是做不到了,慈禧太后的那块【脱胎】我也见不到,那样的神奇我也没见过,不过一件鸡骨白的良渚古玉,经过盘玩后居然出现了【脱胎】的奇象,有点出人意料,对于我就有点欣喜若狂了。经过盘玩的古玉,玉体晶莹透亮,即所谓玉浆渐出,民间称为熟坑玉。其实“玉浆渐出”是指手的水分进入玉表发生作用后,使古玉的质地颜色由生坑玉的不易辨别转化为泌色精美、浆色宝光四溢。那种琥珀一般的玉色才让我领略到4500年前的古玉,其实是非常美轮美奂的神圣之物。为什么要盘玉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玉能焕发古韵,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但受沁的古玉就不同了。受沁古玉大多干涩,失去玉性,石性显露而失去玉的美感。宏观地讲,玉是半透明的,不透明的是石。古玉受沁或风化成石那是假象,经过长时间的盘玩,它就能重返玉性。就仿佛是古玉也在睡觉,一觉醒来,发现玉的主人的服饰、相貌和语言都改变了。古玉行里把脱胎玉器称“水果糖”,就好像是口中所含的水果糖又从嘴里拿出一样,其晶莹剔透、不含一丝绺絮,是玉中的极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玉的一些小知识
别盲目藏玉,这6类才增值保值,越玩越赚?
玉石图鉴:和田玉碧玉
玉石三大“最”,有面有里!
文玩佛珠丨翡翠的正确保养方式有哪些
一品雅集五周年庆典专场|一品雍斓之玉雕瑞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