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音乐,没有标题,却让音乐爱好者沉迷其中
14:26

今天,我们今天来听西贝柳斯,感受一下北欧的冬季。

以前每到冬天时,我这样怕冷的人就会想着搬到热带去。可是到了热带,我却发现那里的朋友竟非常羡慕我居住的上海。因为那里四季分明,风景跟随季节更迭变化,日子过得很有盼头。后来再到冬季,我就不再想逃跑了,待在城市里面感受北风的酷烈和天黑之前的忧郁,我不再把恶劣的天气或者苦难当成是背运,而是当做生命本质的一部分,去感受它,去尽情体会。

我是在西贝柳斯的音乐里了解冬季的,确切的说是北欧的冬季。他是一位芬兰作曲家,在《古典音乐很难吗》那个节目中,我曾经讲过他,但篇幅不多,只讲了三首名曲。

很多人知道西贝柳斯,是因为他那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当时我做完那一期节目,总觉得意犹未尽。其实,西贝柳斯还是一位非常杰出的交响曲作曲家。尽管他并不像贝多芬那样伟大,不像马勒那样著名,不像德、奥作曲家那样富有代表性。但他非常有个性,在交响曲的世界里面,他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他的交响曲非常超前,如今听起来也很前卫。

我们介绍的这首曲子,是他人生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七交响曲》。西贝柳斯一共写了七首交响曲。他的第一、第二首属于晚期浪漫主义的风格,听起来恢宏强大、浪漫感人;到了第三首交响曲时,他的个人风格变得鲜明起来了,显得更简洁、更严谨,篇幅也缩小了;《第五交响曲》让我想起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显得比较明朗,充满了信念;到了第六、第七首交响曲,已经是他的晚期交响曲了。

这首《第七交响曲》只有一个乐章,是单乐章的交响曲。但是,它是以四个乐章的格局来构思的。音乐动机、主题发展得更加密集紧凑,也更统一。北欧的音乐家大多是学习德、奥的古典音乐体系的,他们的写法也比较近似贝多芬、勃拉姆斯。但是到了《第三交响曲》之后,西贝柳斯开始找到了自己,也可能是民族风格开始影响他,也可能是北欧的地貌和气候开始进入了他的音乐表述。

在很多的音乐鉴赏书中,是把把西贝柳斯当成是民族乐派的。因为他曾经为民族史诗谱曲,为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写了《古勒沃》。另外,他还有一首相当于芬兰国歌的名曲《芬兰颂》。他是芬兰音乐家的代表人物,这些是他的社会责任,可是总感觉他并不是那种热衷家国大业的音乐家性格。他的音乐是属于中年和冬季的,显得色调灰白、简洁开阔,严酷但没有太多的情绪,管弦乐齐鸣但一点也不热闹。为什么我说它前卫呢?因为它的语调里面的简洁和克制呼应了我们当代的艺术美学。

那么,《第七交响曲》他表达的是什么呢?这些音乐总是让我想起北欧的风景、荒原、衰草,它们是淡漠却温柔庄严的风景。

以前,我觉得宗教音乐是音乐的终极形式,现在却觉得宗教音乐里面还是有所求、有所惧的。真正超然的音乐应该是描绘大自然的。如今我爱《黎明奏鸣曲》,爱《四季》,也爱武满彻和西贝柳斯。他的音乐表面是淡漠的北欧风景,但是在交响曲宏大的格局里面,在管弦乐队蕴藏的力量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它内部的动力。这是对抗严寒冬季和人生困境的力量,这是北欧每一寸沉默坚硬的冻土都能够赋予我们生命的能量。

关于交响曲,我们都有很多疑问:这么长大的乐曲都是在描绘风景吗?那肯定是不够的,而它们又都没有标题,那么到底在讲什么呢?一般作曲家写交响曲里面,一定有一个主角,一个“我”带入其中,这个“我”应该就是作曲家本人。他对生命困惑,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的态度,尤其是他的矛盾都表现在乐曲中。你会发现,交响曲里面有一种深刻的矛盾性,有一正一反两个主题。贝多芬的两个主题的对峙是炽烈的、绝对的,是黑白分明、水火不容的;但西贝柳斯就显得温和多了,甚至有些阴郁。如此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作曲家的性格和态度。不得不说,交响曲是一种内心历程,是一种精神历程。它可能没有具体的事件,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听见他的情感表达。通过交响曲和所有的无标题音乐,我们可以真正走入作曲家的内心深处。

在音乐史上,有一些作曲家被称为交响乐作曲家,有些被称为歌剧作曲家。那么,哪些是交响乐作曲家呢?比如像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马勒、布鲁克纳,他们都写了四到九首交响曲。其中,贝多芬是一座高峰。为什么说他是高峰呢?因为他建立了交响曲的格局,这个格局构建了交响曲的结构四个乐章,像奏鸣曲第一乐章、慢版的第二乐章、还有谐谑曲第三乐章、还有最后的回旋奏鸣曲中的终乐章。这只是一种形式,但形式是来自内容的。因为贝多芬在交响曲中建立了对立矛盾的内在冲突,这样的冲突需要庞大迂回的结构去塑造、去解决。所以,贝多芬建立了一种纪念碑式的交响曲格局,后来由勃拉姆斯继承。在后期浪漫派之前,几乎没有称得上是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

后来,出现了德沃夏克、西贝柳斯。相比德沃夏克的斯拉夫的热情,西贝柳斯是北欧冬季的旷野。不过,西贝柳斯的音乐结构还是继承了贝多芬。他采用一种古典的结构,不得不说,他是遵守传统的。交响乐历史上有一场著名的对话,来自马勒和西贝柳斯。他们两个是同时代人,都是当年最杰出的交响乐家。两者还是很有区别的:马勒是后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复杂、宏大,但表达的意思却有点颓废,他觉得交响曲是一个“世界可以把他想要的所有内容都塞进这个世界里”的东西;相比之下,西贝柳斯是传统的,他走的是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经典路线。在那个时代,西贝柳斯是复古的。后来,他和所有20世纪初的艺术家一样,经历了一战和二战。战争期间,西贝柳斯写了《第五交响曲》,这首作品出人意料地充满了信心和阳光。可能这首《第五交响曲》有点模仿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来写的,让人在战争的阴霾里面看到了曙光。但显然战争是不容乐观的,战争之后,西贝柳斯就不再写交响曲了。

西贝柳斯活了92岁,但写《第七交响曲》的时候,他还不到70岁,后面他不再写交响曲,那已经是20世纪30年代了。也许,面对当时兴起的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等崭新风格,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该如何作曲了,也许他觉得自己有点落伍了。

《第七交响曲》是一部自然之诗歌。据说西贝柳斯年轻的时候花天酒地,但后来忽然就跑到乡村隐居起来作曲。也许是经历战争,他是真的超脱了,他只愿在乡村里面观看自然,观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观看四季如何更迭变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乐是夏天的最佳打开方式,给你一份不一样的纳凉歌单
西贝柳斯音乐的四个乐章
您不得不聆听的十部交响乐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纵览音乐300年,名曲和背后的故事 | BBC纪录片《交响乐历史》
BBC新近票选出的“十大交响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