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那些消失的建筑,抹不去脑海中的记忆,老照片带你旧日重现

图为1914年立于上海外滩的赫德铜像,是纪念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罗伯特·赫德而立,原铜像位于外滩的海关大楼前。1941年日本人进入租界后拆除,并将之溶化。现铜像基座为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

图为八仙桥公墓里的法国士兵纪念碑,拍摄于1919年。八仙桥公墓建于1865年,是租界公墓。这个纪念碑是为了纪念镇压小刀会起义时阵亡的13位法军官兵,法租界公董局经常会在这里举办纪念活动。50年代八仙桥公墓改建为如今的淮海公园。

图为陈英士纪念塔,为纪念沪军都督陈其美而建造的,位于中华路与方斜路交汇处,建成于1930年11月3日。此塔高26.7米,可登高远眺。陈其美,字英士,浙江湖州人。辛亥革命时率部光复上海,被任命为沪军都督。38岁时被袁世凯指派的刺客暗杀。此塔拆除于60年代。

拍摄于1932年的上海虹口大戏院,建于1908年。创办者是西班牙商人安东尼奥·雷玛斯,它是上海第一家电影院,放映的第一部电影为《龙巢》。初期电影院名字是虹口活动影戏园,1919年改名为虹口大戏院,当时有座位710个。其创办者安东尼奥·雷玛斯又在上海投资了多家影院,是当时上海滩的影业大亨。1998年拓宽海宁路时虹口大戏院被拆除。

图为黄金大戏院,位于法租界恺自尔路(今金陵中路1号),建成于1930年1月30日。由上海滩大亨黄金荣创办,故称为黄金大戏院。京剧大家马连良、周信芳、黄桂秋、高盛麟等都曾经在这里登台献艺。建国后更名为华东大众剧院,1993年剧院被拆除后建兰生大厦。

图为被称为“和平女神”的一战纪念碑,拍摄于1925年11月29日。位于今延安东路中山东一路口(即当时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处),该纪念碑是一座一战纪念碑,1924年2月建成。该碑呈长方形,底座由钢筋混凝土砌成,顶部是青铜制作的和平女神像,手抚一孺子。1943年被时任伪上海市长陈公博下令拆除,只剩纪念碑底座,建国后底座也拆除了。如今在车墩影视基地有一仿建品。

图为拍摄于1907年的伊尔蒂斯纪念碑,它原位于上海德国总会(今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斜对面,是为了纪念德国炮舰伊尔蒂斯号上的遇难者而立,建成于1898年。伊尔蒂斯号在1896年6月23日因为台风触礁沉没于山东成山头海域。图片上纪念碑主体,是伊尔蒂斯号上残存的桅杆,下方是德军军旗和花环,底座上刻有铭文和遇难者姓名。一战结束不到一个月,1918年12月3日被法国人推倒毁坏。

图片右侧为巴夏礼铜像,高约5.5米,矗立于外滩面西站立,建于1890年4月8日,1943年巴夏礼铜像被拆除。巴夏礼曾任驻上海领事、驻日公使、驻华公使,1885年病死于北京。图片左侧建筑是德国总会,位于今中山东一路23号,建成于1907年,一战结束后中国银行购下该楼并于1934年重新建造。

图为拍摄于1910年的李鸿章铜像,该铜像高约3.2米,基座高约6米。铜像顶戴花翎,身披黄马褂,手扶宝剑,全身都是以纯铜铸成。1906年置于上海李公祠(今复旦中学校史纪念馆)。建造铜像的是德国克虏伯公司,本来是为了庆贺李鸿章80大寿而筑。铜像今已不存。

图为1910年的上海拱辰门,又名小北门,从小北门走出去不远既是八仙桥。1292年(元至元29年)上海设县后并未建城,1553年(嘉靖32年)上海才建城垣,建城之初有城门六座和水门三座。1909年(宣统元年)又新辟尚文门、福佑门和图片中的拱辰门。图中拱辰门旁边的建筑是大境阁(抱厦式三层楼阁),建于1815年。虽然城门不在了,但大境阁保留下来了。

图为1880年的上海老北门,位于河南南路人民路口。民国伊始,1912年初——1914年底上海城墙被陆续拆除。图片中桥的这一侧既是今天的人民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旧上海的“外国坟山”
#乔茗星ART#八仙桥之荒山之夜
【上海名人墓】鲁迅墓
记忆上海:虹口往事(第二集)
上海音乐谷之老建筑篇
图说抗日战争之遭受日寇蹂躏的上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