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地方曲艺的“小热昏”的由来和消亡

“小热昏”是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曲艺曲种。苏州也是“小热昏”流行地区之一。这个曲种是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形成的。约在1905年左右玄妙观已出现陈少亭、李阿土,等说唱艺人,陈少亭绰号叫“小热昏”,这一曲艺名称便是由此而来的。

唱小热昏的一般以卖梨膏糖为业,演唱“小热昏”只不过是为了招徕生意。卖梨膏糖的大多用一条小船为交通工具和生活住处。白天他们在船上熬制“止咳化痰”、“百果玫瑰”、“开洋肉松”等各式梨膏糖,下午或傍晚时到事先选好的场地去卖,如苏州玄妙观、石路小荒场等地。从船上往卖糖场地沿街走去时,不断敲着小锣以吸引观众。到了场地后搭起×字型木架,架子上搁块木板,木板上放一只装有梨膏糖和演出用具的木箱,木箱上用油漆涂写演出者的艺名,如“筱得发”、“筱德灵”、“筱哈哈”、“筱喜喜”、“筱咪眯”等。木箱上再放一盏马灯(又称“桅灯”)。在木箱两边放一张长条凳,卖梨膏糖的人站立在凳上。卖糖之前,先将一顶戏曲中扮演媒婆用的帽子戴在头上,脑后扎一根翘起的假小辫子,眼睛上戴一付没有玻璃片的大框眼镜,咀唇上涂一块自粉,身上加一件红花蓝底的布背心,扮成了似男非男似女非女的滑稽人。这个滑稽人左手用三指拎着小镗锣,右手执竹片敲打“锣鼓经”,而后说“卖口”,俗称为“三记一”,即每敲三记镗锣后说一句,如“晨光未到”、“人头还少”、“初到贵地”、“先向各位讨教”、“混一口饭吃吃”、“唱唱南腔北调”……。此后再换上用三块红木长条做成的“三跳”(又称“三巧板”),两手飞舞着敲打,人在长凳上前俯后仰,表现出高超的技巧。

“小热昏刀演唱的内容有“时事新闻”、“社会新闻刀,如《九一八》、《一二八》、《马占山东北抗日杀敌》、《上海某地某人杀亲夫》等。此外还唱些民间流行小调、小戏,如《活捉张三郎》、《枪毙阎瑞生》、《莲花落》、《哭妙根笃爷》等,但在唱“莲花落”时更换“七星板”节拍配合。如果是夫妻双档演出有时还演双簧。一般当唱到紧要关子的地方,停止演唱,进行卖糖。“小热昏”在一个地方卖糖,因演唱内容有限,只能逗留五、六天,就要另换地方。

“小热昏”所唱的曲调,唱“时事新闻”、“社会新闻”时,大都用“苏滩”中林步青创造的唱“时事新赋”那种“赋子板”(类似流水板)来唱。常用的曲调还有“锣先锋”、“三跳赋”、“东海调”等。此外各地民歌小调,南腔北调都要唱。

三十年代,常在玄妙观唱“小热昏”的有筱得发、筱得利。苏州唱“小热昏”的还有顾长根、王阿毛、王筱灵(筱得灵)、杨宝根、筱嘻嘻、筱哈哈、筱咪咪等。其中尤以筱德利最为恶作剧,在糖箱上放一口小棺材、一只小乌龟,卖糖时要是有人不买走了,他就敲棺材。

“小热昏”后来有一支发展为“独脚戏”。苏州“小热昏”自抗日战争后无影中消声匿迹。建国初期在玄妙观偶见说唱。1962年在苏州也一度出现过“小热昏”的说唱。目前,苏州过去唱“小热昏”的艺人均已去世,作为一个曲种的“小热昏”在苏州已经消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街头艺人“小热昏”
梨膏糖、栀子花白兰花......叫卖声里有香甜的上海童年
【老杭州】夏夜小热昏
中国曲艺大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春锣和它的传承人雍开全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