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昔日被上海人“国货情怀”催生的一条马路

记得2007年的一天,从地图上看见“国货路”这三个就觉得这一定是条有掌故的马路。因为上海的马路名大都取全国各省市名,像这种以特定名词命名的马路肯定有特别的含义。果然如此,从《上海市地名交通指南》一书获悉:1928年夏秋之际在当时位于南市煤屑路上的一幢新普育大楼(今蓬莱中学)里,举办了一个国货展览会,盛况空前,影响很大。普育大楼因此被称为国货大楼,上海人民为纪念这一爱国运动,就把煤屑路改名为国货路。

今国货路街景

今国货路上的新小区

今国货路街景(背景南浦大桥)

于是第二天,就赶往国货路,想看看八十多年后的“国货大楼”——新普育堂建筑是否安在?国货路并不长,位于上海的东南面,西与斜土东路相接,东与海潮路相交,大约有700多米。记得当时的国货路上,已经有像海洲国际花园、惠国公寓那样新建的现代化高层小区住宅,但也有一些二层楼木板结构的楼房,那些楼房看来都显得那样的矮小和简陋,有“都市村庄”之感。沿街当然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店铺,从斜土东路开始,许多商场的门上大红招牌上写着金黄的大字,什么上海鞋都、金融鞋都、卢南鞋城……还有许多建材和钢材商铺。在国货路与南车站路口居然还有一座两层楼木板墙的房子,楼上绿色的木墙板上还清晰地书有“百花日用杂品店”几个白漆大字。

2007年时的国货路街景

今国货路街景

果然在普育西路转角上看见呈“山”字形叠立的一组三层的红砖外墙大楼,中间的一幢建筑立面上部是半圆型的,下部有半拱型的大门,看上去既像教堂又不像教堂,半个墙面被绿色浓密的爬山虎覆盖着,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觉得年代久远。无疑这里就是曾经的“普育堂”建筑群。当时分别是瞿溪路幼儿园和一所民办中学的办公用房。据说这样的“红房子”在这里曾经有九十几幢。

1928年时的新普育堂外观

1928年时的新普育堂外观

1980年代时的新普育堂外观(蓬莱中学)

原来普育堂是中国人创办于清同治年间的一种慈善机构,最初设在上海老城厢的文庙附近,它一改以前民间善堂的传统,除了把老弱病残者作为救济对象外,还设立习艺所,收留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儿童进习艺所,再以习艺演出的收入扩大救济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借鸡生蛋、以堂养堂”。这种救济方法和形式后来迅速被其他慈善机构仿效。

现普育堂外围建筑

现普育堂外围墙

到了清末,普育堂的资金积累日益增多,救济对象和范围继续扩大,原有的房宿已经不够用了,于是就在陆家浜南,也就是现在的国货路北面的土地上建筑了新的三层楼楼房,后又建筑一些二层楼房,被统称为“新普育堂”,围绕着“新普育堂”的几条马路也分别得名“普育东路”、“普育西路”等。但是唯独“新普育堂”前一条由煤屑铺成的小路还没有正式命名,人们就叫它煤屑路。

现普育东路街景

现普育西路街景

时值1920年代后期,虽然上海的民族工业在夹缝中顽强迅速发展,但是“国货”与“洋货”相比,还是缺乏相应的市场。于是许多有识之士怀着一种朴素的感情,开展了提倡用“国货”的运动。

1928年5月,国民政府为顺应这种“民意”,特派工商部人员来沪筹备“中华国货展览”会。但是,一到上海后却为展览地点选在何处发愁。因为提倡用“国货”,就等于抵制“洋货”,把展览会放在租界,租界当局一定会找麻烦。正好1925年刚建成的普育堂有三层楼的大房子还有大操场等空间,于是经过一番周折,中华国货展览会在两个月的筹备后于1928年的夏秋之际在此开展。各种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机器、纱布、绸缎、服装、文具用品和日常用品云集此地,一时间,来这里购物的上海市民把普育堂围得水泄不通,小小的煤屑路上整日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现普公益新天地园一角

现国货路街景

现国货路街景

“要买国货,请到国货大楼去”的说法迅速在上海人民中流传开来。就这样,展览会整整持续了二个月,前后有5万多市民前来观光购物,人们发现煤屑路上的“国货”并不比“洋货”差,价格却相对还要便宜,于是展览会结束后人们就把普育堂前这条还没有正式名字的马路定名为国货路。

现国货路街景

2020年6月,又来到国货路,距离上次到访时光又过去十三年,陆家浜路、海潮路一带高楼林立,商铺兴旺,没有昔日一点旧建筑踪迹,这里临近世博会会场,早在2010年前后就经历过新一轮拆迁建设。于是急切地往普育西路走去,想看看上次看到的普育大楼是否安在?但是普育西路至普育东路口早已旧貌换新颜。“新颜”就是建于2018年左右的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大楼。虽然还是红砖饰面的大楼,但高大挺拔、气势恢宏,与昔日的新普育堂不可同日而语,是国货路上的一座新地标建筑了。

现国货路上的第九人民医院(原普育堂遗址)

第九人民医院南面

现第九人民医院附楼

面对被拆除的老建筑,心里仍不免有点怅惘。然而再向普育西路北面走去,就在第九人民医院后面,忽然绿树丛中多组红砖外墙、有外露走廊的老式两层楼跃入视线,走近一看,门口的石碑上雕有“公益新天地”几个红色大字,再看门口挂着的铭牌,原来这里也是过去新普育堂的一部分外围建筑,风格样式延续了新普育堂的外观。中西合壁式,绿树红廊,鸟语花香。1956年之后,这里成为上海儿童福利院,国货路前的大楼则成为蓬莱中学等校舍,后来又成为幼儿园和民办中学的校舍。

现公益新天地石碑

现公益新天地园图标

现公益新天地大门(普育东路105号)

新普育堂建筑铭牌

公益新天地园一角

公益新天地一角

公益新天地一角

看来,在大规模的建设中,新普育堂的部分建筑还是被保留下来了,而且赋予新的内涵和功能。2012年上海民政博物馆就建在原儿童福利院1号楼内,整个儿童福利院则成为“公益新天地园”创意园区,让人们在走近老建筑的同时,了解上海源远流长的民政史以及新普育堂这个远东最大的留养类慈善机构历史,更了解了国货路的起源、以及当年上海人民的“国货情怀”。

现上海民政博物馆外观(原上海儿童福利院1号楼)

现上海民政博物馆一角

据说当年国货展览会结束之后,有识之士还在离国货路不远的蓬莱市场长期开设国货市场。国货市场能够生存下来,与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作为和上海人民的认同支持是分不开的。从国货展览会到国货路的命名,我们至今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这也是我们今天不应该忘记的!

现国货路街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爱莲和上海南市国货路往事
奉贤新貌【原创】
图说1995年上海记忆(16):南车站路-国货路-海潮路(附视频)
上海城區之舊貌新顏(一)【圖文】
上海南京路历史建筑及老字号
本市的保护建筑之四(黄浦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