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页荐读】引发期待的 《野兽伴我入睡:重游经典故事发生地》

《野兽伴我入睡:重游经典故事发生地》

[美]利亚姆·赫尼根 

写在前面:其实特别想把英文书名先列出来,Beasts at Bedtime Revealing the Environmental Wisdom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书名的副标题生硬直译过来是“揭示儿童文学中的环境智慧”,这样也许不会误解以为作者将要带你去经典故事的发生地游览。

在这本最新著作里,环境科学家(当然也是父亲)的利亚姆·赫尼根,用57部作品探讨了儿童故事的环境基础,这绝对是一个极其新颖的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角度。

整本书从田园、荒野和荒岛讨论了几乎所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儿童文学,当然也包括《蝇王》这样的青少年文学。利亚姆从环境和生物的角度对故事的解读能够提醒到父母在阅读时增加对自然和生态的敏感度。他结合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以及自己其他相关科学家的研究,让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增加了不一样的自然味道。

在过去的十年中,身为芝加哥德保罗大学环境科学与研究教授利亚姆和他的学生一直致力于研究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利亚姆是芝加哥荒野科学团队的联合主席,也是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兼职模特和偶尔的诗人。这些斜杠的身份让这部作品中对童书的解读,时时可以看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携手,两者相得益彰且毫不违和。

利亚姆是爱尔兰人,小时候住在都柏林,他的家距离詹姆斯·乔伊斯的家没几十英里,这让我更觉得爱尔兰是个神奇的国家,不仅文学家辈出,连科学家的论著都能够如此有吸引力。整本书是从环境动物学家的角度,分别从田园故事、荒野故事、荒岛故事和都市故事来写,而我想从儿童文学的常见形式重新来梳理和理解。

图画书

这本书里提到的图画书并不多,《野兽国》毫无意外地出现了。这本比作者年龄大两个月的经典作品是他在给孩子们读书时发现的,他的发现还包括34页有6页写野生动物,比例接近18%,但他认为“这本书使用的荒野的概念是简单的,只为迈克斯提供了心理上的药方。”

虽然也觉得把桑达克的画册和最古老的绘画-更新世的岩石和洞穴艺术相比,不是那么合适,但是利亚姆还是通过对洞穴艺术的介绍再来分析桑达克插画中的野生动物,给本来已经多到让人眼花缭乱的《野兽国》的分析又增加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其实我也是非常认同“野生的自然滋养了我们,尽管它有时可能很可怕。我们必须承认,孩子的健康发展需要具备认识世界的原始性和神秘性方面的技能。”想想《野兽国》在最开始面世时遭遇的抵触以及成年人无处安放的担忧,再想想儿童在阅读这样作品表现出来的喜欢便可知一二了。

另外提到的两本图画书同样是经典,《小房子》和《大象巴巴》探讨的是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小房子》揭示了令人心碎的社会现实,孩子们将不再生活在田园风光的环境中,这是一个描述城市化进程的故事。

而让桑达克都非常喜欢的《大象巴巴》的故事(本书译为《小象巴巴》)在利亚姆的笔下让人啼笑皆非,因为故事中巴巴在城市中的消费主义狂热与生态环境的关联之处,除了各类商品依赖于城市的物资循环外,一泡大象的粪便可重达2.3千克,一头非洲大象每天排便90千克,如果它和老妇人一起呆上一年,那么这个家庭必须要处理36吨粪便。哈哈,这些数据让这个故事瞬间多了异样的气味。另外,关于这个故事殖民主义信息的重要性的争论,也让我对它多了一个思考的角度。

郊区环境题材也有两个典型作品,一个是图画书《威斯利国王》,另一个就是漫画《卡尔文和霍布斯虎》,是我家少年小时候非常热爱的漫画。没想到卡尔文居然被看成早熟的环保人士。从情感上,这部漫画倾向于环境保护,鼓励户外活动,谴责在环境问题上鲁莽行事。

儿童文学

其实这本书更多谈及的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里我们熟知的童话自然少不了与环境的链接,格林兄弟收集的很多童话都是以花园为中心展开的,比如《莴苣姑娘》,安徒生更是完善了这一传统。利亚姆在分析安徒生童话时提到安徒生试图用花园和鲜花表达“那些被忽视、鄙视和残酷对待的东西往往很有价值”以及“在平凡的事物中蕴藏着强烈的美”,这正好与生态学这门学科不谋而合,后者也强调单调的、被忽视的、微小的东西的重要性。

利亚姆统计了自己使用的英译版格林童话中,“荒野”这个词的使用有100多次,“森林”被使用300多次。他认为“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童话故事至少是德国传统的童话故事,代表着对家中温暖和远处森林荒野之间平衡的一种延伸冥想。”在说明家庭与荒野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在童话故事中上演时,有大量的故事可以选择,比如《汉赛尔和格雷特》、《白雪公主》。童话中的荒野环境意味着什么?我们又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这些荒野故事经常表现的是严酷环境下的情感和生存问题。

更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则是田园故事的最好呈现,《小熊维尼》与《彼得兔的故事》就是此类作品的典范。属于孩子们的田园故事大部分情节都是和谐美好的,尽管有时候会有轻微的紧张情节,但因为整体阅读感受是美好的,这样的故事仍旧特别适合读给幼儿听。不过,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田园故事,比如《夏洛的网》和《仙境之桥》也会关注现实并且涉及到死亡。

            

环境心理学家试图努力发现具体是什么决定了人类对物理环境的主观体验。是什么样的景观元素触发了人类的偏好?人们的地域感是否存在遗传因素?其实我们对风景的主观反应是复杂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是全身的反应,风景的样貌、气味和声音都可能影响我们。此外,与这些感知相关的记忆再决定我们现在对这个地方的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田园风光的中间地带,也就是生态的最佳地带,最让我们感到温馨和舒适。这里我了解到诗人W.H.奥登创造的一个名词:恋地情节,这个词让我浮想联翩。

儿童文学到青少年文学

我更愿意把《地海巫师》这样的作品当作青少年文学来看。在荒岛故事中看到我熟知的作品因为发生在荒岛这个场域而被集结在一起,还是很兴奋的。毕竟,“岛屿与世隔绝的性质,它们的相对难以接近,以及它们所唤起的特殊感情为情节增添了不可避免的紧张气氛。”所以发生在荒岛的故事总是精彩异常。

利亚姆少不了要对岛屿进行相对专业的介绍,比如大陆岛屿和海洋岛屿,还有屏障岛和珊瑚环礁,毕竟《珊瑚岛》的故事就是发生在珊瑚岛上的。但还有一类最重要的岛屿:想象中的岛屿,比如彼得·潘的家“永无岛”。

岛屿上的魔法师们如来自《地海巫师》的格得、《石中剑》的梅林和《哈利·波特》中的哈利·波特俨然都是博物学家,毕竟他们的魔法课程中都根植于自然历史,他们在自然世界中学习,了解各种植物和动物。而我最喜欢的《地海传奇》系列,作者认为“地海传奇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岛屿故事,讲述了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地海的魔法正是自然界的魔法。”遗憾的是这本书的译者居然不用我们已经熟悉了的引进版蔡美玲的文字来介绍地海的故事,而是选择了自己翻译。

读完荒岛故事这个部分之后,不由感慨这本书也许给童书的带读指出了一个新的主题思路,比如可以先做个岛屿系列读书会,从《鲁宾逊漂流记》与《蓝色海豚岛》的对比阅读开始,再来探讨《石中剑》,《地海巫师》,最后来读《蝇王》,看起来真不错。

总之,这是一个从小听爸爸读故事长大,养育孩子后又给孩子阅读的爸爸可以有的写作角度,除了让我多了一个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角度之外,还让我心生憧憬,期待更多国内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也能对童书做出专业角度的解读,更期待眼下这批从小听故事的孩子长大后能有跨专业领域的思路和眼光。

对当下的我们来说,让更多的好书进入到孩子的世界,从图画和文字中触摸和体验到广袤的自然,总会孕育出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让我们一起读童书 !
BBC评出百年来最伟大的11本儿童读物,你的孩子读过吗?
从《伊索寓言》到《野兽国》,儿童文学是怎样形成的?
分年龄、分年级(小学)
指导孩子爱上阅读的15本工具书单
《活了100万次的猫》:只有爱过,才能证明活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