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下)
一.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的定义: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
1.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条件: 
资本: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靠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积累起大量资本。
劳动力:推行圈地运动使广大农民被迫离开
土地从而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技术: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市场: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随着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必要性)
注意: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既是英国工业革命出现的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工业革命出现的最根本的动力。
2.过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
①最早开始的部门:棉纺织业
②时间:18世纪60年代
③标志:珍妮机的问世(哈格里夫斯)
④影响:a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b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c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运输部门:蒸汽机车和轮船。
(4)完成阶段:大机器取代工场手工业,工厂取代工场。
3、完成:
⑴英国:①时间:1840年前后
②标志: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工场手工业。
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⑵欧美国家:
①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②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4.影响
经济上①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欧美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近代工业社会开始取代传统的农业社会。
③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到19世纪中后期,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④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逐渐取代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政治上①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于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而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思想上:产生了新的进步思想——自由主义思想: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城市化进程: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
②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对世界市场: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5.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条件:
① 必要性:大机器生产的产品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
②可能性:资产阶级在全世界开拓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
过程: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和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商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形成:19世纪中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影响:⑴对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⑵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① 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② 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特征: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电气时代
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兴起
基本含义: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到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兴起的条件
(1)、政治前提:经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科技: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3)、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和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4)、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列强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德国、美国
4.影响
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经济结构:促使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政治上,生产关系:垄断组织的出现——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人们生活:对人们生活的各种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提高了生活质量。
3.主要成就
成就
具体成果
影响
电的广泛使用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③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制造出来
④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日益完善
⑤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②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③制造出用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
④发明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化学工业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提高
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5.垄断组织的出现
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2、直接原因:追求更多的利润。
过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企业间竞争加据     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资本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       产生垄断,形成垄断组织
形成途径: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 阶
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
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影响:
生产力: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无政府状况,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它是实际上是资本主义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政治上: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对外关系: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快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2.最终形成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1)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第一次工业
革命完成后)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 注意: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有利条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界末20世界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总结:
1.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生产力: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又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组织形式:都促进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逐步取代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出现。
③经济结构:都出现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
④国际关系:都加剧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
(2)不同点: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果。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③.对于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2、不同时期列强侵略扩张的目的不同:
时期
目的
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革命前)
掠夺财富,积累资本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抢占原料产地、商品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资本输出和政治瓜分
4、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
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多年的时间。
第一阶段: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即从地理大发现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第二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居支配地位,它促进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贸易的深化。
第三阶段: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以金本位制为特征的多边贸易体系和世界货币。世界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不断增多。
第四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来(即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分工出现细分的趋势,因而使国际分工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部门间的分工向部门内分工转化,这时部门内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出现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全球化的特点。
课堂作业:
1.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东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2.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3.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4.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5.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个方面的支持
(  )
A.技术支持                    B.市场支持
C.劳动力支持                           D.资本支持
6.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革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
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
C.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掠夺
D.工业革命使人变得贪婪
7.“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主要是因为(  )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分别是(  )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据张跃发的《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引发英国价格革命
B.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购买力降低
C.英国棉织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棉布产量大增
D.圈地运动促进了毛纺织业发展,毛织品代替了棉制品
10.《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在欧美各国家间同时进行                     D.发明创造来源于技师
11.“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12.世界博览会是对人类社会科技与文明进步的真实记录,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190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设想一下在这届博览会展出的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种类中,我们不能参观到的是(  )
A.电气产品如电灯、电话等
B.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
C.化工产品如塑料、化肥等
D.航天工具如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13.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下列诗词中,与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形处于相同时期的是(  )
A.蒸汽机车直冒烟,穿梭原野百余年
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
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
D.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14. 1889年,一个高大而粗陋的钢铁架子耸立在了巴黎市中心,它就是埃菲尔铁塔,虽然一度引起时人非议,但它很快成为了巴黎的象征和时代的象征。埃菲尔铁塔之所以成为“时代的象征”,与世界上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
A.法国大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巴黎世博会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5.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D.垄断组织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答案:1——5ACABB     6——10BCCCB   11——15DDBD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业革命(高中教辅)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考冲刺| 考前查缺补漏之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还没弄清楚的同学进
第二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专题扫盲:第二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