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结核新药与新诊断技术强助力 共赴结核病诊疗、防控与研究的新春天

抗结核新药与新诊断技术强助力

共赴结核病诊疗、防控与研究的新春天

201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报道组

贝承丽 长沙市中心医院

关联会议

201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主会场第一场

结核病是全球和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类与结核的抗争历史悠久,但结核诊疗曾一度陷入瓶颈:诊断方面,菌阴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常常让临床医生面临窘境;治疗方面,“抗结核药物品种少、核心药物均为60年前研发,耐多药、广泛耐药患者难以组成有效方案”让我们的治疗掣肘,多种药物联合及长疗程的治疗方案更是给结核病的治疗管理和经济费用带来巨大挑战及负担。而近年来随着各抗结核新药的研发、上市及临床应用和新诊断技术及平台的开发及加强,全球结核病的诊疗及防控均迎来新的春天。

6月14日上午,201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开幕式之后在主会场举办了关于抗结核新药及结核新诊断技术的专题专场报告,会议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饶子和院士、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亮教授及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唐神结教授分别从抗结核新药靶点选取的分子机制、我国抗结核药研发及使用、国际抗结核新药的研发进展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同时还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马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就结核性脑膜炎、疑难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研究进展等作了精彩演讲。


抗结核新药篇

近年来,抗结核新药的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小分子合成化合物、3D打印技术、分子构象技术和药物靶点结构的解析等技术都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展示了不俗的作用,目前国际上正在研发的、已进入临床前研究及正开展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结核药物已达数十种,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更是已在各个国家广泛应用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

会上,中国科学院饶子和院士向我们详细展示了结核分枝杆菌能量代谢中超级复合体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并从原子水平解释其能量代谢的作用机理及电子传递的过程,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氯法齐明、贝达喹啉等抗结核药物与结核分枝杆菌分子体系复合体靶点结合的机制,更为未来抗结核新药研发寻找新靶点和药物联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唐神结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已进入临床前研究的五种药物(GSK-286、BTZ-043、TBAJ-587、TBI-223、Spectinamide1810)、正在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研究的五种药物(TBI-166、Q203、OPC-167832、GSK-070、TBA-7371)以及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研究的六种药物(SQ109、PBTZ169、Nitazoxanide、LCB01-0371、PNU100480、Auranofin),这十六种抗结核药物均为杀菌药物,值得我们期待。更有十种抗结核新药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NiX-TB临床试验(6个月含贝达喹啉、pretomanid、利奈唑胺方案)阶段性结果也提示良好的治疗结局:109例MDR/XDR-TB患者100%在16周内痰菌阴转,随访6个月的30例患者中87%没有复发。而新药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目前在儿童、孕妇、HIV-TB联合感染等特殊人群患者中的安全有效使用也在国际多个国家得到良好的验证;这些国际抗结核新药的进展现状,将指导我国下一步的研究及使用。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亮教授在会上总结了我国抗结核新药的现状及对未来的思考:虽然我国抗结核治疗也一度面临窘境,但在所有结核人怀揣一个梦想“治疗结核就像治疗感冒”的共同努力下,也和全球结核人一起迎来了抗结核新药和新方案的春天。我国目前已承担StreamⅡ、RePORT项目(国际多中心前瞻性生物样本库项目)等多项国际多中心项目;现有4-6家企业正在进行新抗结核药物研发或临床试验;PA-824正在进行Ⅰ期临床,估计2019年初进行Ⅱ期临床;德拉马尼于2018年3月2日获新药审批,预计2019年初进入我国;贝达喹啉于2016年11月国内获批,2018年2月引进,目前已覆盖6家医院,纳入9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下半年将扩展到武汉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等10家试点单位,为抗结核新药规范、合理地使用建立了一套规范、标准的机制及流程,使新药成为结核病防控的强助力!


结核诊断新技术及平台篇

结核性脑膜炎是早期诊断最困难、预后最差的肺外结核之一,其早期诊断因其起病隐匿、临床缺乏特异性、常规检查敏感性及特异性低、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等诸多因素而面临挑战,进一步导致其误诊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在现有的各项诊断技术及手段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合理运用检测技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马玙教授在会上为我们从最新的文献报道、研究荟萃中总结了微生物学诊断(MODS培养、改良萋尼氏抗酸染色)、分子生物学诊断(NAAT检测技术)、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学诊断等各项检测技术应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优缺点及实用性分析。马老认为我们对已有各项诊断技术的优化组合、检测技术的改进包括建立联合技术(如Xpert MTB/RIF Ultra)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实验室诊断仍需寄希望于基础专家们加大力度进行研究,而临床医生对各项实验室检测意义的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对治疗的反应等观察均有助于提供具有判断价值的信息。

不只是结核性脑膜炎等肺外结核会面临到早期诊断困难的掣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也同样给临床医生和患者们带来困惑。当我们找不到病原体的感染性疾病无法从经验、影像学等方法明确诊断而病情进展又时不待人的时候我们该何去何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以五个与时间赛跑的危重病例为例向我们介绍了定向捕捉体系、多种PCR分子检测平台、高通量二代测序等精准医学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进展和挑战,在未来的医疗中,全面了解并善于应用各种优秀的仪器和临床经验来精准治疗感染性疾病将是我们每个结核科医生的必修课。

目前,结核病的疫情仍然严峻,抗结核新药的研发和结核病诊断技术虽已上到一个新台阶,但耐药结核病的有效治疗及管理、各类结核病的早期精准诊断仍是我们结核防控工作中的重难点,需要我们药物研发人员、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努力、攻克难关。本专场报告专家们的精彩演讲为结核病及相关领域的医务工作者分享了国内外最新进展、扩宽了视野更打开了思路,也为本届学术盛宴拉开了学习交流的帷幕,抗结核新药和结核诊断新技术将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另设专场提供进一步交流学习的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结核病的护理题库
六大更新——解读WHO发布《儿童与青少年结核病治疗管理指南更新的快速公告》
引起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原因
除了肺,这些部位也会得结核
传染病:肺外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
·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