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告与自我(1997年纪录片,关乎许多事物底层逻辑)

如果一个民主文明要拯救自己,只有让图像的语言刺激出批判性反思——而非催眠观众。--安博特·艾科

导演:Harold Boihem

黑字 不同教授/受访者发言

蓝字 广告/媒体素材

目录

  1. 真相和后果(概述)

  2. 从最初开始(广告的历史)

  3. 制造消费者(通过生产不满和焦虑)

  4. 调动大众 (在他们不思考的时候说话)

  5. 象征的力量 (图像与符号的劝服力)

  6. 物化 (女性)

  7. 梦想的生活 (给商品注入价值和愿景)

  8. 消费主义 (资本对文化领域的垄断)

  9. 预谋的浪费 (资源环境问题)

  10. 美国过剩 (不是人人都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

  11. 保护我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战争和非人化第三世界)

  12. 媒体与民主 (商界对媒体的控制) 

  13. 不同的声音 (解决方法)

们觉得我们会和顾客之间出问题,我们并不觉得这是广告的恰当形式。

夏,冬,春,或秋

5, 4, 3…

No!

你将要进入一个新时代

日复一日

我们会杰出地通过对家用洗涤剂的最终考验

这太棒了,谁还在意其他的事呢?

继续丑下去吧。

当我们在说广告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一种教育系统。我认为广告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而且是最厉害的一种教育,因为大多数人意识不到广告其实是一种教育。

最强大的宣传就是不被察觉为宣传的宣传,我觉得广告就是这样的一种宣传体制。在这种宣传中隐含着对这个世界的许多假设,而这些假设在广告中看起来那么自然,就像世界的本来面目。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广告的影响力非常非常大,深入人的心理。

当然问题在于广告鼓励人浪费(消费-扔掉的循环),这种对生态的破坏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危机之一。

所有人在自己的梦中都是伟大的。—弗洛伊德

1.真相和后果

看见就是相信

广告真的能影响我吗?

广告卖的是产品,但它们卖的绝不仅仅是产品。它们贩卖价值、图景、贩卖爱与性、浪漫、成功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它贩卖“正常”的定义。它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们总是认为广告无关紧要、不值得被严肃地研究。因为单个的广告看起来无关紧要,大家就觉得广告作为一个现象(或产业)就是无关紧要的。为了理解广告,你不能仅仅分析单个的广告,因为广告不仅仅是关于商品,是关于整套的价值体系。

心灵的平静

安全

乐观

并且,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觉得自己不被广告所影响。我所去的任何地方人们都告诉我,他们从来不留意广告——“我自动忽略它们,它们对我没有任何影响。”尤其是戴着百威啤酒鸭舌帽的年轻人喜欢说这样的话。这就是广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让我们相信我们不受它的影响。

广告的影响并不只是每个单个广告的影响,而是当它成为一种环境。因为它无处不在,所以被视为理所当然。我们看不见它们因为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生活就被多媒体充斥着。它们已经成为了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会去主动思考它们。

广告是一种不断重复相同信息的整体性存在。一个普通美国人每天要听到1500条广告,当然我们并不特意留意到它们。但是广告的影响是积累性、潜意识的,就好像呼吸空气一样,你注意不到污染。有人曾经说我们不确定是谁发现了水,但应该不是鱼。意思就是当你处于某种环境中,你很难意识到这种环境本身。我觉得我们要让鱼开始注意到水,也就是将某些观念“去自然化”,也就是去指出我们的世界并不一定要是现在这样的,当今的世界是由某些势力塑造出来的。

问题不在于“这一个广告有效果吗?”,而是“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广告无处不在的环境中,会发生什么?”这会怎样塑造人们对世界、对权力、和对自己的理解?

除开卖商品之外,广告告诉我们我们最重要的身份是消费者,它告诉我们快乐是可以用钱买到的,生活中各种复杂的问题是可以被轻易解决的,购物会让我们充实、满足我们最深的需求。无论是在媒体行业还是在电视中,最中心的价值和原则都是盈利。所以如果你想要理解当代社会、想要理解我们今天生活的社会,分析广告是最好的切入点 。

2.从最初开始

我们的故事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

华城市繁忙的角落

或者十字路口旁的小镇杂货店

现代化高楼大厦里的办公室中

或者郊区房子的客厅里

这个故事关于现代广告的魔法

在每个小区、从各种意义上

广告是我们日常生活里亲密无间的一部分

直接或间接

们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都有巨大的影响

们帮忙塑造想法和理想

们的道德和社会理念

们的傲慢和偏见

们所喜欢的和厌恶的

今天,广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比之前更加巨大

当我们谈论广告的历史,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仅仅因为,基于你对广告的定义,像广告这样的东西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中世纪村庄里的店铺标识也算一种广告,但是广告的本质是什么时候开始从仅仅告知人们商品/服务的存在到一种社会化的东西、一种社会化(教育/洗脑)的工具?

从19世纪中期到末期开始,广告越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视线中的普遍存在。大部分早期广告本质上都只是信息,它告诉你商品是长什么样的、告诉你商品的功用,这时展现广告本质上是基于对观众是理性个体的假定:人们得到了信息就会自己得出结论。

到了1920年,同样的社会,突然之间广告不再是关于商品本身而更多的是关于生活方式,有关社交、情绪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变化。第一个就是到1920年,大量生产商品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峰值,以致于你不能像之前一样假设你的商品一定会有市场,所以这时你需要生产的不仅仅是商品、也是市场——打造出会渴望商品的市场。

们需要了解他的感受(来能更好地卖货)

3.制造消费者

基本上,广告是美国生活和成就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营销的关键,帮忙将大量生产转化为高发展水平,广告带给了美国人这个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和前所未有的闲暇时间。

在教育消费者关于新产品的功能时(比如说你),其实也正制造着更多的闲暇时间。消费者必须要对新产品知情(比如说你),他们买或不买的决定就是美国商业命运的基础。50年代的时候我们达到了一种物质上的乌托邦,所以问题不在于芝士生产不足,而在于芝士消费不足。所以广告商的工作就是去生产消费者。

现在广告正努力让人对自己本来的样子越来越不满意,对自己本来的生活越来越不满意。

你只有24,但已经出现了——干皮的第一个迹象,肥皂可以导致这种干燥。

所以广告的功能就变成了生产人们的不满。

可以问你一个个人问题吗?

你的口腔真的很干净吗?

和什么比?

你什么意思,很干净?”

你的口腔是不是小苏打一样的干净?

好吧,你并不像你以为的那么自信。

所有广告的潜台词是:你不够好,你本身的样子不够好,情况很糟。你需要帮助,你需要被拯救。

现在是晚上11点,你知道你明天穿什么吗?

这种意义上来说,广告的目的是让你产生无尽的自我批评,各种焦虑,各种怀疑,然后提供给你消费商品的世界作为拯救。消费就是拯救。你能买的一切东西就是拯救。

比如说,广告商卖让女人看起来更年轻的面霜,卖面霜的同时也贩卖着对于变老的焦虑。

不要撒关于你年龄的谎,反抗它

反抗年龄的产品,每天都看起来年轻

贩卖价值观是必要的——为了让女性用那些没用的面霜。

与之相对的,你在广告中绝不会听到的就是,你已经够好了,你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就做你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不停地觉得下次如果买对了车,长成某种标准,或瘦掉10斤…就能获得快乐,这种思想是充满危险的。

我曾叫学生做一个练习,叫他们对着镜子看自己15分钟,无论对男生还是女生而言都是他们经常做的事情。就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自己能看到的,尽量准确地看待自己的镜像。很多人都发现他们做不到客观地评价自己,而被自己的缺点所折磨着。他们不停地把自己的长相和广告里所看到的相对比——这于心灵不是一种治疗,与任何一种帮助人获得内心平静的方法都背道而驰。广告最初就是被设计让人内心产生冲突的东西

这一秒我告诉自己去买最好的东西

下一秒我努力攒钱去买最好的东西

我开始感到焦虑了

广告哲学系统的一部分就是大家都在不停和周围的人竞争,所以我们可以被注意到,被看到,被崇拜,变得成功。广告的结构决定了它就是需要吸引注意,它需要推广自己,所以我们也觉得我们要那样——吸引别人的注意,让人着迷,做有趣的人,要让生活五彩斑斓,有创造性。

当年轻人出去找工作时,我们会看到工作市场越来越不注重技术和实力,重要的反而是“个性”,我们要把自己变成能卖出去的商品,一个鲜为人知的后果就是这影响着我们的身份认知。

我们从广告中学到的比在学校里学的多多了,比如说一个普通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比在学校里待的时间更久。

广告绝对很深地影响着我们的自我形象,尤其是对女性,因为我们的文化对女性的外表是那么注重,通过对外表强调的广告来表达。人们总是说对美的追求自古以来就有,比如说古希腊雕像。确实是这样,但是像今天这样用媒体科技将这种完美的形象大肆传播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怼到我们眼前成百上千次,无论你在哪——这是前所未有的。

你打开电视的时候,你看杂志的时候,你看公告栏的时候……都是一样的脸,一样的身材。这些东西定义着——无论是在色情片、电影、电视、广告还是在哪里。然后女性被洗脑成如果自己看起来不像那样,自己就是失败者。男性被洗脑成如果他们怀里没有那样的女人自己就是失败者。

今天的审美标准和古代不同的另一点是,今天的审美标准有着一个贩卖商品的目的——这就是唯一的目的,没有更深的价值。仅仅是卖货。

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让女性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安全感。当然这样的审美标准是不可达到的,但你还是必须努力。因为如果你不努力,一定会受到惩罚。我们的社会对选择不参加这个游戏的女性有很深的鄙视和敌意。

4.调动大众

在美国一战期间,所有的宣传人才,广告人,报社的人,插画师,都被卷入这个巨大的宣传机器,来贩卖战争。这个时候学术界的着重点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开始研究人性,研究什么能动员人们。战争时期本质上也变成一种实验,实验怎样能说服、调动人民。

突然之间到20年代你发现这种知识被应用到广告中,同类的人才开始研究怎么说服人们买商品。人之前被视为本质上理性,但是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始发展,以及巴甫洛夫(行为主义)心理学,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然后到了现在,真正动员人们、说服人们做任何事的技巧——无论说服他们去参战,还是买一个汉堡包——就是去在潜意识的层次影响他们。

我觉得当大多数人说他们不留意广告,这是真话。大多数人不会刻意地去注意广告,但是他们的错误在于不留意不意味着不被影响。实际上,当你不留意的时候,广告的影响才最大。比如说当你在看电视或者开过广告栏,或者翻阅杂志的时候——你随意地翻过了,以为自己没有看到广告,但其实你看到了。

我的意思是,宣传专家们现在的假设是:人们没有思考的能力,或者即使人们有思考的能力,在他们思考的时候去说服是最难的——所以最好在他们不思考的时候说话。

今天的广告并不作任何真假性质的信息陈述,广告对客观信息没有任何兴趣。它要做的仅仅是创造出一种产品能带来的愿景和光环,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一种满足感。

*牛仔抽烟的广告

这则广告就是最好的例子,给了我们关于独立、自主、自给自足的图景,包括经典的西部牛仔形象。没有给出任何关于香烟本身的信息,没有任何真假性的陈述或者对香烟质量的陈述,也没有香烟带来的健康后果。

正在此时,关于人性的假定从理性到不理性。正在此时,和大众交流的主要方式从新闻业变为广告业。另一个转变是,世界正在被图像所主导。我们头脑处理图像的方式和处理文字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我对你说一些话,为了理解我所说的,你需要在记忆里匹配既有的知识,在你的心里你可能会想这是对的”或“这是错的”——这时你进行着一种反驳或认知过程。

如果我给你看一张图片,眼见为实。图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它并非以认知的方式被处理。我们有一种文化倾向去相信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图像不会撒谎。文字可能撒谎,但图像总是被视为代表着真实的现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如果你真的想打动别人,不要用语言,用图像,符号和图像有着不可否认的说服力。

5.象征的力量

为了理解人类的生存方式,象征主义是很重要的——对意义的追求。人类就是这样的物种——总是追求着意义,总是想理解事物的运行逻辑。所以说到广告,广告也运用着这一点。所以广告本身并不制造这种人性,但它利用人对象征性意义的需求。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广告商对人性的理解比批评家要更深刻

他们知道打动人们的是什么

他们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

他们在这些领域是专家

他们花了几十亿的美元来专门研究这个

他们积累了整整一个世纪的经验来研究怎么吸引消费者

他们知道象征主义的力量

他们知道自己不仅仅是在操控着这股力量

也是在利用着对人性的理解为自己盈利

如果你是一个想要被人们跟随的领导者

你需要做的就是发现那些让人们有情绪反应的符号

性符号

象征主义从来都不是自然存在的,总是和权力挂钩,总是和控制社会、文化的权力挂钩。符号有着巨大的力量,但符号不等同于想法,因为符号并不鼓励思考。你总是需要警惕是谁设计了那些符号、是谁控制着这个文化过程。如果你可以让人为好的感觉花钱,如果你能从情绪上击中他们,你就可以让他们跟随你。

我其实觉得巴普洛夫心理学和20世纪美国之间的联系绝对需要更多的研究。因为人们总是在谈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潜意识理论、本能分析。但是我觉得我们没有讨论的东西是巴普洛夫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这对于控制社会更加基础。

就好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我们也被训练去庆祝铃响(当铃响和食物一起出现),久而久之只需要铃响(广告宣传的商品),就会想到食物(性、社会地位)而流口水。这基本上就是20世纪以来美国传媒的策略:创造一个让人们流口水的刺激。

6. 物化

广告所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把人变成物品:女性的身体变成东西,变成物品——这种现象太过频繁以致于我们见怪不怪,但是后果却很严重。

把商标打在她的胸上

觉得人们的反应很奇怪

们说她们不会买这样的衣服

把衣服买了剪烂要求退货

为她们不喜欢那个广告所展现女性的方式

我不懂这有什么问题

们难道没有看过自己裸体吗

为什么不能接受广告中的裸体呢?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人们看了那样的广告就会马上开始虐待女性,这不是那么直接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当化暴力的第一步就是不将对方当人看,将对方看作一个物品。

对我来说身体是很美丽的,不具冒犯性的

当我想到香水的时候,这不是你能触摸的

这是一种…性感的感

你想传递一种感觉

而你可以通过一个美女的身体传递这种感觉

更多的人越来越多地谈论这个话题,对这些图像的影响感到忧虑,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并不是说你看到一个暴力的图像就会出门去实施暴力,而是说不可避免地,如果我们的环境中总是充斥着对她人非人的刻画,我们就不会那么尊重她们。

我可以成为你想要我成为的任何东西

向你们推出新款液体发胶驯服者

像奶油一样驯服头发

驯服头发之外还能驯服其他的

7.梦想的生活

渗透于我们所有社会角落的广告本质上是关于商品、物品,但是广告商不想谈论商品本身,他们谈论商品可能带来的对我们重要的东西。所以当你看广告,广告代表着既有文化对理想生活的图景,它们反应着我们真正的欲望。

因为当你问人们他们想要什么,当我们做生活品质调查的时候,人们很少回答“宝马”或者“大房子”。他们有时可能会这样回答,但当你问,“你想要这些干什么?”他们会说,

我想要好的社交生活(我们不想孤独)

我想要好的家庭生活(我们想要健康的孩子)

我想要好的爱情生活(我们不想长得丑)

我希望能更好地控制我的闲暇时间(我们喜欢舒适)

我希望能更好地控制我的工作时间(钱)

我想要自主(我们想要钱)

这些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不幸的是,物品不能带给他们这些。所有的回答都是社会性的回答。市场并不能提供人们真正想要的。广告建立起这样一个系统:让人永远想要更多,永远承诺会带来它没有能力带给我们的东西。广告商是很聪明的,他们知道这一点——他们知道他们实际上也带来不了我们想要的,但是他们把我们理想的图景和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关乎操纵、不关乎虚假意识,而是关于深入我们的梦想生活。

广告本质上就是给产品注入价值,因为产品本身的功用不足以驱使我们去花钱。

当我们出门购物时,产品是那么有力地深入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以致于我们买的不仅仅是一个商品而是进入魔法世界的门票。当你仔细地检阅,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奇怪。在广告中,只要使用对的商品就能马上实质性地改变你的生活。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广告真的是一个超自然的世界。超自然的基础是什么?

当然人们不完全那么愚蠢,一方面来说他们也知道商品没有那样的能力,但是他们心底某处肯定认为只要买了对的啤酒、对的车、用了对的香水,就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生活得更好。我觉得这种想法的基础是对科技的信任。因为科技,我们才可以制造出这么多东西。这些物品是这么强大,它们蕴藏的科技是那么强大,所以我们的生活一定也能得以改变。所以这是超自然信仰和科技信仰的结合。

对科技的相信、对先进的相信,这种相信超越了科技本身能带给我们的。科技让人对商品的超自然能力有了更多的相信。这两种信仰(对科技与商品超自然魔力的信仰)并不对立:所以我们相信技术和科技的力量,但同时我们也相信广告中商品的魔法力量。

8.费主义

所以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原先仅仅是文化边缘的东西——市场,到了20世纪早期成为了社会基本的一部分,而今天商业主义已经没有边界了。

广告是这个社会中最强大的社会化力量。第一,因为它就存在于此,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所有社会空间中,我们文化的每个角落都被广告的话语所影响。就仅仅因为它在每个角落都对我们说话,它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在我们的媒体中广告成为塑造社会的一方,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是醒着的、看着某处,他们能看到的任何地方都是可以被卖货的媒介。所以并不仅仅是电视或者宣传会,也不仅仅是公关,而是这所有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所以现在我们领域的热词并不是“广告”或者什么传媒的大概念,大家更多谈论的是混合性的传媒。商家都狂热地试图尚未被信息泛滥的领地营销,重点在于要让目标受众在不同媒体上看到重复相同的信息。

广告的力量不来源于它们操控我们,广告的力量在于它们在文化领域的垄断地位影响着我们如何认知自我、理解自我、社会如何运作——这是它最终的力量所在,因为看待事情的其他方式被阻塞了。

关于这种混合型传媒有趣的一点是:它和最初希特勒创造的宣传机器的逻辑很相似。花在广告上的钱和创造力是巨大的,他们想传达的并非那么简单,而是被设计出与观众进行深刻的交流。如果你把这两者混合在一起:被很多努力和创新所生产出的强有力讯息,加上它们在文化空间中的垄断地位——这就是最强大的文化力量。

在30年代,沃尔特班杰明写了很多关于图像的力量。他谈到人们的异化是如此严重以致于他们将自我毁灭视为一种娱乐,虽然他谈论的是莱妮·里芬斯塔尔的《信仰的胜利》,但我觉得美国人民也生活于这样的社会中:不停地将权力转化为美感

9.预谋的浪费

广告将权力和破坏掩藏于美丽的面孔和美感之后,所以危及人类存亡的活动也被描述成吸引人的感官体验。这涉及到整个产业——致力于将消费活动转化为壮观的感官体验的产业。

我觉得广告最直观的一个影响就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广告的影响,也就说是它整体所蕴藏的信息,第一重要的就是消费的原则。也就是说,让资源消耗变得美、充满吸引力。

为什么在美国人这么少却想要的这么多?

仅仅是美国一个城市的消耗就等同于有着1亿人口的穷国的消耗,1/4的人类消耗着世界上3/4的资源。当穷国面临着人口急剧增长的负担,富国对资源的浪费让整个星球不堪重负。人口增长,浪费和消耗,都带来很多问题,人口不仅仅是数字而已。找到答案,加入我们。

费主义文化本身就基于有预谋的浪费,也就是说消费经济的繁荣与环境破坏直接相关。一个一直震惊我的数字就是世界上车的数量和人口数相当。

今天的世界我们已经将汽车视为理所当然的一部分

们知道它将汽油转化为动能

动能让我们抵达我们想去的地方

还不满足吗?

仔细想想吧,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我们生产出这样的代步机器,它们的生产很昂贵、对基础设施要求很高,无比耗能、无比污染环境,我们为之付出的健康代价很严重……但我们却不选择发展公共交通,而支持这样的代步机器以致于它们的数量和人口一样多。

10.美国过剩

不幸的是,这就是生活。

事情开始变得阴暗了。

们生活的文化中,东西从哪里来(资源如何被耗费)、去哪里(废物如何被处理),人们一般是看不见的。更甚者,消费总是一再地被说为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美好的、性感的、能给我们带来成功的东西。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生态责任和环境意识的头号敌人就是广告和消费主义。只要我们有这么一种社会体制,它的专业目标就是去推崇消费,那么我们就不会减少消费,但这对生态保护是必要的。

你能对广告做的最有力的事就是将它从媒体情境中剥离出来。因为当你单独地审视广告,你会发现它们很奇怪。比如说一个啤酒广告,主要是关于人们在海滩上享乐,这条广告一点也不单纯。为了得到最终的啤酒成品,得到其他国家的能源、资源是必要的,而这些资源正在被耗尽。也就是说,世界上某些地方超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资源匮乏是紧密联系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广告所描述的动人的生活,为了让世界上的某些地方有无尽的停车场,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要不断提供着生产的原材料。

11.护我们的生活方式

海湾战争本质上…乔治布什说过,在战争开始时他说:“我们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依赖于一个稳定、安定的海湾。” 他的意思就是我们需要石油,“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直掌握得到能源的渠道”。

世界上并非每个人都是我们这种生活方式,为了保护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控制这个世界。

“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自由,以及我们盟国的自由都会受到损害,如果石油的控制权掌握在那一个男人——萨达姆(伊拉克总统)手中。”

被称为“不平等发展”的体系是存在的。为了维持这里人们所习惯的高消费生活方式,我们需要世界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我们需要保证别人没有这些但我们有。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历史,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

这些图像越是吸引人,人们越是追求这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他们就越能容忍像海湾战争这样的恶行,他们就越认为第三世界的人们和自己没有关系——他们不过是有限资源的竞争者。

这是唯一能解释得通为何人们对海湾战争的屠杀无动于衷的方法。他们看到了当时的场景,东西被炸得粉碎,人被炸得粉碎,但是他们丝毫不愤怒,他们不把第三世界的人看作人。

滥杀无辜被称为“附带损害”。想象一下,“附带损害”这么一个中性的词汇用来描述平民被残垣断壁活埋。同样令人不解的是根据调查显示90%的人并不在意政府禁止着罪行照片的流通。我们不会看到那些图片,因为那都是不可被饶恕的罪行。如果你不把人当人看,那罪行就无所谓。

哇,现在我的牙齿感觉很干净(美国牙膏广告)

“我绝对不会代表美国道歉,绝对不会。我不在乎事实是什么。” (布什总统的发言)

12.媒体和民主

现在基本上可以说美国的大众传媒系统就其科技水平而言,就其潜力而言,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顶峰。但是你可以看到我们看到的都是些什么:是广告,是带货。每天都是无尽的商业贩卖购买行为被塞入我们的意识。

美国人“自由”的理解很奇怪。美国人好像觉得,如果你不受政府控制你就自由了,但是控制自由的还有其他角色,比如说公司。资本在我们的文化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需要思考哪些事情是任何大规模组织不该做的,比如说垄断传媒渠道、垄断文化生产——这也正是资本现在正在做的。

好,这基本上就是在泯灭传媒的其他可能性,比如说教育人们、启迪人们、调动大众讨论。民主是关于让公众能积极地参与互动,不同的声音能被听到、尊重。民主能发生的唯一可能性就是传媒渠道不再仅仅被那5个跨国媒体公司所垄断,而是被人民所拥有——这应该是我们生来就有的权利。那些可被质疑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全然被资本所塑造,这是完全行不通的。

25年前一个男人为世界设想了新闻、娱乐运作的方式,他的设想最终造就了一个电视台、一个全球网络、一个基于创造力、领导力、勇气的公司……一个只有一个目标的公司。未来会怎样?请拭目以待我们对未来的设想。(时代华纳广告)

13.不同的声音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我们能做的是绕开现存的大众媒体去找其他的频道,找其他获取信息的渠道。并不是说应该有更多审查机制,并不是说要创造和现在媒体完全不同的运行方式,而是说应该有更多言论自由,更多表达的渠道,更多不依赖于广告钱的媒体。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问题很大所以我们需要从很多层次来解决它,我们需要引入不同的声音,来挑战现有的垄断。

信息科技,我能怎么使用?我能怎么使用?

我们应该做远见家。只有当我们成了远见家,只有当独立媒体能给出讨论远见的空间,我们就能逐步意识到,业文化不是关于满足,而是关于,而且满足也不一定总要和消耗资源相关。

我的意思并不是去摧垮整个广告系统,而是我们要从它的影响力中脱离出来、单独地审视广告。也就意味着严肃地问广告对自我的影响从何而来?我已经被影响了多少?

我知道如果你真的在乎某个人,其他事情真的不重要

但其实有些事情还是重要的

每次他靠近我,我只想靠得更近

如果她是跑马拉松,那她流汗理所当然

但不要在我们靠近的时候

管他帅不帅,如果身上有汗味,那就结束了

(除汗剂广告)

之前,消费主义和商业主义还并非人人都内化的价值。到了今天,商业文化和消费社会好像是唯一的选择,现实好像就是这样。问题在于从广告商的角度来看,今天的社会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就有,或者从民主的角度来看就有:当这个社会中的少数人、公司、广告商控制我们视野、文化空间,控制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知欲望,并且从中获利。

这并不意味着过上节欲的生活、不去享乐,而是关于质疑是否充实、快乐只能由商业交易带来。

论你买了多少东西、你拥有多少东西,如果你的内心是空虚的,这些东西不会带来任何改变,或者只能带来短暂的改变。真正能带来改变的是我们情感生活的质量、我们工作的有意义程度,这些东西都和购物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我们被困在了其中,我们被卖货所困住了。

广告商利用我们的梦想、欲望、情绪这些真实且充满力量的东西,来卖给我们我们不一定真正想要的东西。不一定说这本质上就是欺骗行为,但这些商品并不是幸福的根源。幸福是其他东西所带来的,现在的社会并不能提供这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反消费主义》:为什么我们喜欢买买买
消费主义和拉车的驴
依托抖音和新闻应用''今日头条'',字节跳动反超腾讯、百度
已群发《人的行为》第十五章 市场 第十三节 商业宣传
为什么我们要给Google文化一支解毒剂
梁文道:电视节目的标杆(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