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第一本社会学入门》摘录

作者:(日本)岩本茂树

翻译:赵海涛

1. 把目光转向这个将个人包围起来的时代和社会,就会发现,所谓个人意识根本不是从个人的世界中萌发的东西。也就是说,人自身会受到来自作为基础的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个人意识和个人情感。

2. 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人们总是以某种群体为基准来行动。人们对照着自己身边的基准群体,就会发现自己正身处在一个与自己向往的基准群体有一定距离的世界中。

3. 显性功能(manifest function):基于明确欲望的行为,给社会团体带来肉眼可见的贡献作用。隐性功能:动作的行为者无意识地向社会团体做出的隐性贡献。

4. 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指的是为自己将来想要得到的地位或是担任的角色,事先学习相关做法和知识。

5. 自我预言实现(self-fulfilling prophecy):人们越是不想让它发生的事情越会发生的情况。

6.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会去思考自我的存在。可是一旦别人眼中的自己与自己眼中的自己发生碰撞后,我们往往就会感到不安。尤其是像刚刚我讲的我的经历那样,一旦自我的存在在内心动摇,就会刻意确认“自我的存在”。

7. 人是社会性动物,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把自己融入社会中成长。我们生来需要监护人照顾,从监护人那学习语言后,懂得向别人诉说要求、理解别人的想法的过程中,人逐渐具有了社会性。

8. 角色承担(role taking):人们懂得按照社会中已经安排妥当、约定俗成的一些方式进行为人处世,如“男生不可以哭”等。我们通过角色承担被社会化(socialization),而渐渐成为具有社会性质的人类。

9.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人们认为的把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等亲人、对自己而言不可或缺的他人。

10. 概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各种担任社会角色的人物形象。

11. 主我(I)/客我(me)。客我即遵循社会规范的我,主我是包括自身行为在内的社会状况之上的精神活动,并且只有进行过这种精神活动,才能作为自己的一种经验意识到主我的存在。“主我”和“客我”始终是有区别的,“主我”既在召唤着客我,又对“客我”做出相应。

12. 我们意识到我们自身,意识到是怎样一种情景,但是我们究竟将如何行动,一定要等到动作发生之时才进入我们的经验。——《心灵·自我·社会》(米德)解释:在内心的对话是得不出现实行动的结论的,行动发生后,自己才开始懂得选择行动。人在实施行动前是迷茫的,行动实施后才会认识到自己的行动风格是什么。因此,当事人通过事后认识自己选择的行动后方可理解自己的性格是什么。

13. 镜中自己(looking-glass self):我们通过他人的反应和评价形成对自身的印象。他人对我们自己的认识以及对我们自己的评价都会使我们形成对自身的印象。我们自身的自豪感与屈辱感就是通过这两方面的印象形成的。

14. 我们经常留意从他人那里得到的评价,想象着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而活着。然而这样只会使得我们陷入没有答案的死循环,我们应该向“寻找自我”说再见。

15. 礼貌性疏忽(civil inattention):在与陌生人同处于一空间时,人们装出互不关心的样子,代表自己对对方没有特别的好奇心与特别意图。我们可以向周围人传达出自己是没有敌意的意思,也就是婉转地表达对于对方的敬意。

16. 自我里面存在礼貌性部分。礼貌性部分即被他人恰当地、礼貌性地关怀对待,自身对此以相应的姿态做出回应,这是一种非常神圣的互动。作为确立自我的手段之一,个人在与他人接触时会以恰当的品行来行动,以敬意表现来对待他人。(——戈夫曼《作为礼仪的相互行为》)。人们就是以这种互相尊敬个人的神圣形式联系在一起。

17. 不管怎样我们都得按照社会制订的潜规则来演戏,诸如在电梯中不与陌生人对视,葬礼上表达敬意等等。在没有神的现代,尽管构成社会的人类作为圣人必须要进行表敬意的仪式,但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将会被社会围攻。

18. 人际交往的各种距离。公众距离:3.5米,可以逃跑可以防御,不能看清对方皮肤的细微状态,重要人物周围会有9米左右的间隔。社会距离:1.2-3.5米,社会距离的最大值可以在人际间起到相互隔离的作用,能保持这个距离即使是在别人面前继续工作也不会失利。个体距离:0.76-1.2米,实际上是生物个体自身与其它生物之间存在的泡沫状领地空间,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身体控制的界限,如果我们对展开双臂大小的空间都没有控制权,就不能安心的生活,家人之间的个人距离可缩短至0.45米。紧密距离:0.45米以下,是爱抚、安慰与保护的距离,也是侵入对方的紧密距离进行恐吓与攻击的距离。

19. 通常我们会自主观察自己所出的环境,基于现实进行判断,然后采取行动。人类根据流传于自己所属集团内部的想法和印象对现实环境进行判断,继而采取行动。

20. 刻板印象(stereotype):在直面未知事物或者状态时,人们通过所属集团内部被广泛接受的普遍、统一的观念或印象,尝试着对未知进行定义。事实上这个时候人们会随意选择一个事实然后对它进行印象化。

21. “我们在大多数场合,并不是先看见再定义,而是先定义再看见。对于外界的混乱嘈杂,我们总会先套用已经有的文化框架进行解读,倾向于用我们已有的文化形式来感受外面的世界”——李普曼《公共舆论》

22. 我们以在不同时代创造的人类社会的价值观、规范、文化为媒介,看待同一对象的眼光是变化的。受一定时代或者地域某些价值观的驱使,对某些现象产生偏见。其结果,就有可能产生某些社会现象。

23. 是善是恶不是由对象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对此进行判断的人的价值观决定的,我们的认知经常因时代、社会乃至社会位置的不同而有失偏颇。

24. 展现优越性的诸多方式,如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关系资本,学历资本等等。我们将优越感掌握在手,就会向周围的人炫耀这种差异。

25. 居于上层资本总量多的群体富裕的生活方式、兴趣和意愿都会勾起处于下层群体的羡慕,使他们为了获得同样的东西而奋斗。但是,通过追求下层的东西可以再一次提高上层群体的生活方式、兴趣乃至意愿的价值。

26. 一个对象对于某人而言的意义,是在这个人与对立着的关系中如何对这个对象进行定义中产生的。人类赋予世间所有的事物意义与象征,并依据这个解释采取行动。

27. 吉拉尔将人的欲望用三角关系进行说明,分别是欲望(主体subject)、选择(对象object)、模型(媒体model)。吉拉尔的欲望三角形(外在媒介):主体指向模型,模型指向对象,主体在模型的影响下指向对象。吉拉尔的模型==对象论(内在媒介):较之前者,更改之处为主体与模型相互指向。主体与模型处于同一空间中,对象随之减少的情况下,模型会成为主体的对象。模型妨碍了主体的欲望,成为竞争对手就会对主体产生妨碍,这就是细致化的“原型==竞争对手”理论。

28. 科学的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幸福。认为以文明化的近代科学为基础的思考方法是庸中佼佼,而因此变得自负的我们也必须进行反省。

29. 社会学者马尔克斯·韦伯所说,权力是“在某种社会关系中,即便与自己意志相悖,也能被贯彻的全部可能性。”也就是说,权力不仅仅指强制,其中也包含了强行控制使之贯彻。

30. 韦伯从服从管理、自觉接受支配的人及其动机的正当性中提取出的正当性分为“传统的支配”,指从遥远的过去开始就一直服从的习惯,如听父母的话;“神力的支配”,指用杰出人物的威望进行支配的姿态;“合法的支配”,指以法律为基础的支配。

权力的形式可分为“可见的权力”与“不可见的权力”,前者指通过外部强制的约束实行的,后者指深入身体内部、让人自主遵守的形式,近代开始权力形式由前者向后者演变。现代社会虽然看不见掌握权力的监视者的身影,但是人们会将权力的存在内敛化并对自己进行管理。

31. 必须着眼于权力此消彼长的博弈这一方面。我们被近代社会的“不可见的权力”所束缚,我们不仅要关心大的权力问题,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细微的权力。如此一来,就可以看出博弈的权力在向何处转移。

32. 可以说,单纯的数据具有驱使个人,让人安心的权力,并促使各人主观地去行动。只不过,这权力不是外在的强制性的, 而像是让人自愿服从这股权力一样,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去追求。

33. 通过自我袒露这种形式提示自己,从而自我心理暗示出被称之为科学的智慧。然后,人们试着掌握这种智慧并将之深深烙刻在自己的身体里,使之自主运作。这种依据智慧运作的现代状态,福柯称之为“知的权力”。顺应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观念的知的权力,一旦激化就会无孔不入地渗透我们的生活,对我们进行围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维度模型
谨防强大的“网权”被滥用-半月谈网1
意识的结构
冷眼·Digest >> 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
为何权力关系中的零和博弈不是必然的:基于领导人战略行动的分析 | 国政学人
| 大数据时代的关系赋权与社会公正【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