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物辨析

【虞美人】植物中“虞美人草”一名最早指的是中国原生植物舞草(Codariocalyx motorius),该草因无风自摇、闻乐起舞而得名。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载:“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则欹 [qī],及抵掌讴曲,必动叶如舞也。”舞草与决明同属豆科,叶常为长椭圆形,且舞草为羽状复叶,具小叶3,侧生小叶相对,与书中描述的形态特征完全一致。始将舞草称为“虞美人草”应当是五代至宋时事。据说这种草听到“虞美人曲”,枝叶便会随之摇动,犹如跳舞一般。沈括《梦溪笔谈》载:“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这里所说的“虞美人曲”原为唐代教坊曲,宋代又用作词牌名,被时人附会为虞姬在项羽被围困于垓下时所唱之歌。当然,只有虞美人曲能使舞草起舞显然是不准确的,北宋范镇在《東斎記事》中即指出:“虞美人草,唱他曲亦动。此传者过尔。”但是该草跳舞可确有其事,《中国植物志》在舞草条中描述:“本种每叶的两侧生线形小叶,在气温不低于22℃ 时,特别在阳光下,会按椭圆形轨道急促舞动。”而我们今天称呼的“虞美人”则是罂粟科的植物,与舞草毫不相干,它原产欧洲,至晚在唐宋即已传入中土,明代以前被称作“丽春花”。丽春花由其异常艳丽的花色而有很多漂亮的别名,其中就有“虞美人”,这是用虞姬的天姿国色来形容花的艳丽,然而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其与“虞美人草”相混淆,比如清代高士奇《北墅抱瓮录·虞美人》:“虞美人茎叶花蕊似罂粟而小,或云此花闻人歌声,能应节而舞,又有舞草之名,花极娟秀”,显然这是将虞美人和舞草的特征写在了一起。最后“虞美人草”之名不传,“虞美人”就专指我们现在广为栽培的这种植物了。参考周士琦《虞美人与虞美人草》

舞草
舞草

【蕨】以前在家上学时,清明时节我总会在老家的塘埂上采摘新发的蕨菜,我们称呼叫蕨松子,意即嫩芽。我总是过于贪图数量而不重质量,所以往往将一些过老而不堪食用的也采摘在内。每一根被择作数段后,奶奶再用它们炒肉,这碗菜总是被最早消灭完的。寒假回家爷爷还制作了蕨粉,这个粉是粉末的意思,而不是粉条。市面上蕨粉可以卖到十元一斤,是红薯粉的两倍价钱,爷爷的一个邻居今年冬天光靠蕨粉就卖了几千块钱。制作过程根据《遵义府志》的记载:“一种甜蕨,根如竹节,掘洗捣烂,曰蕨凝,和水掬汁,以棕皮滤滓,隔宿成膏,曰蕨粉。”现在的制作方法也不外乎是,无非过滤器材高级了一些。吃的时候只需从粉砖上掰下一小块,先浇以少许凉水,再加白糖或红糖迅速搅拌溶于水中,不加糖则蕨粉没法溶解,反而会粘在碗壁,最后开水冲泡即可。回家之后我自己试着挖过一次蕨根,结果很惨淡,首先蕨的种类就没找对,我以为漫山遍野的那种低矮蕨类就行,其实是要找一种特殊的蕨类。其次我锄头使用方法不当,要么挖浅了要么挖深了,就是没法把蕨根给翻出来。最后还是我爸帮我挖出了一根小拇指长短但直径只有其一半的蕨根,折断一看截面像山药而多汁,满满的淀粉气息。后来知道蕨类植物含有一种致癌物原蕨苷,需要用草木灰等碱类去除,然而我们的土法中没有包含这一步,再加上过滤时无法彻底将泥土滤干净,最后制成的白粉中也能看到密布的黑点,所以我对蕨粉尝鲜几次之后就敬而远之,这种食品还是少吃为妙。

蕨菜

【虞美人、罂粟】虞美人为一年生草本,全体被白毛,叶互生,披针形或狭卵形,羽状分裂。花蕾长圆形倒卵状,下垂。花色以红为主,亦有白、粉。罂粟无明显刚毛,叶片长卵形不分裂,上部叶抱茎。花蕾下垂。冰岛罂粟为‘野罂粟’栽培种,叶基生,无茎生叶。花蕾不下垂,毛被呈黑褐色。【娑罗树】本是梵语शाल(śāla)的音译,是龙脑香科乔木Shorea robusta,由于在中国北方无法生长,这名字在中国被用于称呼三种不同植物:七叶树、蕨类植物桫椤、峨眉山的梭罗树。七叶树:本来也是佛经中的树木名称,指的是夹竹桃科的糖胶树。佛祖在娑罗双树下涅槃之后,佛经的第一次结集就是在一座叫“七叶窟”的山中洞窟里完成的,这个洞窟外面长有糖胶树(七叶树)。但在中国大部分地方无法露天生长,所以被用来称呼今天这种无患子科乔木。至少到北宋的时候,中国的僧人干脆把佛经中“七叶树”和“娑罗树”这两种不同的树合二为一。从此,七叶树越来越多地成了娑罗树的象征。在北宋的洛阳一带,把月中桂当成娑罗树、进一步当成七叶树的观念已经很普遍了,如欧阳修《定力院七叶木》:“伊洛多佳木,沙罗旧得名。常於佛家见,宜在月宫生”。这很可能是因为北方气候寒冷,桂树不能露天生长,因此“月中桂”的形象对于这些没见过桂树的人来说不够刻骨铭心,他们因此也就更容易相信佛教弘法的说辞,用另一种没见过的树木的名称来给这种天上的神树命名。【葡萄】本和苜蓿一起是被李广利征大宛时带回中原,却都被安在了张骞头上,盖因张骞是通西域第一人,是完美的英雄形象。葡萄最早由西亚高加索地区的野葡萄驯化而成,时间是大约8000–6000年前,又在伊朗发现了7000年前的葡萄酒遗存。尽管葡萄在中原地区有两千多年栽培史,但它对气候要求较苛刻,又不耐病虫害,所以难于推广种植。因此葡萄酒只在唐代和元代流行,其他时间中土都难得一见,真正普及已是19世纪末以后。【郁金香】【番红花】【郁金】明代以前,郁金香多指鸢尾科的番红花Saffron(尽管在汉晋时偶尔被描述为乔木),如三国时《南州异物志》云:“郁金出罽宾国(今克什米尔),人种之,先以供佛,数日萎,然后取之。色正黄,与芙蓉花裹嫩莲者相似,可以香酒。”《梁书》载:“郁金独出罽宾国,花色正黄而(蕊)细,与芙蓉花里被莲者相似。”《唐书》记载:“太宗时伽毗国献郁金香,叶似麦门冬(麦冬),九月花开,状似芙蓉,其色紫碧,香闻数十步,花而不实,欲种者取根。”《大唐西域记》中也多载西域各国产郁金香。唐段成式诗云:“郁金种得花茸细,添入春衫领里香。”描述皆与番红花相似。番红花(Crocus sativus)原产于西南亚,公元前10世纪开始波斯人就开始规模化地种植,公元前500年就已进入南亚大陆,当今伊朗也是最大产国。至于藏红花的别名,其实西藏的高寒环境并不适宜番红花,大概只是因为最初藏红花是途经西藏传入中原地区的。番红花作为香料和调色品,可供使用的是三条干燥的带柱头的花柱,泡出来呈金黄色,特有的苦味和辛辣味。

番红花

在唐代,郁金香是一种用来香酒或者涂在衣服和墙壁上的香料,如李白《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应为番红花无误。而郁金是明代以后一味中药,是姜科姜黄属一些植物的干燥块根,用来泡酒也可使酒带上浓郁香气,并且染成黄色。今日的郁金香是19世纪日本人在翻译西方植物名称时,把“郁金香”之名张冠李戴当成了Tulipa属植物的名字,之后又传回中国。原产中亚及其周边,新疆也有野生种分布,最早栽培于土耳其境内。奥斯曼时期,由于在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中,“郁金香”的词形恰与“安拉”相同,郁金香被当成了一种有宗教象征的花卉,从此备受青睐并成为帝国标志。英文名tulip就来自土耳其语“缠头巾”一词,一说是因为郁金香像洋葱一样,鳞茎外面有多层鳞茎皮,仿佛是缠头巾。葡萄牙在1530年最先从奥斯曼帝国引种了郁金香,这是欧洲栽培郁金香之始。至于中国,直到20世纪才开始从国外引种郁金香,到1988年才在西安驯化成功。【芙蓉】唐代以前,芙蓉花严格指的是荷花。至唐代,木芙蓉之名始出现,如柳宗元《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饮》:“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至于五代和宋,芙蓉在诗词中指代荷花和木芙蓉的频率几乎不分上下,如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而两宋期间指代木芙蓉甚至更多,如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明清时期,已甚少有人将芙蓉与莲花联系在一起。而木芙蓉对莲花的致命一击大概是1961年,“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一诗之后,木芙蓉在湖南高歌猛进,彻底击败莲花,独占芙蓉美名。芙蓉的名号也在湖南遍地开花。这就是木芙蓉鸠占鹊巢的逆袭史,漫长而艰难。【薝蔔(卜)】即木兰科北美木兰属的黄兰,学名Magnolia champaca,过去被划分为含笑属的Michelia champaca。梵名为champaca,也是词源由来。该树原生于印度、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开黄花,气味尤其芬芳,高度可达50米。薝卜在佛教中有重要含义,如《维摩诘经》:“如入薝匐林中,唯嗅薝匐香,不嗅余香”,《长阿含经》:“复有丛林名瞻婆,纵广五十由旬”。古代中国人将薝卜视为栀子,其说最早记载于段成式《酉阳杂俎》:“栀子翦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薝卜花也”。虽然栀子花色洁白,但花气清香,其品质与佛教对植物的诉求相似,而薝卜在中原地区无法生长,人们将其混为一谈也是应有之义。宋代及以后把栀子称为薝卜已是普遍认识,甚至有人因此将本土植物栀子当成舶来品,如明代问诊恒《长物志》:“詹卜俗名栀子,出自西域”,陈淳《栀子》:“知是异方天竺种”。唯有少数几人提出异议,如宋代罗愿《尔雅翼》:“薝蔔者金色,花小而香,西方甚多,非卮也”。

黄兰

【苹果】【频婆】【林檎】中国最早栽培的是苹果的传统品种为绵苹果,名为“柰”。而“林檎”是花红最早的名字。柰、林檎和海棠的记载在西汉就已出现。到了唐代,绵苹果的一个品种有了“频婆果”的名字,“频婆”是梵语bimba的音译,在印度本来指的是一种葫芦科植物——红瓜(Cocciniagrandis)。因为红瓜成熟的时候颜色红润光亮,在佛经中便常常用来作为红亮物体的譬喻,特别是用来形容健康嘴唇的色泽。比如《华严经》,就说佛祖“唇口丹洁,如频婆果”。虽然红瓜在中国华南一带也有野生,但是在中原地区十分罕见,于是人们就把“频婆”这个名字附会到了柰之上。“频”字加上草字头,频婆果便成了“蘋婆果”(简化后写成“苹婆果”)。“苹果”则是“苹婆果”之省。从宋代开始,有人把锦葵科乔木凤眼果(Sterculia nobilis)称为“频婆果”,只因为它的果实外皮也是鲜红色的。如今,“苹婆”反而成了这种植物的正名。

苹婆

宋代,苹果属水果的品种进一步丰富,楸子的名字开始出现,海棠品种不断增加,“花红”这个名字也开始流行,最终取代了“林檎”。苹果属是典型的北温带分布属,几十个种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向南深入到亚热带山区。栽培苹果的祖先是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主产天山山脉和邻近山地,个头远大于其他野生种。4000-5000年前中亚居民栽培了新疆野苹果后,向西传播到西亚和欧洲,终在欧洲育成现代栽培苹果。向东,它先传入新疆,可能在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际传入河西走廊,便成为中文典籍中的“柰”和后来的“频婆果”。现代苹果主要是新疆野苹果和欧洲野苹果(Malus sylvestris)的杂交种。对于中国的几个传统栽培种,除了绵苹果是新疆野苹果的直系后裔、垂丝海棠是真正的本土野生种外,其他全都是杂交起源。据推测,花红可能是绵苹果和山荆子的杂交后代,它与山荆子再杂交就产生了楸子。绵苹果和山荆子的另一批杂种则成为最古老的海棠品种,它再和绵苹果、山荆子杂交,或者自相杂交,就发展出海棠花和统称“西府海棠”的各个品种。【蜀葵】【黄蜀葵】【秋葵】古人所说的“秋葵”即本草中的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黄蜀葵的花很大,黄色五瓣,花蕊中红色小星星,蜀葵的花蕊则没有。黄蜀葵的叶掌状深裂,而蜀葵只是浅裂。

黄蜀葵
蜀葵

黄蜀葵的花与现在大众所熟悉的外来的秋葵则非常相似,可能正因如此,黄蜀葵的“秋葵”的名字才给了它。它们同属不同种。我们所食用的秋葵正名为咖啡黄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原产于埃塞俄比亚或者南亚,20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山茶】【茶梅】茶梅与梅同时开放,故得此名,又有别名海红花。《花镜》言:其叶似山茶而小,花如鹅眼钱而色粉红,心深黄。山茶是茶梅表亲,雄蕊花丝合生,花冠较为收拢,而茶梅雄蕊离生,花冠开张。山茶整朵掉落,而茶梅花瓣分离掉落。而油茶与茶梅亲缘关系最近,油茶苞片及萼片约10枚,茶梅6-7枚。

茶梅
山茶

【迎春花】【云南黄素馨】【连翘】云南黄素馨(野迎春)和迎春花都是木樨科素馨属 ,有三小叶复叶。云南黄素馨常绿,而迎春落叶,且先花后叶。二者虽然都是六瓣,但是云南黄素馨的花冠筒(就是花底部没开裂成花瓣的地方)要比迎春的短,迎春的花冠筒带红色。而连翘是木樨科连翘属,花瓣多四出,叶子有单叶也有羽状裂叶和复叶,小枝中空。迎春花是分布最北的素馨属花卉,而其他素馨属则基本在南方。连翘属刚好相反,大多数连翘属分布在西北,南方只有金钟花。迎春花是云南黄素馨的北方矮生种,人们繁殖迎春基本靠扦插和分株,所以它的花往往只有单类型,基本没有人见过迎春会结种子。

迎春花
连翘
云南黄素馨

【玉兰】【二乔玉兰】【紫玉兰】【望春玉兰】紫玉兰是灌木,相对细瘦的枝条很早就从主干分叉,花期很晚,花叶同开。最外层三个花被片非常小,紫绿色,“萼片样”。

望春玉兰花期最早,在北京三月中旬即开始凋落。除了6枚花瓣状的花被片外,还有3枚极小的萼片状花被片,淡紫红色。二乔玉兰是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种,1820年由法国人首次杂交而成。最外层3枚花被片较大,约为内层的2/3。日坛公园有50年树龄的二乔玉兰。

玉兰的9枚花被片大小相似,白色,基部常带粉红色

望春玉兰
玉兰
二乔玉兰
紫玉兰
玉兰属索引

【桃】

白花山碧桃,树型为山桃型,花为梅花型,花白色;花药黄色,花丝白色;无雌蕊;萼片10枚,绿色;叶绿色;小枝黄褐色。(通常认为这是山桃与桃的天然杂交品种)

白花山碧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本草纲目·木部·芙蓉
夏花(三十)
木芙蓉
夜赏《花神下》
十二月花神解释
那些眼熟的花,你咋就叫不上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