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是选对药剂用对时间!

小麦赤霉病是积年流行性真菌病害,可以通过种子传播,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可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穗腐对小麦危害巨大,可造成减产及绝收。小麦赤霉病极易爆发极难防治,目前已经成为小麦的一个重点病害。

2010年江苏赤霉病爆发造成大面积减产

小麦赤霉病为什么很难防治?

一、寄主广,病菌来源广泛

小麦赤霉病菌寄主广泛,除在病残体上越冬越夏还可以在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杂草等植物上面越冬越夏。该病菌还能以菌丝体在病种子上越冬越夏。

二、传播途径广

小麦赤霉病可通过种子、风雨等方式传播,传播途径广也是该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

三、爆发速度快

小麦赤霉病病源菌初次侵染小麦后,主要以菌丝体在寄主、病残体或种子上残存,第二年即形成主要的侵染源子囊壳。子囊壳借助风雨等因素迅速将产生的子囊孢子散落在小麦花药上,随后侵染麦穗,再借助空气迅速传播,呈现爆炸性灾害。麦田一旦有发病中心2-3天即可全田蔓延,甚至危害周边麦田。

四、小麦抽穗扬花期极适宜小麦赤霉病的侵染流行和爆发

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发育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湿度是影响赤霉病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一定程度上是决定病源菌的繁殖和传播。淮河长江流域冬小麦产区小麦抽穗扬花期气温是非常适宜小麦赤霉病的侵染,这个时期如果湿度适宜或遇到连绵阴雨天气时就极易发生赤霉病。

五、防治不及时以及用药不当

由于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升高,小麦赤霉病病原菌活性升高,越冬基数增加,发病几率增加并逐渐向北蔓延,比如皖北豫北等以前赤霉病很少发生区域近几年小麦赤霉病越来越流行且呈爆发趋势。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上也存在用药不当,用药时间不对,农户不重视防治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病害流行,越冬病原菌基数加大来年病害更重。如此恶性循环造成小麦赤霉病越来越严重。

近年我国黄淮海冬麦区赤霉病逐年加重,已成为黄淮麦区常发性病害,并呈现北扩西移的态势。

如何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一、种子包衣(拌种)

小麦赤霉病也属于种传性病害,通过种子包衣(拌种)可有效阻断种子带菌,从源头上减少病原菌,另外拌种后也可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基数。拌种可选用江苏丰山粒兴园。该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含量高,推荐使用量高,对引起小麦赤霉病的镰刀菌防效突出。另外还对小麦金针虫,蚜虫、纹枯病、根腐病等亦有防效。建议粒兴园50毫升制剂兑水550毫升拌60斤麦种即可。

二、选对药剂,抓好用药时间

小麦抽穗扬花期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做好喷药保护,防治病菌侵入麦穗是关键。当小麦扬花达10%时用第一遍药。药后5-7天如果遇到连续阴雨2-3天或高温高湿,在天晴或适时再喷第二遍药。另外如果小麦是易感赤霉病品种、小麦生育期不整齐扬花期持续7天以上,在第一遍药后5-7天再喷第二遍。另外麦田已经发现发病中心要及时喷药,阻断病害的蔓延和发展。

选对药剂也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江苏丰山力拜田(30%吡唑·戊唑醇悬浮剂)登记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最好使用正规登记的产品,推广起来放心、安心)。力拜田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非常适合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特点,并且连续使用2次不仅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突出而且具有植物健康作用,小麦穗大粒重产量高。建议40毫升每亩地均匀喷雾,如果小麦赤霉病已经发病可适当加大用量。

用准力拜田 赤霉去无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麦病虫害防治
谈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权威发布 | 病虫情报,抓紧来看!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附高清大图,一看就懂!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当前几种小麦常发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