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序言|青山苍润我独醉——《谢灵运诗情画意集》序

2022年4月24日,志谦兄来电嘱我为其《谢灵运诗情画意集》写序,闻听颇感意外,不假思索道:“大哥,我对画画外行,不够格啊。”志谦兄一如往常温和:“覅客气,够格显哪。”我抬眼望见客厅墙上志谦兄为拙词《如梦令》而作的画,恍然意识到,如不应允,有悖情分,“大哥,那我试试吧。”
志谦兄是我亲如兄弟的战友周朝毅的大舅哥,自然也是我“大哥”。志谦兄人如其名,一贯谦逊谦和,相识几十年,从未见他摆过大哥的“架势”。天增岁月人增寿,对志谦兄越发佩服。随着年轮的增长,许多人暮气沉沉,整日长吁短叹,而生于1947 年的志谦兄,依然永葆青春,寄情山水,笔耕不辍,秋实丰硕。

志谦兄师从戴学正、吴永良等名师,1962 年在温州工艺美术学校系统学习绘画,1982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研修班学习,又得诸多大家耳提面授。他先后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杭州望湖宾馆、花港饭店、雁荡山朝阳山庄、温州龟湖饭店等创作了大量壁画、书画作品。2006 年为济南贵和大酒店创作的《东岳泰山》,竟有4700cm×800cm之巨。他还出版了 20 余套连环画、年画和《陈志谦书画作品集》,无疑是一位多产而有影响力的画家。
如今,我依然记得二十多年前同事老徐告诉我的话:“陈志谦在六中读书的时候就小有名气了。”的确,但凡有所建树的艺术家,都有令人称羡的“童子功”。换句话说,任何一位艺术家,如果没有扎实的“根基”,很难行稳致远。我曾听其幺妹陈琼说过,“小时候见过画三毛的张乐平给我大哥寄过画作。”行走艺术之路,唯有不怕吃苦,不断学习,博采精览,方能成就。想“一口吃成胖子”,几无可能,更别说成名成家了。

10月20日上午,志谦兄在工作室题赠画册
有天分不勤奋,也会坐吃山空。志谦兄凭着与生俱来的勤奋,手中“财富”越来越多。2010年10月,志谦兄去美国西海岸旅游,不满足于“饱眼福”当过客。在科罗拉多大峡谷,气温高达三十几度,他不顾疲劳,边看边拍,边走边画,抓住机会,积累素材,一天就画了几十张写生稿,拍了百余幅照片。
艺术创作的灵感,往往“闪送”给有准备的人。“以前看大峡谷的图片,都是局部的,如果连成一片,那气势真叫震撼。”这不,他获得了创作长卷的“灵感”。通过两个多月的笔墨耕耘,一幅巨作《科罗拉多大峡谷》(68cm×3500cm)横空面世,并刊发在《世界知识画报》。我不仅为画中苍茫旷远、笔法简古、层峦叠嶂的壮阔气势所震撼,更为志谦兄的创作激情所感动。那一年,志谦兄已年逾花甲,而我还未知天命。老实讲,志谦兄每每“潇洒走一回”,对我都是一次激励。

志谦兄去过西藏、新疆、太行山等许多名山大川,他说“我有个心愿,要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走过的每一处祖国山河。”而此次,志谦兄则把满腔热情付给了千年前的永嘉太守谢灵运。
凡事皆有因果,据志谦兄介绍,去年,他与阔别多年的老朋友、谢灵运研究会会长谢炳超晤谈时聊到谢灵运。这一聊又“闪送”给他一个“灵感”——创作《谢灵运诗情画意集》。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时人,曾任永嘉太守。据文史专家、谢灵运研究会秘书长南航介绍,“南朝宋永初三年(422)秋,谢灵运从太子左卫率贬为永嘉郡太守,一叶扁舟经钱塘江诗路,从金华转缙云,沿着恶溪下丽水,再沿着瓯江至郡治。”
当时谢灵运虽为贬官,却是永嘉(今温州)最高长官。他在温州任上只呆了一年多,谈不上有太多的“民生工程”。然而,正是这位看似“无为”太守,一手成就了温州“山水诗发祥地”的文化地标。有人说,谢灵运不热衷于政事,只顾游山玩水。我倒觉得,为官一任,胡乱作为,不如不为。有时无为而治,百姓自有智慧。抑或,温州人骨子里“不等不靠”的个性,就得益于谢太守的“无为”吧!
我认为,今年出这本《谢灵运诗情画意集》,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兼具新闻和史料价值,值得推介——
一是时宜性。今年恰逢谢灵运任永嘉太守 1600 周年,温州各界对“鼻祖”表达敬意,理所当然。这不仅是为他1600年作总结,也要为其后1600年作铺陈。志谦兄说“能为纪念活动增光添彩,为瓯江山水诗路建设尽绵薄之力,是荣幸也是责任。”我想,这是他的情怀,也是温州人重情重义的体现。
二是时美性。《谢灵运诗情画意集》共有55幅诗画,基本涵盖了谢灵运的诗作,其中包括在温州所作的20多首。辞赋行家沈智毅屡屡提醒:“写诗,要诗中有我,诗中有情,诗中有画”。我想,画作同理,“画中有诗,画中有我,画中有情”才是上品。志谦兄的画集墨彩流动,颇有韵味,既有传统构图与手法,又有装饰趣味之元素。我想,这是他的创新,也是时代性和现代感的体现。

10月16日,志谦兄(右)与我合影留念
谢灵运之所以值得我们纪念,是因为他仕途坎坷,失意落魄,却依然实现人生价值。经常听人说,“坎坷是一笔财富,失意是一种收获。”我思忖,说白话自然轻松,如真能处坎坷而不沉沦,遇失意而不颓废,非强者莫属也!
谢灵运之所以值得我们纪念,是因为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他的诗作,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产生,为后世带来深远影响。南朝宋文学家鲍照赞:“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谢灵运在温州留下诗作20多首,论数量并不算多,但诗人何曾以数量闻名?
谢灵运胸有沟壑,至情至性,诗意斐然。今人要用画笔诠释千古名句,并非易事,好在志谦兄有过“八十幅唐诗画意图”的历练,创作《谢灵运诗情画意集》可谓成竹在胸。一百五十多个日子完成五十五幅画作,“日行手笔,夜动神思”,这对于年逾古稀者来说,需要多大的毅力?
 中国美术学院吴永良教授曾对志谦兄的画作有过专业的评价:“以娴熟、轻快之笔调挥写而成,尽显青山秀水之神韵。”“对山川秀美的体验和性灵的感悟经由质朴、静谧、清新、俊逸的笔墨语言传达出来,能达此境地,亦足见志谦于此着力之巨和潜心之深。”
对于志谦兄的画作,我不敢置喙,但是,他笔下的谢灵运具有南怀瑾先生倡导的“儒表、道骨、佛心”的人物形象,符合我的想象。翻阅画集,仿佛看到不时颔首、乘龙驾鹤于太虚之中的谢太守。

10月16日,陈志谦、陈琼、周朝毅与我合影留念(从左至右)
这本画集里,有我熟悉的场景如《登池上楼》,左边崖壁雄伟,右边楼阁树柳,中间小桥流水,右下春草丛生,不禁忆起年少时在积谷山缘藤攀爬的旧事。我想,太守莅临时尚无婀娜的“九曲桥”吧,这崖壁峻险,孤桥拱立,水流湍急的画面,不正是诗人仕途不济、抱负难展的写照吗?
这本画集里,在山水的大背景下,展现了人物故事的多样性,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当然,任何艺术作品都难免有些遗憾,志谦兄在自述中依然谦虚道:“限于水平,古稀之年,恐手不抵眼,墨未达意,不足之处敬请同仁友好不吝批评指正!”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倾注了情感的艺术创作,总是能打动人的。
对于志谦兄的器重,难以为报。这里,不揣愚陋,附录拙词,旨在与志谦兄相伴缅怀正史记载的温州第一位太守——谢灵运。
   踏莎行·忆永嘉太守谢灵运
瓯水曾留,
锦衣过客。
鸿图难展何悲泣。
踏歌山草独豪情,
柳营兵甲藏幽密。

成就东嘉,
清风留迹。
千年未忘丹心脊。
从来文士数风流,
只因板荡吹霜笛。
        瞿冬生

2022年9月5日午夜改定于清晖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根故乡行|潘采夫:温州是中国的耶路撒冷,在文明史中的位置耐人寻味
与温州府委书记的距离
骑行福州,第五天
三座东山——谢灵运永嘉山水诗地名小考之三(潘猛补)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欣赏附:历代题咏江心屿的诗
温州在历史上的七次崛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