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我们该如何行“孝”

  最近,台湾历史名师吕捷谈孝道的短片受到网友们的强烈追捧,短短3天之内就有7万人分享。他说,常有学生抱怨“爸妈都不了解我”,而现实情况是,孩子对陌生人甚至对宠物狗都比对父母好,对父母则经常是要求太多而付出得太少,字字珠玑深入网友心坎。“为什么他们要了解你,你有了解他吗?他从小把你养大,买房子给你住,煮饭给你吃,买衣服给你穿,还供钱让你去补习读书,你心中有感恩、感激、感谢吗?”

  “孝”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儒家着力强调的行为规范之一。孔子的弟子有若,就因为“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一见地,被称为“有子”。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今天却有人认为孝道过时了,“孝”意味着父子之间的不平等,今天的家庭得构建民主型的伦理关系。这话似是而非,父子之间的平等,通常指的是人格的平等,而非意味着伦理上长幼无别,伦常丧失则与禽兽无二。北大原校长周其凤回家省亲时,在母亲面前深深地三叩首,受到了不少人的口诛笔伐。笔者认为,你不叩首有你不叩首的权利,人家叩首有人家叩首的自由,何况是在生养你的母亲面前呢?这种以“民主”“文明”名义粗暴干涉他人行为自由的做法,无论如何也是不敢苟同的。

  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一个人假如真的能做到“孝”“悌”二字,却喜欢冒犯尊长,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尊长,却喜欢作乱,这样的人也是不会有的。君子做人注重根本,好比一棵大树,根扎得深了自然枝繁叶茂。孝悌,或许就是“仁”的根本吧。

  孝悌为什么会成为“仁”的根本呢?这就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概念,“本”和“道”。所谓“本”,就是孝悌之心,“孝”字好像孩子背负老者的样子;“悌”的古音通德,德的原始义即循、顺,顺从兄长。孝弟最初叫孝循,唐宋后称 “孝顺”。 “入则孝,出则梯”是年轻人的行为准则。朱熹《论语集注》认为,“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所谓“道”,根据何新的观点:“道,标也,指植物之枝叶。旧释道理,谬。”这就好比一棵大树,根本稳固了,树干和枝叶也就生长出来了。我认为,“道”还有道路的意思,即表达孝悌之心的纽带、技巧。一个人,光有孝顺友善之心即“本”是不够的,还需要准确地表达,并且为对方所认可,这才可以达到“本立而道生”的境界。有的人可能心里对父母很孝顺,对兄弟姐妹很友好,但是由于不懂技巧和方法,往往把事情弄砸了,被别人会错意,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吕洞宾总是被狗咬,自己也颇觉冤枉甚至愤怒。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表达与沟通之“道”,让孝心最终结成孝果呢?现根据《论语》的论述,结合个人的理解作些阐述。

  孝行之本在于尊重,要“无违”。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时,孔子说了句“无违”(不要违逆),并将这话转告给为他驾车的弟子樊迟。樊迟不解,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孝的关键在于尊重礼制,父母尊长活着时,要按照礼制侍奉他们;死了,要按照礼制埋葬他们,要按照礼制祭祀他们。记得曾参有一次与父亲一同在瓜地里劳作,稍不留神就掘断了瓜苗的根。父亲大怒,举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参的背部打去;曾参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罚,不久就晕倒在地,不省人事。过了很久,曾参才慢慢苏醒过来,刚睁开眼睛就强作欢喜地爬起来,整理好衣冠,向父亲请安:“孩儿犯错,惹父亲生这么大的气,不知您现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他还回到房间拿出琴高声弹唱起来,希望欢快的歌声让父亲安心。孔子听说此事后,非常恼火:“曾参来了,别让他进门!”弟子们非常疑惑,孔子便讲述了舜平时非常尽心地侍奉父亲,但当父亲拿大棍棒打他时,就远远地躲开,要杀他的时候更是一次也没能找到他。这样,父亲就没有犯下为父不慈的罪过,舜也尽了自己的孝道。曾参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放任生命去承受父亲的暴怒,万一打死了,这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么?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曾参听说后,恍然大悟,以后写《孝经》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现在不少孩子有一点想不开就跳楼自杀,这实在是孝道沦丧啊!

  行孝还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既不吝惜财力也不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子夏“事父母,能竭其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真正的孝心体现在内心的恭敬,体现在“父慈子孝”的伦理蓝图。假如偏离了这一礼制的要求,即便给父母再多的钱,父母也不会开心的。孔子说:“现在人说孝顺,只是说供养父母。就是对狗和马,人也能饲养。如果没有内心的敬重,那又有什么区别呢?”脸色是内心的晴雨表,因此孔子认为和颜悦色最难,有事情时孩子替父母做,有酒食时让给父母先吃,难道这样就算尽孝了吗?

  孝行之要在于理解,要体贴。孩子年幼时,父母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孩子成人之后,是否也能对父母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呢?常言道,父母待子女,路一样长;子女待父母,筷子一样长。“父母唯其疾之忧”,你有把父母的疾病看做最忧心的大事吗?吕捷认为,网络时代下的学子,对陌生人都比对自己父母好,同学请喝饮料就能与他称兄道弟,但却对母亲日日煮饭供餐感到无动于衷,在要求更多的同时,却不扪心自问:“你对她什么态度?”他说,孟子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来谈孝顺,很多人爱小动物、小狗,有爱心是好事,“但你对你妈,或许没有对那只狗好,你会抱着那只狗,帮它穿衣服,跟它聊天,你妈妈快要得忧郁症,你知道吗?你有关心过吗?这叫舍本逐末啊。”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现在的孩子有多少记住父母的年龄和生日?更有多少人为父母的高寿而欣喜,为父母的衰老而忧伤呢?更有甚者,将不孝当个性,将反孝当时髦。不久前,有人在网络上提了“自觉”二字,某戴着“博士”头衔的人就出来质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还提自觉,不是太落伍了?”我们大惑不解,他说:“把按照父母和家长的要求做事叫自觉,本身就是错误的提法。”难道违逆父母和家长的要求去做事,才是孩子应有的行为?在我看来,自觉就是自我成长,自觉者会坚定地追随自己的内心法则,真正孝顺的人,有一种对于父母的深度理解。

  子贡问孔子:“怎样的人才能称‘士’呢?”孔子提出了“士”的三重境界:最高境界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真正达到了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二层次“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孝心孝行受到了一致公认;第三层次是“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话,做人讲信用,不过这种人再降一格,就容易堕落成“小人”。俗话说,忠臣多出于孝子之门,可见孝悌是一个人的生命成长的重要桥梁,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实现夙愿的梦想阶梯。

  孝行之终在于坚守,要“不改”。 曾子写作《孝经》,开宗明义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他也用一生的努力来践行自己的行为准则,临死前叫来弟子,让他们看看自己的手、看看自己的脚是否都还完好。他说:“我每天都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生命,现在我将去另外一个世界,我可以庄严地宣布:‘我做到了!’”孔子说,孟庄子行孝,其它方面别人是做得到的,但他“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别人是做不到的。并说,看一个人孝顺不孝顺,父亲在世时,要看他志向如何;父亲去世后,要观察他行为如何。假如能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就称得上是真正的孝了。

  初初一听好像孝顺的人只能做“不好犯上”,“不好作乱”的乖孙子。其实,孔子的话是针对“人一走,茶就凉”的民族劣根性来说的。一个孩子假如一当家,就将父亲的一切弃如敝履,这显然是违背孝悌的宗旨的。我县教师陈斌强,用一根儿时用过的布带绑着患老年痴呆的母亲去教书,近十年如一日,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上2015年央视春晚向全国人民拜年。可见,孝道的关键在于叫坚守,“不改”对于当今的现实仍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不改”的前提是“无违”,没有违背礼制。有子说的“不好犯上”,不等于不能犯上;“不好作乱”,不等于只能逆来顺受,正如孔子反对曾参对父亲的失控行为逆来顺受一样。齐宣王曾经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过这回事么?”孟子说:“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齐宣王反问:“大臣杀害君主,可以吗?”孟子义正词严地说:“残害‘仁’的人叫做‘贼’,残害‘义’的人叫做‘残’,‘残贼之人’叫做‘一夫’。我只听说诛杀‘一夫’纣王,没有听说大臣杀君主。”即便大家普遍挞伐的“三纲五常”,《封神演义》也有这样的论述:“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总而言之,所谓“三纲”绝不是只强调强势者的绝对权力,而是要建立“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上,让强势者成为伦理道德的范本,这样才能实现“君明臣贤,父慈子孝”的理想愿景。

  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孔子回答:“《尚书》上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传播孝道也是从政啊!何必一定要做官呢?”

                                                     (作者单位:浙江磐安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李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雅虎学堂:今天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
孝道[139]-孔子的孝道观:孝可以,顺不一定行
孟懿子问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父母唯其疾之忧。
【转载】《好脸色是最难尽的孝道》
孝经白话注解(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