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之间起冲突,不是坏事,正是成长中的关键经历

侄儿乐乐和童童是俩亲兄弟,相差两岁,别看是亲兄弟,但俩孩子间经常发生冲突,拌嘴或打架,妈妈要花很多时间去处理俩孩子之间的事情。

这不,他们有打起来了,因为乐乐笑童童。因为童童在吃东西的时候,弄得满脸都是,就像一个大花猫。童童说不喜欢被别人笑话,不准笑。而乐乐就说:“我不是别人啊,我是你哥哥啊!”

这更刺激了童童了,就认为乐乐是故意的,所以就打了乐乐,乐乐也不让人,也动起手来了。妈妈就让他们俩面壁思过,想让他们俩知道错误。

但在面壁思过的过程中,又拌起嘴来了,乐乐总是要去逗童童,而童童也不甘愿被欺负,嘴上赢不了乐乐,就动起手来了。

在平常生活中,孩子间或者和其他小朋友间玩耍时都容易发生冲突,那也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过:童年是经历各种自发体验的过程,既有温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冲突,嬉笑怒骂构成童年百态。

孩子之间玩耍、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分工合作,你做什么,我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大部分时间他们相处都很愉快,只在某些时候,有思想上的不统一时,才会发生冲突。很容易就吵架了,可能是因为一个积木摆放的方式或是用了东西没放回原处。

有人说,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容易发生冲突,为了避免继续有冲突发生,只要阻止他们在一起玩耍就好了。那如果那样就能解决问题的话,那想乐乐和童童是俩亲兄弟的怎么办?他们亲兄弟之间不也经常发生冲突吗?

所以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发生冲突并不是完全的坏事,而是成长的关键经历。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我们大人要给正确的引导,帮助找到接近问题的办法,才能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社交有好处。

如果不正确引导,那多半会影响孩子社交,甚至没有自信,更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育儿的日常中,孩子遇到冲突时,有不少家长有很多误区:

1、教自己孩子大度,去迁就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

在广场上,我刚好看到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玩,但不一会儿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孩子打了一下,看上去打得有点重,看上去要哭了,他就想要还手,用矿泉水瓶去打,这个动作被妈妈看到了,就立马阻止,并且说要大度一点,不要去计较。最后孩子在闷闷不乐的情况下,被妈妈强制带走了。

孩子与孩子玩耍,发生矛盾必不可免,因为都是站在自己立场上看待事情的,达不到一致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矛盾,发生冲突。即使发生了,其实他们自己也会沟通,即使是打架,但在打架的过程中,也会了解到对方的脾气,那么在下次的玩耍,就会相互的避开容易发生冲突的动作。家长强行阻止孩子沟通,他心里会不舒服,尤其是“败”的一方。而“胜”的一方,会因为上次自己站了上风,得了便宜,下次他还会继续上次的动作,以达到自己是“老大”的目的。

很显然,强行的让自己的孩子忍让,让自己孩子大度,其实是在让他受不该受的委屈,长此以往,他内心会变得脆弱,感到害怕,甚至性格也会变得内向起来。表面看孩子是很听话的样子,其实你看到的,那不是孩子真正的自己。

2、家长替孩子处理所发生的矛盾

在小区散步的时候,听到有争吵声,走进一看,发现是两个孩子发生了矛盾,两个男孩开始玩得挺好的,在那里荡秋千,后来因为一个孩子坐着就不想下来,好不容易下来,结果就被推了一下。

旁边的奶奶看着自己的孙子被“打”了,那怎么受得了,上前就把那个小孩推了一下,说话很凶的样子,说不该打他孙子,甚至还扬手去打那个孩子。而那个小孩子,说小也不小了,看上去六七岁的样子。

除了说自己就要玩,就没有说其他的话,也不说为什么,或者好好解释一下。好在最后被劝开了,事情没有进一步恶化。当他们走了的时候,旁边的家长就说,那个奶奶特别不讲理,孩子经常给别人抢东西,都不敢让自己孩子跟她孙子玩耍了。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了,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家长代为解决,但家长并不知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而无法做到公平,那么很容造成一方受到不公平对待。因为孩子没有通过自己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处理事情。如果是孩子自己处理,那么她们会想办法为自己开脱,或者是解释为什么,也可能会道歉,家长要做的就是看孩子的态度,对好的处理方式给予肯定,对不好的处理方式,像推卸责任、逃避责任等就要制止,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和勇于承认自己不足之处。

所有在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一些小的矛盾就要孩子自己去处理,不管处理得好不好,都是孩子接受后果,如果处理得好,自己心情不会太差,如果处理不好,也许自己就会受“委屈”,那都不要紧,那都是孩子成长中必须有的,那也是一种磨练,对孩子有好处。

3、家长家人到孩子的冲突中,容易偏袒

朋友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是老大,相差虽然不大,但还是经常的产生矛盾。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男孩总是想要第一个或者是最大的、最好的,自己要有优先权,不然就要哭,这一哭,可就苦了女儿了。

妈妈刚买了一个西瓜回来,男孩看见了,就立马上去要吃,妈妈也马不停蹄的放下就去切西瓜,他说他要最大的,最甜的一块,女孩说我也要最大一块。

就这样,男孩就着急了,就去打姐姐,姐姐没有防备,被弟弟用玩具车给打到了,姐姐也还手了推了一下,弟弟那哭得可带劲了。妈妈从厨房出来,简单问了一下情况,就直接的说,姐姐要让着弟弟,要保护弟弟。女孩本来没有哭的,结果被妈妈这么一说,眼泪都掉下来了。

家长有偏心心里,肯定有一个孩子会受到委屈,尤其是那种长期受到委屈的,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很不利的,而且也让孩子之间的相处很不友善。

被偏袒的那一方会因为得到“保护”而会故意去“惹事”,而不被偏心的那个一个孩子,会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愿意给别人解释,不愿意和别人交往。

孩子与孩子之间没有自己的处理方式,他们不会很好的相处,如果是兄弟姐妹的关系,那么他们以后更多的只会记得被欺负,受到不友好对待的情节,那与自己生两个孩子是为了他们有个伴背道而驰了,你愿意看到兄弟姐妹之间不和睦吗?

当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时,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呢?

1、多观察孩子,看他们发生矛盾时,会有什么动作

孩子与孩子之间会发生矛盾,但大多数时候,不去理他们,他们很快就玩到一起了,而且并没有因为刚才的矛盾而影响心情。他们能表达自己的立场,也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该笑的笑,该哭的哭,就是一种天真烂漫的感觉。

因为在矛盾中,我们会了解彼此,只要有一个孩子做出了一点退让,就能很好的把矛盾平息下来。所以不要在乎孩子之间的小矛盾,给他们时间,给他们几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那才是最合适的方式,这样会一直给他们自己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听孩子述说,给孩子机会表达

孩子发生了冲突,当然要知道其中的原因,那么知道呢,多半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叙述,才能大致了解问题的所在。听他们述说,也是给他们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而不是以大人自己的心情去判断孩子的对错。

在孩子的述说中,别的孩子也会知道,也会做出相应的回答,表明了自己的心意,相互退让一点点,他们依然是最好的伙伴。在以后的相处中,他们会懂得用语言表达,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心声,那么事情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至于以后都不再发生矛盾。

3、引导孩子向积极的一面看齐

在孩子发生矛盾时,不乏一些孩子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免于受罚而扭曲事实,这个时候,家长不是要去责怪孩子没做好。而是要给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委,分析孩子的做法的利弊,对于孩子推卸责任,扭曲事实比较严重的,可以把弊端适当夸张一点。

让孩子知道那是很不好的行为。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孩子即使表现不好,也会因为家长好的榜样而改变孩子的态度,从而走向美好的明天。

找到以上问题所在,做了如何去引导孩子,孩子之间再发生矛盾时,他们会自己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自己正确的做法会坚持。能倾听别人的想法,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那更是减少了摩擦。

别看孩子小,其实他们懂得很多,只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会处理,认为孩子会吃亏,所以不愿放手孩子,结果导致了羡慕别人孩子优秀,嫌弃自己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其实家长应该多反思自己,多放手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心理咨询: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家长该不该干涉?
这世界最伟大的骗子:是父母,他们只会假装快乐和坚强
怎样给孩子建立真实的自信
亲子丨制“暴”,家长也要授之以渔
家长更需要反思
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两个很短的故事,有孩子的该好好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