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相。

北宋著名的改革家范仲淹在小的时候,遇到一位算命先生,就问自己将来能不能做宰相,如果做不了宰相,能不能做个好医生。

算命先生问他为什么挑这两个问,范仲淹说:“唯有宰相和医生能救人”。


我们都知道后来范仲淹真的坐上了副宰相的位置,那时候的官职名称叫“参知政事”。

虽然是“副宰相”,但实际权力和待遇与正宰相基本上是一样的,因为“参知政事”这个职位是太祖皇帝赵匡胤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而设置的。

范仲淹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在朝廷集结了富弼、欧阳修等人之后,决定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范仲淹改革的作风雷厉风行,富弼看到范仲淹太过激进,尤其在反腐败上对有问题的官员毫不手软,就劝阻他不能这么激进,不然得罪的人会越来越多。

但是改革改嗨了的范仲淹听不进去,最后果然因为触动的利益集团太大,改革才进行了不到一年,范仲淹就被赶出来京城,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此失败。

范仲淹被贬到了邓州 ,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范仲淹被贬两年之后写的。

其实按照范仲淹的抱负来看,当医生并不是他的真正追求,当宰相才是。

范仲淹从宰相的位置下来之后在医术上也并没有什么进展。所以范仲淹的真正抱负应该是“不为良相,便为良相”。

就跟李白一样,李白一生的追求就是要做国师、做宰相,而不是我们现在给他定义的“诗人”,作诗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李白在被玄宗召令进京之前曾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话,而且李白自己也明确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说白了就是要做国师。

但是后来在朝廷也不得器重,天天就是喝酒写诗,“国师”变成了“国诗”。

最后因为遭人嫉恨而陷害出京,出京之后的李白去山东在高道高天师那里受箓,正式成为了一名道士。

但李白其实还是不甘心的,从他和好朋友丹丘生和岑夫子喝醉酒之后写的《将进酒》里面就能看出来,诗里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话里充分表现了李白虽然目前的处境不太好,但是他还是很自信,觉得自己有千金散尽还能复来的能力。

但他又一回想自己被赶出朝廷的遭遇,心里很苦闷,想说点啥又说不出来,只好又说了句“将进酒、杯莫停”,意思是“全在酒里”。

其实玄宗也不是没给过李白施展抱负的机会,是他自己没把握住,所以他就是“诗酒田园命”。

当然,李白跟范仲淹还是不能对比的,毕竟范仲淹是干了很多的“实事”,是实干家的楷模。

所以我们近代的另一位改革家梁启超曾说:“五千年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两人,范仲淹和曾国藩。”

其实真正能称得上“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不是范仲淹,而是是陶弘景,“山中宰相”的称呼实至名归。

他既不像范仲淹那么激进,也不像李白那么“浪荡”,是个真修行。

但是他生不逢时,他生在南梁那个举国崇佛的时代,而他是个虔诚的道教徒,而且是茅山派的一代宗师。

当然这也是促成了他归隐在山里一心修道和钻研医学,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

也许只有在发起“不为什么,便为什么”的大愿时,是真正的出于心系苍生的悲悯,才能真正的实现心中的愿望。哪怕一生命运多舛,但最后的结局终归是圆满的。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白、杜甫不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
范仲淹,句句是猛药
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一首诗,一首诗只有两句,至今人人会背
杜甫——苦难是一道又一道的坎
苏州酒事
宋代词人列传(1) 雨后微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