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救逆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救逆汤(《温病条辨》)

【组成】炙甘草20g 干地黄20g 生白芍20g 麦门冬10g 阿胶10g 生龙骨12g 生牡蛎24g

【用法】】水煎,分3次服。剧者,加甘草30g,地黄24g,白芍24g,麦门冬21g ;脉虚大欲散者,加人参6g,日3服,夜1服。

【主治】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动悸,舌本强,汗自出,中无所主者。

【证析】温病易于伤津,治宜撤热保津,医者不明此理而用汗法,遂致津液被劫而气随津泄,成为心气与心阴两伤。心气伤则心动悸,心液伤则心脉挛急而呈舌本强。此时宜用复脉汤法复其津液,令舌上津回则生。如见汗自出而中无所主,是气阴伤耗太甚,阳随阴泄而有阴阳脱离现象,则病势已危。

【病机】阴亏液竭,阳随阴脱。

【治法】甘润存津,固涩潜阳法。

【方义】阴津枯竭,病势垂危,急投甘润存津,庶可转危为安。阳随阴泄而有虚脱征兆,又宜益心气以复心阳,固气阴以防虚脱。此方是从仲景炙甘草汤变化而成。甘草味甘,可以补气治疗心气之虚,可以守津治疗心阴之损,重用为主坐镇中军,实有气阴兼顾之意。阴液亏损是其基本病理,自宜侧重滋阴,故用生地黄、白芍、阿胶补其阴血,麦冬补其阴液,配合甘草,能呈甘润存津之效。汗自出而中无所主,既是阴津外泄现象,也有阳随津脱之势。故用龙骨、牡蛎固涩潜阳。七药同用,能呈滋阴潜阳之效。阴津得补,津气得固,阴阳脱离现象庶可逐渐消失。若病情甚剧而恐病重药轻,鞭长莫及,可以加重剂量以求药能胜病。若脉呈虚大欲散,是元气虚损引起心功衰竭现象,故加人参大补元气以治心气之虚。学习此方应该注意两点:此方是治心阴与心气亏损证候,本应列入心脏,今列于此,不过是想借此说明任何一脏的基础物质外泄,都要使用收敛固涩之品而从肝治。因为专供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经隧都是肝系筋膜组成部分。经隧(包括毛窍)松弛或破损,都要使用固涩药物才能恢复正常。古人所谓汗为心液,出入关乎肺肝,即道出了个中秘密,只是未曾明确指出汗与经隧间的关系罢了。以此类推,敛肺、缩便、固精、止崩、涩肠都可使用龙骨、牡蛎的道理也就迎刃而解。本方实以育阴为主,潜阳为辅,兼顾气虚,又可称为育阴潜阳法。原著虽谓心气虚则心中震,其实只有一味甘草补气,力量微薄,用时加入人参,才能力挽狂澜,脉见虚大欲脱,更不可少。这种结构也体现滋阴救脱法则。

【应用】以热病后期,阴津被劫,心悸舌干,汗出脉虚为其辨证要点。因其体现育阴潜阳法则,故可借治热病后期,阴虚阳亢,头目眩晕;因其方中阿胶有止血之功,龙骨、牡蛎有固涩之效,亦可借治妇女阴虚血崩;若加人参,亦可借治阴竭阳脱的虚脱,治疗心悸、汗出,虚脱病位在心;治疗眩晕、血崩病位在肝。

【歌括】

温病条辨救逆汤,炙草白芍干地黄,

麦冬阿胶滋阴血,龙牡之功在潜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蒲辅周经验良方——冠心病方(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心阳虚烦躁证:心悸心烦身躁,胸闷汗出,乏力,或失眠,
论加减复脉汤
太阳病总结
郁阳暴伸,另一个吴鞠通未能领会吴又可的点
温病学(刘景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