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清政府彻底平定准噶尔部并成功收复新疆的那段历史!

从明朝以来,准噶尔汗国一直是中原帝国的威胁,它还叫“西蒙古”、“厄鲁特”等。

准噶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南可控制西藏,向东可统一东蒙古,因而关系到大清西部边疆的稳定。大清如果不能控制准噶尔,东蒙古就不会安宁。没有了东蒙古的安宁,北京也不会安定。

明末清初,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制定了统一天山南北,再东进,统一整个蒙古族,最后灭亡满清,恢复昔日大元基业的宏伟目标。这个计划野心勃勃,像成吉思汗一样建立庞大的帝国,一直都是大多数蒙古人的梦想。

但噶尔丹生不逢时,遇到了雄才大略的康熙,而大清也才入主中原不久,军队的战斗力仍非常强。那时,蒙古人分成几块,康熙的政策是分而治之。当时,康熙笼络和控制了北方的喀尔喀蒙古,支持它和准噶尔汗国对抗,充当战略屏障。这种策略导致噶尔丹无法东进,无法统一蒙古,也不能对抗大清。接着,康熙两次御驾亲征,举全国之力与之较量,均大败噶尔丹。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噶尔丹抑郁而亡。但其继承者很快又让西蒙古强大起来,继续与大清帝国对抗。雍正九年(1731年),大清军队和他们在蒙古地区和通泊大战,结果清军惨败。第二年,准噶尔汗国乘胜继续向大清这边进兵,幸亏喀尔喀蒙古拼命抵抗,阻止了准噶尔人。

这场战争双方虽然握手言和,划定了边界,带来了20年的和平,但准噶尔汗国一直虎视眈眈,随时会向大清帝国进攻。有人说那时他们就像狼群一样威胁着大清,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就立即会向大清的咽喉狠狠咬来。

乾隆登基后,时刻关注着准噶尔汗国的动向。早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准噶尔汗国有1000多户牧民归顺了清朝。乾隆赏给他们许多牲畜、土地,并从他们嘴里获得大量情报。乾隆得知,这时准噶尔汗国的首领策凌病死了,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汗位,大打出手,导致汗国四分五裂,力量衰微。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有1万多西蒙古人脱离了准噶尔汗国,投奔大清,也被乾隆接纳了。

掌握了很多关于准噶尔汗国的情报,乾隆做出决定:对准噶尔汗国发动战争,大举进兵。这个决定遭到很多大臣们的反对,但乾隆审时度势,认为如果不趁此有利时机出兵,一举消灭准噶尔汗国,不仅大清,西藏和东蒙古都将受到威胁,永无宁日。

乾隆认为,此时准噶尔内部分裂,而大清经过三代经营,国力强盛,胜利十拿九稳,出兵很有把握。至于后勤方面,乾隆认为,可让士兵自带两个月的口粮,其余的都在沿途取之于蒙古牧民,采取“因粮与敌”的办法,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沿途抢掠。

经过乾隆苦口婆心的说服动员工作,朝廷大臣们的思想统一了,大清走上战争轨道。

第一次出兵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2月),乾隆两路大军加上后勤民工共约8万人向准噶尔汗国进军。当时一个清军士兵配备了3匹战马,一共15万匹马,还有骆驼1万峰。

乾隆以准噶尔降将阿睦尔撒纳为先锋,浩浩荡荡,杀向准噶尔地区。此时,准噶尔汗国正逢内乱,人心厌战,清军一到,许多部落在头人的带领下,纷纷闻风而降,在数千里沿途,清军未遇到任何抵抗。

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准噶尔汗国首领达瓦齐无心抵抗,率1万多人逃到伊犁,清军穷追不舍,把他抓获,押送到北京。

到北京后,乾隆为表示要怀柔准噶尔人,决定释放了达瓦齐,不仅把他封为亲王,入了旗籍,还在北京给他划了一块地。先锋阿睦尔撒纳则留在当地,与伊犁将军共同管理准噶尔人。

但阿睦尔撒纳并不安分,见清兵主力已退,萌发了做准噶尔新汗王的野心。平定准噶尔部后,乾隆准备把准噶尔人分成四部分,分而治之,但阿睦尔撒纳却提出,要当四个部落的首领,这就不是分而治之了。乾隆当然不同意这种想法,于是,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阿睦尔撒纳杀死清军官兵,自立为汗,决定造反了。

不得以,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2月),乾隆只好第二次出兵,目的是剿灭阿睦尔撒纳。但清军第二次出兵时,准噶尔人四分五裂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没有人再迎接清军。而清军还是采取“因粮于敌”的策略,士兵沿途夺走了牧民的牲畜、粮食,使大批百姓饿死,这种做法遭到喀尔喀蒙古、准噶尔人的强烈反对。包括喀尔喀蒙古在内,许多牧民百姓纷纷起来反抗清军。加上清军屡屡错失战机,阿睦尔撒纳一再逃脱,第二次用兵没能达到战役目标,只得撤回了。

乾隆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迅速采取了措施。他写信给喀尔喀蒙古首领,表示道歉和抚恤,许诺给他们很多利益,从而安抚住喀尔喀蒙古,扫除了后顾之忧。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3月),乾隆第三次出兵。这次,乾隆放弃了“因粮于敌”的做法,调集大批粮草,运到前线。而这时,经过连年战乱和饥荒,准噶尔人疾病流行,穷困交加,军队也毫无战斗力,根本不是清军对手。清军所到之处,都能迅速取胜,阿睦尔撒纳走投无路,逃到俄罗斯境内,后来病死于俄国。

西域彻底平定后,乾隆将这块1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纳入了大清王朝的版图,并将其命名为“新疆”,这个名称也有“新附旧疆”之意。

乾隆平定“新疆”历时三年,花费了几千万两白银,三次进兵,折损了多名大将。战争中,准噶尔四部中只有杜尔伯特部第一次投降后,一直忠心耿耿,其他三部均屡降屡叛。深思熟虑之后,乾隆决定:对准噶尔部蒙古人,除了已经迁入内陆的杜尔伯特部,“总以严行剿杀为要”。

这实际上是一道种族灭绝令,这道命令下达后,许多准噶尔人被杀。据记录,几十万户准噶尔人中,死于传染病的大约百分之四十,逃到俄罗斯、哈萨克的有百分之二十,被杀的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除了一些妇女、小孩被掳走当奴隶外,准噶尔人所剩无几,作为一个种族已经不存在了。

乾隆夺取新疆后,北疆成了一片“旷地”,于是,乾隆在北疆实行了屯田。他调来了“兵屯”、“民屯”、“犯屯”和“回屯”。“兵屯”以满族绿旗兵为主;“民屯”和“犯屯”以汉族农民和犯罪官员、家属、其他犯人为主;“回屯”的主要构成成份是回民。

有人认为,新疆汉族人来得比较晚,其实这没有历史依据。北疆现在所有的民族中,最早的居民应该是满族人、汉族人和回族人,汉族是来北疆最早的民族之一。

为了填补空白,乾隆除了从内陆移民外,让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喀尔喀蒙古人、察哈尔人、东干人,甚至有来自满洲的锡伯人和高丽人也来到新疆。十多年后,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也被安置在这片土地上。

乾隆平定新疆之后,在南疆的广大地区仍保留了原有的“伯克”制度。“伯克”是突厥语“财主,贵族”的意思,也可以译成“巴依”。这些“伯克”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封建领主,国产动画片《阿凡提》里,那个非常贪婪的“巴依老爷”,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低级“伯克”形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军入疆(六)汗国的崩溃
UC头条:乾隆远征准噶尔部:西北边疆统一之战,失而复得即为“新疆”
这块乾隆御笔“四文合璧”碑,是为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而立
清军入疆(三)额驸策凌的复仇
爱新觉罗·玄烨
新疆:大小和卓之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