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虚阴火可致牙痛

【案例实录】

王某,女,55岁。2010年1月10日初诊。

反复牙痛,伴牙龈出血、萎缩5年。体瘦,大便偏干,劳累后有肛门下坠感。纳欠佳,眠尚可。舌质暗红、舌苔白、脉细弦。处方:党参9g、生黄芪15g、苍术9g、当归9g、陈皮9g、升麻3g、柴胡3g、黄柏12g、鸡内金12g、全瓜蒌15g、炙甘草3g,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2010年1月14日二诊。诸症好转。舌质暗红、舌苔润、脉缓。处方:生黄芪15g、苍术12g、陈皮9g、升麻3g、柴胡3g、鸡内金15g、瓜蒌仁15g、炙甘草3g,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2010年1月19日三诊。症状平稳。舌质暗红,舌苔白润,脉缓。处方:上方加蔓荆子3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2010年1月25日四诊。症状平稳。舌质暗红、苔心薄腻、脉缓。处方:上方加姜半夏9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2010年1月28日五诊。近几日胃脘不舒,咽喉欠利,余无不适。舌质暗红、舌苔薄腻、脉细弦缓。处方:姜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枳实9g、竹茹9g、焦神曲12g、桔梗12g、炙甘草3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药后无不适,停药。

【案情摘要】

这是2010年1月份的病案。患者反复牙痛,时间较长,经常牙龈出血,并且还伴有牙龈萎缩。

身体偏瘦,大便偏干。干点活儿就感觉肛门下坠得厉害。舌苔是白的,脉摸起来有点细弦的感觉。整体上还是考虑气虚,于是老师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

本案讨论时,高建忠老师的学友张英栋老师也在现场,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段精彩的讨论。

以下为便于记录和理解,将高建忠老师的对话简称为“答:”,张英栋老师的对话简称为“张:”。

【思辨现场】

问:本案首诊处方用补中益气汤及其药物加减的意义?

答:在李东垣的方剂体系里,补中益气汤的应用特别灵活。

在这张处方里面,由于考虑到舌苔有偏腻的趋势,所以没用白术而用了苍术,在这个基础上考虑有点热,有点阴火,于是加了一味黄柏。

问:哪些症状可以判断为阴火?

答:从牙龈出血、牙疼等症状来判断。因为这儿考虑到阴火的问题,所以加了12克黄柏,又考虑到大便干的问题,所以加了12克鸡内金和15克全瓜蒌。

基本上就是补中益气汤加1味泻阴火的药和2味通肠腑的药。

问:二诊守方继进的原因是?

答:吃了3剂以后,症状好转。

李东垣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的这些方剂,用上以后只要感觉吃比不吃强,甚至患者来了说,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就认为辨证是对的。

问:李东垣的方子和张仲景的方子在使用时有什么不同?

答:李东垣和张仲景的方子是不一样的,张仲景的方子吃上就该立竿见影,如果不见效,那有可能是用错了。

而李东垣的方子,只要不坏事,即使不见效,也有可能是对的。吃上感觉好一些,于是就继续用。

问:二诊的“苔润”提示什么?

答:到二诊时看到舌苔有偏腻的趋势,于是记录了“苔润”,在这已经看出了舌苔有向腻转化的趋势。

前面记录的是“苔白”,苔白不是薄白。在我的记录里白比薄白稍微多一点点。于是在首诊和二诊的时候都选择了苍术而不是白术。

问:三诊处方仍能感觉到您在从辨证的细微处斟酌应对湿邪的用药?

答:是的。

继续往下走,到了三诊,仍然没有记录“腻”,而是记的“白润”。“白润”实际上已经接近于薄腻了。

在这张方子里面没有用党参,是因为不想让这个舌苔继续腻下去,所以把党参去掉了。

苍术由9克变成12克,是想加重它化湿的力量,同时把当归也去了。考虑到阴火不太明显,就把黄柏也去了。大便仍然干,所以鸡内金和瓜蒌仁均用15克。

考虑到肛门有下坠的感觉,于是轻轻地加了3克蔓荆子。

问:蔓荆子用3g并非您的常用剂量?

答:对。我一般很少用3克,9克用得比较多。

在这张处方里,考虑到升麻3克,柴胡3克,所以蔓荆子也用了3克。这样调过来,仍然是补中益气汤的一个加减方,并且吃了以后感觉还可以。

问:四诊加姜半夏也是针对湿邪?

答:从1月19日到1月25日,继续往下走,到了四诊。

病情平稳,但是这次舌苔从苔心来看,有点多了。于是就在前面方子的基础上加了9克姜半夏。姜半夏在这里还是走中焦,起到化痰祛湿的作用。

张:你从前三诊就已经考虑到舌苔可能变腻,最后她还是表现出了苔腻,那么从内在的病机角度来讲,在这一系列的治疗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答:苔腻提示有湿邪的产生,而湿邪的产生提示脾胃的功能在这儿有问题了。

张:也就是说,在这里用补中益气汤对脾胃的照顾还是不够?只是照顾到升了?

答:不是,它主要是照顾到正虚了,但是对邪实这一块照顾得相对少一些,苔腻属于邪实。

1月28日五诊来的时候,患者说胃有点不舒服。与此同时,前面提到的牙痛、牙龈萎缩、大便干、下坠感等症状基本上缓解得已经差不多了。

只剩下单纯的胃不舒服,伴有嗓子不利索,其他问题都不大,那就转过来化痰和胃。

本来化痰和胃用二陈汤就可以了,但是考虑到女性患者,考虑到精神、情绪等因素,于是没有用二陈汤,而是用了温胆汤。

因为胃不舒服,所以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了一味焦神曲来消食、温中,有咽喉不利,则加了一味桔梗来宣肺、利咽。

张:到这儿为止,可以说前面的治疗告一段落,治疗的侧重点从正虚转移到邪实上来了。

答:是的,前一阶段的治疗告一段落。

从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类方转到枳术丸类方上来,等于是由扶正转为驱邪了。

我们看前面的治疗,一开始连白术都不用。

补中益气汤里已经有了参、芪,再配伍白术恐怕会增加舌苔,因此以苍术代白术。

到第二张方子时索性把党参也去了,从一开始就惦记着舌苔有向腻苔转化的趋势。即便如此,她的舌苔最终仍然腻起来了。

张:如果是用温胆汤的话,你这张方子里面缺生姜。

答:我用温胆汤很少用生姜。

张:为什么很少用?有人这样讲,说温胆汤之所以叫温胆汤,重点在生姜上,因为原方生姜的量特别大。

答:我这儿用的温胆汤和原方温胆汤的主治已经是两回事了。

我所用的温胆汤就是一张治疗痰气瘀滞的方子。已经和“胆”没有任何关系了,更多走的是中焦!

张:以治痰气为主?

答:痰气瘀滞。

张: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如果是着眼于中焦的话,那么痰和湿,它们的区别在哪儿?

答:痰一般多考虑胃,湿一般多考虑脾。

【医案拓展】

1. 关于本案的“阴火”

老师在《李东垣笔下的“热中”——解读阴火》一文中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阴火的成因。

根据阴火的治疗原则我们可以倒过来思考,补中益气汤体现了“补其中,升其阳,泻其阴火”的治疗原则。

阴火是在中焦气虚的基础上,清阳不升、阴火上冲的一种病理状态。

中焦如果被正气所占据,则无虚可言,阴火也不可能乘虚而入。其病机根本在于中焦之虚。

老师在《读〈内外伤辨惑论〉》一书中也提到,说“补中益气汤只体现了补中、升清两大治则。如加上黄柏、生地等药泻阴火,则三大治则得到完整的体现。”

在本案中,患者在中焦气虚的前提下,出现了“牙龈出血”、“牙痛”等症状,于是将其定位为阴火而非其他的火。

处方时加用一味黄柏,完整地体现了补中益气汤的三大治则。二诊得效后,为防止其苦寒之性对脾胃的影响,遂去而不用。

如此,是否可以解释李东垣先生在补中益气汤中没有加入黄柏的原因。为防止后学者教条于补中益气汤的三大治疗原则,于不当用之时不知去掉黄柏,故原方刻意回避此药,而于方后加减中将其作为泻阴火之药载于书中。

2. 在照顾正虚的基础上要对痰湿保持高度的敏感

如本案中,老师说“舌苔腻提示湿邪的产生,湿邪的产生提示脾胃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虽然老师在一开始就时刻在提防湿邪的产生,每一诊都着重关注舌苔的变化,但是随着诊疗的深入,湿邪还是逐渐地产生了。

我们看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老师针对舌苔、湿邪均在处方上做出了相应的加减:二诊的苍术加量,四诊加姜半夏等,处处在对湿邪设防。

细微之处还原了中医的临床思维,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系苍生,退休老中医将40年宝贵经验和盘托出(上)
老中医经验
两个益脾胃的方子,一个补气,一个祛湿
诊余杂谈(四十四)脉象浮弦细长的一例顽固遗精
重用半夏茯苓治疗失眠
治胃病方子大全,不同症状用方不同|方子较多,建议胃不好的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