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孩子学习方法:预习,开启学霸模式(下)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预习的知识和基本的方法。在预习的时候,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科,采用适合学科特点的预习方法,才能更有效率。

数学

大多数孩子对数学预习,是无从下手的,认为课前预习主要是针对语文课的,对数学则总觉得没什么好预习的。很多老师也放不开让孩子预习数学,担心他们先知道结论,就不再按照思路深入思考。其实这样的担心没有必要,数学需要多方位多角度锻炼思维,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之后,还要培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习惯和能力,有足够的深入学习和拓展的空间,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如果能够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一步一步指导孩子进行预习,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对于提升孩子的数学兴趣,培养数学思维很有帮助。

孩子在小学阶段,是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有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比较晚,这不代表孩子没有数学天分,也不预示着孩子将来数学能力差。

比如有的低年级的孩子,在回答“你家里有爸爸妈妈,还养了1只猫,那么你家里有几口人?”这类问题是,简单地把数量相加,得出“4口人”的答案而被笑话“数学太差”,极大地打击了数学的自信和积极性。其实,这只是孩子暂时缺少分类方面的训练,简单通过几个练习就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通过科学有效的预习,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能力暂未形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启发和练习,能让孩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更平顺,提高孩子在数学方面的自信。

1.阅读教材

数学思维决定孩子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而阅读数学教材的过程,就是启发和运用数学方式思维的过程。

先粗读一遍教材,领会基本大意,然后进行细读。细读的时候,可以用彩色笔在课本上初步勾画出重点、难点和疑难问题。

2.积极思考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积极进行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

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大致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

比如,预习“角的初步认识”,可以引导找找生活中的角,比如桌子、钟表等等,然后说说这些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通过这些结合身边的实例进行形象思考,可以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

对于计算和解题类课程,要注意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思路、方法解决问题,以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启发孩子思考“你还能怎样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你能发现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吗?”等类似问题。

对于动手类课程,要启发孩子用更形象的方式来理解数学概念,比如加减法的进位和借位,经常要小木棍或者加法蛇来表示数量。在操作过程中,把每10个木棍分别捆起来,或者10个珠子一条蛇,代表1个10位数,能更形象地接近所代表的数学概念,更容易理解。

3.知识梳理与记录

预习时无论是尝试推导公式,还是做例题,都有助于提升孩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卡壳”了,要看是新知识没弄懂,还是旧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没学好,后面也没法学下去,预习能够帮助孩子及时发现前面所学知识的漏洞。当发现孩子有知识漏洞时,不要责怪孩子学习不用功,而是要帮助孩子认真地把不懂的内容弄清楚。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积极思考,而不是回避问题。

做预习笔记的时候,把概念、公式等写在一张纸上,试着找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和过去学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上课听讲,增强孩子听讲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4.试做课后习题

适当地做一些课后习题,能够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巩固、深化知识系统。但是这一步骤,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做做,如果学习任务比较紧可以不做。

预习的目的是熟悉、理解知识,并不是要求在这个步骤完全掌握知识。所以,即使做了课后习题,也不强调一定要做对,只是快速反馈一下预习效果。会做说明预习效果好,不会做的话标记下来,课堂上好好听讲就可以了。

语文

语文预习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想做好也不容易。很多孩子预习的时候只是简单浏览一下课文,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词汇是否丰富,是否有语言逻辑,是否有丰富的思想,是否有一定的文采,决定了表达能力的强弱,而这些,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得到很好的锻炼。

1.粗读课文

通读侧重于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提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具体信息。在读的过程中,把生字、生词,和看不太明白、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通过查字典、向父母求助等方式弄明白,以便能够顺利读懂。

2.细读,理解课文

细读过程中,需要孩子运用归纳、总结、分析、推理和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并且提出问题,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问题可以是孩子自己提出的疑问,也可以是课后练习中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背景知识,也可能是语法、表现手法方面的,只要孩子提出来的就可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即便觉得可笑或者离谱,也不要做负面评价,以免打击孩子主动思考的积极性。通常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提问题的能力就会快速提高,会很快提出很多有深度的问题。

提出问题,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理解课文的过程。

3.预习记录

粗读、细读的过程,最好有个提纲,记录提取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填写预习记录的过程中,孩子把头脑中朦胧的认识转换成清晰的文字表达出来,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结合预习记录听课,能让孩子知道该重点听什么,也有利于反思预习中的问题。比如,当老师讲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孩子就可以和自己预习时总结的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觉得老师总结的好,那么是好在哪里;如果觉得自己总结的中心思想也很恰当,但是和老师区别很大,那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就能掌握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和一些基本规律,提高自学能力。

英语

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除了大量时间的浸泡,基础训练也很重要。

对孩子来讲,基础部分主要是音标和单词,每个音标、每个单词都要反复阅读,越重视细节,越能够顺利地听说读写。

1.朗读

鼓励孩子大声朗读,首先朗读音标、字母、单词和句子,这些基本知识掌握之后,再开始朗读课文。

大声朗读更有助于记忆,朗读的时候“发声”和“耳听”这两个因素同时作用,对大脑的刺激比默读强很多。朗读的时候也是在训练口部肌肉形成记忆,坚持下来才能“脱口而出”。

每天模仿音频的发音和节奏大声朗读,英语的节奏就会逐渐渗透到头脑深处,逐渐形成一条大不相同的记忆回路,孩子就有了语感。

预习时不要求能够把课文背诵下来,但是要多练几次,能够比较流利地朗读。还要扫除里边不懂的单词造成的理解障碍。这样听讲的时候,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老师讲解的语法结构、习惯用法等方面,提高听讲效果。

2.听力

朗读之后,可以在其它碎片时间让孩子多听几遍,这样不同场景下的刺激,能够让孩子更能仔细发现和体会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的细节。

3.书写

在孩子朗读之后,或者听几遍之后,尝试默写一下。书写不但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而且在写的过程中,大脑的唤醒水平更好,对细节的记忆更深刻。不管是音标,还是单词、句子,能够写下来才能运用自如。


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所作的准备工作,让孩子在课堂上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预习不是提前学习,如果是提前学习,孩子在课堂上处在学习的舒适区,学习兴趣反而不高,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要适度,让孩子在上课时处在学习区,对上课有期待、有信心,学到或者巩固新知识有成就感,体会到能力提升带来的自我效能感,爱上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知道重要,却又是最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魏书生12个学习好习惯之四
关于“预习”的干货,保证你看完有所收获!
2018郑州小升初暑假规划重点:让孩子新初一开学就能赶超同学
二下预习,我计划这么做
【教子心得】“老师说的”的茫然与困惑--兼谈英语学方法
做好预习复习,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