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道不在深山,而在闹市

先修“性”还是先修“命”?

天地未生之时,先有性。有了性才有气。因此,性是天地之心,气为天地之体。

假若把气比作是居住的屋子,把性比作这屋子的主人。找到了这个屋子的主人,自然能寻到屋子。这就是所谓的“见性明心”。

注①(本篇小编就不再谈如何修炼之事,如果需要了解可以看看置顶的第一篇文章,那篇主要讲的是如何炼气炼气。)

不同见解(一):如把比作屋子,把比作主人。初学道之人,如不寻到屋子,怎么才找到主人呢?在我看来,要寻到主人,先要寻访主人所居住的屋子,访到了屋子,守着屋子自然会遇到主人。

不同见解(二):有不少修行之人就是寻到了屋子却也不认得主人,或是主人近在眼前都不识。所以,还是以见性为上乘。

​小编也同意一、二的两种说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道家讲究的是“性命双修”,一味的讲“修性”而不“修命”这是也是修行的弊病。所以在“炼性”的同时也不要落下养气炼形的功夫。这就好比到了年老色衰,虽然寻到主人,可是屋子已经损坏,到最后主人也没有落脚之处了。寻“性”与寻“气”两件事并不冲突,两件事一起抓。形固,气全,最后性见了,岂不美滋滋。

静心

有道友认为打坐就是寻一处安静的地方就可以了,所以大多都往深山求静。

岂不知声静不如身静,身静不如心静,心静则万声俱忘,则万声俱寂。若心不静,即使坐在深山之中,虽然没有一点声音烦扰你,但你的心却还在万声之中,并未跟随你的身体进入深山。

所以,修道修心不在寻一处静地,而是在纷纭扰攘红尘中去寻。如果不在群动之间又如何能知道心的“根病”在哪里呢?时时刻刻秉持戒律修行不要怠慢,在群动之间磨炼心,自然修得一切动静之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励志修养对联5
《画斜红》三百十三、恐守执
【励志】 【修养】 对联 (四)
有酒,有故事,便是最好的人生
老骥《新作选》 | 云起时《律诗十首》
箧中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