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腰椎手术失败:原因探讨及处理技巧大起底(内附经典案例)!





腰椎手术

腰椎手术在脊柱外科属于非常常见的手术,但并不是每一例都能成功,在临床总能碰到一些腰椎手术失败的案例,据统计:

  • 美国每年15%的患者初次手术后症状没有缓解;

  • 初次手术症状缓解率85%;

  • 二次手术症状缓解率50%;

  • 多次手术症状改善率持续下滑。


病例

基本信息:患者赵某,男,39岁,因L4/5、L5/S1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于2008年9月13日收住某医院,行L4/5、L5/S1髓核摘除,L4、L5椎板截骨回植术。

辅助检查:

术前MRI:

术前CT:

术后原有症状消失,但出现腰痛,尤其在活动时明显,且活动时感觉腰部有弹响感。术后7个月时,CT及X线片显示回植椎板未愈合。

截骨术后CT:

术后7个月(2009.03)再次入院,行未愈合椎板摘除、L4/5、L5/S1间盘切除,钉棒内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椎间所植骨质为取下的L4、L5椎板碎骨块。

钉棒CAGE术后:

第二次手术后,患者仍感觉有腰部疼痛不适,活动时有弹响。术后1年左右,影像学检查示L4/5、L5/S1无明显融合征象。当地医生考虑弹响可能与钉帽,第二次术后18个月(2010.09)再次住院第三次手术,行钉棒取出,术中发现S1左侧锁帽松动。

虽然取出钉帽,但病人症状并没有缓解,术后仍存在腰部弹响,且活动时疼痛明显,腰部广泛封闭后疼痛可缓解,但2-3天后复发。复查CT、MRI、CR发现L4/5、L5/S1没有明显融合征象。

钉棒取出术后过屈位:

钉棒取出术后过伸位:

钉棒取出术后:

患者卧床时无任何症状,但腰部活动时即产生明显疼痛,通过腰椎动力位拍片、CT,考虑L4/5、L5/S1未融合。2011年10月转入我科,讨论后认为疼痛最可能原因是术后下腰椎未融合。未融合的原因:植骨床的处理不彻底、金属Cage的应用。

手术方案:前路Cage取出 椎间植骨融合。

术后4.5年:


腰椎手术失败再手术极具挑战性

病史长而且复杂;

病历记录和影像学资料欠缺;

缺乏客观的体征;

与正常的退变区别十分困难;

病人的期望值高;

心理障碍和社会问题。

腰椎手术失败应对策略

腰椎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 术前

  • 术中

  • 术后

治疗评估:脊柱评估,非脊柱评估:

  • 病史

  • 体格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其它检查

再手术选择:

  • 后路

  • 前路

  • 前后路

(一)术前: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

错误诊断:腰腿疼症状的真正病因 ???

  • 腰围、椎间盘造影、椎小关节封闭

患者术前评估不充分;

节段或侧别判断错误;

  • 完整的病史、查体、影像学资料

其他因素:

  • 心理问题

  • 社会问题

  • 法律纠纷

  • 经济困难

1.诊断错误:

病例:

基础信息:男,62岁

主诉:双足自觉持续发胀不适,行走加重

L4-5腰椎管狭窄↔症状?

2003年某医院行L4/5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但术后症状并无任何改善。

术后CT显示椎管无明显狭窄,内固定位置良好,减压彻底,并不能是说明手术有问题。

术后MRI显示神经并无受压

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2.术中:早期失败

特点:术后症状未缓解或者短时间内出现新的症状

操作失误:

  • 神经损伤,血管损伤

手术节段错误;

手术不彻底:

  • 残留游离的椎间盘、骨块

  • 减压不充分

  • 硬膜外血肿

其它:血管源性脊髓损伤,再灌注损伤

节段错误:

病例:

基本信息:男,32岁,L1骨折

节段错误:L1

术后出现大小便失禁,操作失误?

从下图钉帽位置可以看出放置位置错误,这不仅仅说明是手术技术的问题,也有可能跟当地医疗设备没有跟上有关,比如没有透视装置、透视设备。

3.术后:中晚期失败

  • 椎间盘突出复发

  • 融合失败

  • 内固定失败

  • 腰椎不稳定

  • 腰椎管狭窄

  • 晚期感染

  • 硬膜外瘢痕

  • 蛛网膜炎

(1)椎间盘突出复发

病例:

基本信息:患者,女,48岁。主诉:腰痛5年,加重伴右下肢麻木疼痛半年

查体:腰部压痛,向右下肢放射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 ),10°。右外踝、足背外侧感觉减退,拇指跖屈肌力4级。左下肢正常。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

在某院行单纯髓核摘除术,术中见髓核脱出至神经根前方。术后症状仅缓解一周,后出现右下肢疼痛麻木,程度同术前:骶管封闭,症状暂时缓解出院。出院2月,患者出现右侧臀部疼痛/麻木,并逐渐放射至右下肢,持续加重。再次入院。体征同上次入院。

选择翻修术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术中自神经根管内取出纤维环组织,自硬膜腹侧以及L5神经根腹侧取出游离髓核,康复出院。

危险因素:

  • 椎间盘突出类型

  • 椎间盘退变程度

  • 手术技术

  • 遗传,性别,年龄,体重,职业

RLDH治疗对策:

保守治疗:症状较轻

再次单纯间盘摘除

  • 硬膜外粘连轻

  • 脊柱稳定

再次间盘摘除 内固定 融合

  • 硬膜外粘连较多

  • 关节突切除

  • 稳定性差

  • 多次手术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2)腰椎滑脱术后融合失败:

案例:

基本信息:女,47岁,L5滑脱,在外院行腰椎融合和内固定治疗。

通过检查发现钉帽出现断裂,Cage出现退出的状态。

二次手术:初步考虑从后路做钉帽的固定,从后路把Cage取出,但术中遇到很大困难,发现瘢痕很多,神经根分离、解剖分开,分离不是很清晰,由于害怕神经根损伤,于是又将Cage打回椎间隙,只单纯做了钉帽内固定。

考虑到手术没有达到融合的目的,于是选择做了第三次手术。考虑从前路做Cage的取出,椎间隙的处理,取出剩余的髓核组织、软组织。

术后3年可以看到钉帽位置良好:

目标:已达到良好的骨性融合

融合失败:翻修结果

Kim:55%翻修患者疼痛和功能有改善;

内固定器械(Zdeblick):

  • 不用内固定融合率:65%

  • 半坚强内固定器械:77%

  • 坚强内固定融合率:95%

翻修手术主张使用内固定器械以提高融合率;

腰椎内固定系统虽可提供良好的即刻稳定性, 但远期腰椎稳定性主要依靠腰椎融合, 任何妨碍腰椎融合的因素都将增加腰椎手术内固定失败的可能性。

(3)腰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

  • 手术的基本技术,如置钉及cage安放位置不满意;

  • 植骨床的处理及植骨的方式;

  • 腰椎疾病的种类;

  • 病变及处理节段的多少;

  • 内固定物的设计缺陷;

  • 患者自身因素,如患有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植骨床的处理及植骨的方式:

  • 不能过分依靠内固定,忽视骨性融合,特别是忽视植骨床的处理;

  • 植骨床需处理充分,将终板尽可能刮除,暴露骨面,利于骨性融合;

  • 植骨的方式:椎间植骨、椎间 后侧植骨、后外侧植骨;

  • 融合率:椎间 后侧植骨>椎间植骨>后外侧植骨;

  • 采用椎间 后侧植骨更能加强对内固定物的保护作用。对于腰椎滑脱患者,在减压复位内固定基础上,需要做有效的植骨融合,我们更倾向行椎间植骨,最好是椎间 后侧植骨。

小结:

  •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规范手术基本操作;

  • 植骨床处理充分:合理选择植骨方式,尽可能椎间植骨,甚至椎间 后侧植骨;

  • 腰椎疾病的种类、病变及处理节段的多少与内固定手术融合的效果密切相关;

  • 合理选择内固定物,改良其设计缺陷;

  • 对于高危患者,应给与预防措施。如抗骨质疏松治疗等。

(4)固定器械失败:

早期

  • 脱钩,脱棒,椎板骨折,螺钉拔出

  • 螺钉位置错误

晚期

  • 断钉,断棒

  • 假关节形成

  • 内固定器械刺激

保守治疗↔手术?

(5)感染:

单纯椎间盘切除手术发病率:1%

后路内固定器械手术发病率:3.2%~7.2%

再手术感染危险性显著增大:

  • 手术时间

  • 暴露范围

  • 纤维瘢痕血运

评  估

1.病史:

第一次手术前:

  • 完整、详尽的病史

  • 最初的主诉

  • 原始的影像学资料

  • 手术记录

围手术期病史:全身情况,症状改善:

初次术后病史:

  • 每次疼痛缓解间歇期情况

  • 腰腿疼程度

疼痛消失持续时间:

不存在疼痛缓解期或术后症状加重

  • 诊断错误、手术选择错误、适应症错误、术中损伤

最初症状缓解,然后逐渐出现疼痛、麻木或肌力减退

  • 提示瘢痕形成

症状缓解持续时间较长并有功能恢复

  •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可能性大

隐匿性症状发作

  • 提示晚期的退变过程

2.体格检查

详尽的体格检查确定病因;

是否存在与影像学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特别注意第一次手术前后的体检差别;

  • 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

  • 术后曾缓解的神经神经功能障碍重新出现

  • 第一次手术后没有缓解的神经功能障碍?

手术失败高危因素:癔病,皮肤压痛

  • 痛觉过敏,套状神经功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

3.影像学检查:X线

  • 前次手术椎板切除范围;

  • 前次手术节段;

  • 前次手术融合情况;

  • 内固定失败:螺钉拔出,钉棒断裂;

  • 解剖结构异常(腰椎骶化,骶椎腰化);

  • 屈伸位:脊柱稳定情况;

  • 斜位:峡部裂。

4.影像学检查:CT

  • 判断椎管狭窄情况

  • 内固定器械位置

  • 融合情况(三维重建)

  • 前次手术切除范围

  • 小关节退变情况

  • 脊髓造影后CT(CTM)

  • 椎间盘造影后CT

5.影像学检查:MRI

直接显示神经结构

具有良好的对比

脊柱退行性疾病

缺点:骨赘、黄韧带、瘢痕、椎间盘等分辨率差

增强MRI(Gd-DTPA):

  • 区分复发性椎间盘和瘢痕

  • 复发椎间盘只有边缘薄层增强

  • 瘢痕的肉芽组织被增强

6.其它检查:

  • 脊髓造影

  • 核素骨扫描

  • 椎间盘造影

  •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

  •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

  • 小关节封闭

  • 腰围

总 结

  • 再次手术的效果与既往手术次数成反比

  • 第二次手术有50%的成功机会

  • 再次手术感染率明显增加

  • 再次手术脊髓和神经损伤机会明显增加

  • 多次手术更易使症状加重,而不是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OLIF(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到底微创在哪里?
腰椎间盘突出症,您最关心的30个问题
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器下沉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你一定遇到过!千万别把这个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
科学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走出“别人都说”的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