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e汽车】为啥“看衰”小米造车?


“我们有钱,亏得起”。

“造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的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所有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从2021年3月官宣造车至今的700多个日夜,雷军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为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而战斗,甚至从去年开始就相继卸任了多项职务,并在今年卸任了小米集团总裁一职,由卢伟冰继任。




然而,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激战正酣,可谓群雄逐鹿,可以说原本的新能源蓝海如今已成红海。反观,小米汽车却依然活在“谣言”与谍照中,仍然还没有实质性成果。

近段时间,小米汽车又因为营销负责人周钘的匆忙离职,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行至中场的小米造车阻力接二连三袭来:除了此次周钘的离开,此前外部一度传出“小米造车将被叫停”,后被官方辟谣,不久前还发生了内部资料泄密事件。

这究竟是好事多磨?还是冥冥中暗示的劝阻?总之,关于小米造车的舆论,已经从一开始的欢呼声变成质疑声四起,目前有部分人表现出“看衰”的心态,认为小米在造车战场上没多大胜算。
1

公开资料显示,周钘于2011年加入上汽通用五菱,此后一路升迁。2018年周钘的公开身份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的营销中心总监,2020年升任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与市场总监,此后又被升任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周钘于2022年8月正式加入小米汽车,担任小米汽车营销方面负责人,直接向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汇报。

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干了加盟仅7个月,便选择离开,这其中原因不免让人好奇。

在今年1月初,周钘还在朋友圈招聘,并在跨年夜细细回味了过去,“每一段难忘的经历,每一段成长的时光,背后都是和一群真诚热爱的兄弟姐妹打过来的!”这看起来似乎要大干一场的样子。而就在短短两个月之后,周钘就突然离开了小米汽车,这确实令人感到错愕。

据小米内部员工透露,出身传统车企的周钘并不适应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环境,与团队磨合存在问题。

虽然这个离职的原因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这还是透露出一个信号——小米的营销思路和商业模式可能与现有的汽车制造商不太一样,而且也听不太进去过来人的意见建议。这些不同势必会造成分歧,目标不统一。




营销负责人的离职是小米汽车A面。但B面是:伴随着首款车型将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营销和造势肯定少不了。所以,在营销负责人离职之际,小米汽车也在加快相关人才招聘的步伐,为新车发布做准备。




据小米内推网站显示,小米目前正在招聘汽车市场策略总监、汽车新媒体营销总监、汽车公关总监等职务。根据职位描述,汽车市场策略总监需要负责挖掘梳理品牌、产品的传播逻辑与卖点,制定符合小米汽车的市场策略;汽车公关总监需要负责制定完整的小米汽车公关传播策略。




另外在第三方招聘软件上,小米汽车也发布了公关/品牌专家、政府关系专家、市场策略经理、展厅讲解员等大量跟营销公关相关的职位。在薪资方面,公关/品牌专家的月薪是4-7万元,市场策略经理月薪是2-3.5万、15薪,政府事务总监月薪是2.5-4.5万、15薪。

一边是入职不久的营销负责人因理念不合而离职,一边又是大举招聘有汽车经验的人才,这样的举措或多或少给小米造车又蒙上了一层神秘阴影。
2

事实上,除了营销层面关键人物离职之外,外界对于小米造车一直存在的一层担忧是,小米汽车的定位。




此前,雷军发起的一场关乎“你希望小米汽车第一辆车大约是什么价钱?”的投票。

结果,有近七成的人希望价格不要超过15万元,仅有不到一成的人选择了30万元以上。这一结果非常符合小米手机高性价比的定位。




但这些“米粉们”可能要失望了,结合曝光的试验车谍照以及相关消息显示,小米首款车型MS11预计将会搭载固态Lidar技术,车顶配备一个远距离高线束主Lidar,左右翼子板以及车尾两侧斜面分布了4个短距离固态Lidar,加起来就是一套5 Lidar的组合。

再加上MS11还有可能采用800V高压平台、260kW的电桥、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高通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和英伟达Orin X芯片。

用这样一套豪华的硬件阵容,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地缩短小米与其它新势力的距离,坏处也显而易见,小米汽车可能会高于习惯了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米粉”的期待值。

试想一下,特斯拉Model 3不过才20万元出头,且还有降价的空间。小米汽车将价格定到26万,在意性价比的“米粉们”到底如何选,怎么选?恐怕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所以,虽然小米自称拥有5.64亿月活用户,但其中又有多少能成为小米汽车的购买主力军呢?

而目前的外部环境已经变得更加恶劣,马斯克举起的价格屠刀令业界恐慌,除了小鹏、问界、蔚来等新势力跟进之外,就连比亚迪这种传统车企“大鳄”也开始挥舞价格屠刀,这也让原本就已经趋于饱和的新能源市场更加残酷。




而更关键的是,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增长已经开始放缓,预计增幅从去年的96.3%陡降至30%上下。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新能源车市场或许还将迎来新一轮或者多轮价格战的冲击。

在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和市场的增幅急剧放缓双重冲击下,“15~20年世界前五”,“我们有钱,亏得起”的豪言壮语,现在来看多多少少有些天真无邪。

此外,更紧急的问题则是:时不我待!当小米这边还在迟疑如何定位的时候,特斯拉却在加紧收割。3月1日,特斯拉“宏图”的第三篇章将正式发布。“秘密宏图”被视为特斯拉的一种长期规划,外界猜测,在其中会包括廉价新车型的信息。

“2023年到2025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不需要那么多公司”,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不久前表示。

而2024年才姗姗来迟的小米汽车,虽然还没上牌桌,但已经感受到了新能源市场刺刀见红的残酷现实。




所以,小米汽车准备好了吗?留给它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记者 | 安泽     编辑 | 十三叔

微信名:e汽车
新鲜资讯,内幕深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5后”段宁上任,能否挑起一汽-大众品牌的“大梁”?
内幕!奇瑞人事再生变,陈安宁专注观致和捷豹路虎?|聚焦
理想one虽有“理想”,能否笑到最后?
造车新势力,「人才」大撤退
从传统的4P营销模式聊造车新势力究竟有没有未来?
不需要公关的马斯克,李书福们为何无法做到?|汽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