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梵志《夜景》
曾梵志是一个对个人创作有着清晰规划的艺术家,经过四、五年就会进行新风格的尝试。据他自己归纳,自

  夜景 布面油画[2]

 
美院毕业以来,其创作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代表为“协和”、“肉联”系列;第二阶段即著名的“面具”时期;第三阶段称为“面具之后”,同时平行试验多种新的可能性;第四阶段的主体是被评论家称作“乱笔” 风格的作品。
 
在1999年以后,曾梵志逐渐从已经得心应手的“面具”系列中抽身而出,进入“后面具”的转型阶段,试验多种样式与倾向,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这其中包含一组命名为《我》的作品(2002年),巨大的五官充满画面,但介于有序与无序之间的螺旋形线条营造出的独特肌理,又解构了整体形象。在螺旋线之外,他还偶尔引入无规则线条,这在几乎同时的另一个以《无》为名的系列中体现得更为充分。画中的线条茫无头绪,纠结,增殖,扰乱并否弃着形象,其抽象而诡异的效果,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语言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心乱如麻”这一成语。这也就是“乱笔”风格的发轫。
 
据说,“乱笔”风格的确立还与一个偶然事件有关系。画家弄伤了右手拇指,不得不改用左手画画,运笔自然难以像以往那样拥有娴熟的控制力,因此画面的整体设计不断被一些笔误破坏,而越是试图去修改,反而又造成新的错误,这种非常态下的情况却让画家若有所悟,于是将错就错,从根本上改变了创作方式。他尝试同时用两支笔,一支在掌控之下,而另一支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只是随着第一支笔运动,从而出现很多预料之外的痕迹和线条。其整个过程既受理性的控制,又不无“顺着笔来画”的无意识律动,当二者达成某种平衡时,画家实际上完成了某种对自己成熟的表现主义风格的超越。
 
而曾梵志最终选择“乱笔”风格,显然还来自于他对于抽象艺术的青睐与修为:“我每次改变,都是从抽象的东西里体会很多,我从里面找到很多我想要的东西。我从1988年开始画抽象,一直到现在,我也画很多抽象的、不画具体的东西,不画生活中具体的情节,然后可以在视觉上改动。”说明其风格是多年艺术积淀,并经过反复思考和悉心尝试后的产物。
 
“乱笔”自2004年以来占据着画家创作的主要位置,至今已衍生出几个不同类型。在开始的革命领袖和红色符号系列里,纷乱的“线丛”像是之前螺旋线圈的进化,似乎将剪不断理还乱的革命主义情“结”外化凝固下来了;而那些与人物、动物结合的风景中,“线丛”经过了自局部全体的蔓延,由近乎草丛等植物的变体到仿佛铺天盖地的荆莽,场景也由白天转向了夜晚,但其内在的冲突、矛盾、紧张和强烈的表现却是一以贯之的。从这个角度看来,《夜景》完全是一个异数。
 
无限深沉的蓝,含义未明的黑,一线颜料堆积的高光区,一些拖着尾巴的虚实不定的白球,几条不规则的线痕,似乎还没有其他人描绘过同样的夜景。谜一样的场景是否曾真实存在?又是何时何地降临于画家的面前?或许那时他正坐在夜班飞机上,透过舷窗惊艳于广大夜色中渐已远去的城市的辉煌灯火,光的轨迹就这样掠过时间留在了记忆的画布上。抑或,它只是出自画家的想像?恐怕只有画家本人才有资格透露灵感的来源。我们只是被独特的夜景所迷惑,情不自禁地展开自己的想像罢了。
与同时期的创作相比,此画的抽象风格大异其趣。虽然也出现了莫名的线条,但却极为节制,只是用它们和近似飞白的笔触来描绘光线运动,这也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更为重要的是,画面在空寂、广大的时空中呈露出幽微、神秘的思绪,其细腻和抒情的笔致在其他作品里也极少见到。也许正是《夜景》在曾梵志创作中的这种偶然性和特殊性,才使得画家颇为偏爱这幅作品吧。[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山水,必须中锋用笔吗?
破笔乱锋画山水,傅抱石绘《听泉图》
艺术中国百家名家推荐 | 张玉华焦墨山水
黄山之影 —— 梅清
望尘楼画窗断想
如何将隶书写得生动、不刻板?方法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