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私有制起源新说

 私有制起源新说


私有制起源新说
   
内容提要: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产物。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随着奴隶制的建立而出现的。由此也就造成我国的传统的理论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私有制产生的基本原因,私有制起源于奴隶制社会制度建立的初期阶段。
但是,本人通过研究和探讨,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关于私有制起源方面的理论是错误的。

前言
一个幽灵,自降生于人类社会以后,已生存了几千年。至今仍然顽强的在人类生存的所有地区游荡。
  它虽然不能独立生存,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力量;它在人类社会中既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可谁也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它既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程中引发了无数的矛盾和斗争乃致血腥的冲突和战争,但历代芸芸众生谁也不肯轻易抛弃。
  从它产生到今天,有人诅咒它,有人赞扬它;有人坚决要求消灭它,有人极力保护它。尤其是有人举起自己的左手坚决要求消灭它,同时又举起自己的右手极力保护它。
     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今天,对于它——私有制,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了。

要想科学的认识私有制,就必须根据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古代社会的遗迹,首先探究私有制的起源。

第一节:母系氏族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人类,在争取生存和发展的进程中,首先推动了母系氏族的建立。人,在地球上产生以后,由于自身生存能力极为软弱而无力独立生存。完全可以说,人,是世界上独立生存能力最为笨拙的动物。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猛兽侵袭等方面的侵害,也就被迫组成群体,依靠群体的力量求得生存。生活资料的来源,是采集自然生长的植物果实、根茎以及猎取动物。在这个时期内,人类由于愚昧无知,在极为严重的杂乱性交活动中,掩盖着男性在人类生育繁殖中的作用,并深信生育是女性的独有功能,由此也就造成了子女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在这种基础上,人类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就推动了有血缘关系的若干个母亲带领自己的子女组成的生存相依的大家庭——母系氏族,自然的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人类社会,由此脱离原始人群阶段,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发展时期。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推动了生产活动的产生。母系氏族建立以后,人类初步进入了有组织有管理的社会状态之中,由此增强了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也推动了劳动分工的出现。初期的劳动分工,是以性别为基础的。即妇女们采集植物的果实、根茎作为生活资料,男性成员打猎。在这个时期,人们从采集和打猎中获得的生活资料难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甚至是难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妇女们首先逐步的学会了饲养动物和种植作物。人类由此进入了靠自己的劳动增加天然产物的时代。因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推动人类开展生产活动的基本原因和基本动力;而母系氏族的建立,则是人类开始进行生产活动的社会条件。
  生产活动的发展,为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随着饲养动物和种植作物等生产活动的开展,人们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资料来源,尤其是有了能够储藏的生活资料。例如,人们从饲养活动中繁殖的动物和从种植业中收获的粮食。由此也就促使人们初步结束频繁的迁徒,并在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比较适应饲养动物和种植活动发展的地区相对稳定的居住下来。而食物的增多,又为人口数量的增多创造了物质条件。但是,由于初期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也就迫使各个氏族的人口数量增多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分裂。由此在一定地区内逐步形成由一个或几个母系氏族分裂后组成的胞族部落。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推动了婚姻制度的改革。母系氏族建立以后,人们在比较稳定和有序的生活中,逐步的认识到男性在人类生育中的作用和近亲性交的可怕后果。于是,在妇女的领导下,首先开始排斥以母系为基础的近亲性交行为。如首先排斥同母所生的子女之间的性交行为,进而发展到排斥同母所生的三代子女之间的性交行为。但是,这种比以前有所进步的婚姻制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在同一氏族内部由于异母数量太少,这种婚姻婚姻制度也就无法严格进行。
胞族部落的形成,为母系氏族中的婚姻制度改变和进步创造了社会条件。在胞族部落形以后,各氏族为了排斥近亲婚姻,改而实行各氏族间的级别配婚制。即甲氏族中某个级别(辈分)的全部男子,到一定年龄后即被分配到乙氏族,成为乙氏族中某个级别(辈分)的达到一定年龄后的全部女子的共同的丈夫。在这种基础上,又逐渐进步到以女子为主男子为附的对隅婚姻制。即一妻一夫制的个体婚姻制。随着婚姻制度的进步,家庭形式,也就由血缘家庭改变为群婚基础上的伙伴式家庭形式,而后又进步到对偶婚的个体家庭形式。母系氏族社会,由此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
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推动了生产活动的扩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母系氏族社会中,由于饲养业和种植业能够为人们提供比较稳定的生活资料,也就吸引了男性成员逐步的脱离打猎活动,向饲养业和种植业的转移。由此不仅有力的推了饲养业和种植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衣物编织、房舍建筑、陶器烧制等生产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推动了种植业成为一种重要的专业生产活动——农业,并逐步的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活动。随着以农业为主的各种生产活动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第三阶段,也就出现了少量的生活资料剩余物,或者说劳动剩余物。
第二节: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内的基本矛盾和私有制的产生
生活资料的增长不能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母系氏族社会发展时期内的基本矛盾。在母系氏族建立初期,人们从采集和打猎中得到的生活资料,必然难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在这个阶段,人吃人,或将老弱病残杀死或抛弃于荒野,恐怕还会存在着。在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第二阶段后,随着饲养业和种植业的初步发展,尽管能够储存的生活资料已经出现,但仍然无力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在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第三阶段以后,虽然出现了少量的生活资料剩余物,也不过是绝对不足基础上的相对剩余罢了。以粮食为例,必定难以达到全年既能填满肚皮又有剩余的程度。而且,随着以农业为主的各种生产活动的发展,在生活资料数量和品种增多的同时,人们出于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着。生活资料或曰消费资料,它的增长不能满足人们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无疑严重的阻碍和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消费资料的增长或者说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出于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无疑是母系氏族社会发展时期内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母系制大家庭体制的束缚,决定了人们在母系氏族内部只能实行共同生产和共同消费的生活方式。在母系氏族建立初期,在生活资料的严重不足的基础上,人体生理上的第一需要——饥饿,必然会促使各个氏族成员企图多得到或私自占有一些生活资料。但是,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中和以采集为主的基础上,任何个人都无力单独生存,也没有任何剩余的生活资料供个人私自占有。而且,在母系氏族中又是内部通婚、子女共有,也使得母系氏族成为一个紧密生存的大家庭。这些经济和社会原因,必然造成各个氏族独立的占有本氏族成员得到的生活资料,并排斥其它氏族成员共同享用;而且,也决定了在母系氏族内部,只能实行生活资料共同占有和共同消费的生活方式。
  在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第二阶段以后,随着饲养业和种植业等生产活动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以及各氏族居住地区相对稳定,土地对人们的生产和生存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而且,人们在开垦和保护可种植的土地方面也付出了大量的劳动。由此也就推动了各氏族或部落对一定数量土地独立占有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和打猎、捕鱼区域的独立占有,并在相互之间逐步形成比较明确的疆界。(参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个人仍然无力独立生产和生存。而且,在氏族之间配婚制下的群婚和子女共有的基础上,大家庭体制也没有改变。这就决定了人们只能以母系氏族为单位,实行以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共同占有为基础,以共同劳动为基本生产方式,以劳动产品共同占有和共同消费为基本特征的经济体制。即原始的共产制经济形式。
在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第三阶段的初期,尽管以农业为主的各种生产活动得到一些发展,但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并未改变。而且,初期的对偶婚很不稳定,因而比较稳定的个体家庭尚未建立,大家庭体制也因此仍然存在。由此决定了原始的共产制经济体制也仍然基本上存在着。例如,“在易洛魁人氏族中,土地、工具、日用器皿、战利品,尤其是粮食,都归氏族成员共同占有。食物是在各个家庭的炉火上煮熟以后集中起来,再由女族长分给各个家庭食用。” (摘录王胡瑞《“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吗?》《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一期,第65页。)至于分散煮食的原因,无疑是她们当时还无力制造出所需要的那么大的煮熟食物的饭锅。
  在生产力发展和个体家庭建立的基础上,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内的基本矛盾,推动了消费资料个体家庭私自占有方式的产生。在饥肠辘辘之中,面对粮仓里储存的属于公有的粮食或饲养着的动物,谁都想填满自己咕咕直叫的肚子。但是,由于所储存的粮食并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全年消费需求,又必然要求每一个氏族成员都必须自觉自愿的节俭消费和避免浪费。而且,也必然要求每一个氏族成员都必须尽心尽力的参加生产活动,以图创造出更多的生活资料。但是,在劳动产品共同占有和共同消费的生活方式中,却难以避免对生活资料超度支出的欲望和行为的存在。在易洛魁人氏族中,把煮熟的食物集中起来,再由女族长分给各个家庭食用,就是控制支出和避免浪费的一种必要措施。
而且,不仅各个氏族成员的劳动能力不同,在共同的生产活动中也存在着怠隋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当母系氏族进入第三阶段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能够储存的生活资料数量增多,以及比较稳定的个体家庭建立使家庭规模缩小,或者说大家庭体制被打破,生活资料的增长与人们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就必然引起各个个体家庭之间出现争夺食物的矛盾和斗争。这种斗争最终促使母系氏族在仍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生产的基础上,首先打破消费资料共同占有制,改而把以粮食为主的生活资料分配给各个家庭,由各个家庭独立占有和自主支配。以此促使各个家庭成员自觉自愿的节俭消费支出和杜绝浪费,从而使有限的和来之不易的生活资料更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能够通过分配给各个家庭的生活资料的多少,奖励劳动能力高的氏族成员。同时,也能够减少因生活资料共同占有和严重不足造成的各个家庭平日争夺生活资料引起的矛盾和斗争。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或者说从实质上讲,在事实上“分食”制就是生活资料个体家庭独立占有制的萌芽。这是因为在未作成熟食以前,虽然属于共同所有,但是在分给各个个体家庭以后,就成为各个个体家庭的私有之物。由于生活资料在氏族内部就存在总量上的不足,也决定了分给各个个体家庭的食物也必然不足。这种不足,也就决定了一个个体家庭在食物分到自己的家庭以后,就不会再允许其他家庭的成员共同享用。
当然,在生活资料实行个体家庭独立占有的初期,在分配中必然存在根据各个家庭成员数量尤其是子女多少分配生活资料的因素。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出于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生活资料个体家庭私自独立占有方式产生的基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个体家庭的建立,是生活资料个体家庭私自占有方式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生活资料个体家庭私自占有方式的产生,具有革命性,也具有必要性、合理性、积极性,并因此而具有必然性。

第三节:私有制的产生的社会意义

生活资料或曰消费资料私有制,或者说私有制在消费资料领域中的产生,无疑是一场根本性的社会革命。
消费资料个体家庭私自占有方式的出现,是私有制在消费资料领域中的产生。所谓私有制,应当是指得到社会承认和保护的,社会中的人们以个人或个体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对一定物质资料的私自占有方式。它是社会中公共的或集体的物质资料的所有制的对立物,具有寄生性、独占性、排外性。消费资料,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自觉付出劳动创造的物质资料的两大部类(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之一。它在物质资料这个大领域内,是一个具有很强独立性的具体方面或者说具体领域。因此,消费资料个体家庭私自占有方式的出现,作为社会中的人们以个体家庭或个人为基本单位的,对一定数量的劳动产品或者说物质资料的私自占有方式的产生,也就是私有制在消费资料领域内的产生。
  消费资料私有制的产生,是私有制在人类社会中的初步产生。从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在消费资料实行私有制以后的一定时期内,由于个体家庭仍然无力独立生产和生存,因而在氏族内部也就只能仍然实行共同劳动的生产形式,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也因此在氏族内部仍然实行共同占有制。因此,消费资料私有制的产生,也就是私有制在人类社会中的初步产生。而且,它的产生对于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物质资料集体共同占有方式,是一次重大的社会革命。
  当然,在消费资料个体家庭私自占有方式产生的初期,不可能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或者说还没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建立起来。这也就是说,这种消费资料私自占有方式,还不具备现代法律意义上的权力。但是,从历史的角度上讲,称其为消费资料私有制也不为过。而且,母系氏族作为当时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对分配给各个家庭的消费资料,必然具有一定的保障措施或制度。否则,以个体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消费资料私自占有方式,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来,人们至今也只能仍然偎在母亲身边吃大锅饭。
综上所述,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中的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私有制首先在生活资料领域中产生的基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物质条件;个体家庭的建立,是私有制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二,私有制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后期。
第三,私有制的产生,既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也具有历史的必要性、合理性、积极性。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社会中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只要存在,私有制在消费资料领域中就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并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积极性。

刘志达 邮箱:kliuzhongyi@sohu.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原始社会的人类经济生活
浅析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过程
原始公社制
重磅逻辑炸弹中的原始社会私有制和共产主义依据!
男人与女人的争斗(张自然)
家庭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