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就性质而言,它是中华民族赖以长期发展、不断进步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就结构而言,它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等层面在内的完整系统;就内容而言,它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包括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汉族,藏族,蒙族、维族、回族、苗族、壮族、哈萨克族等)一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学术发展的历程而已,它是包括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和新学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实体;就学术流派而言,它是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阴阳家、兵家、名家、杂家等在内的诸子百家分途发展而又相互碰撞交流吸收的结果;就载体而言,它包括经史子集之类的典籍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就时代性而言,它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彰显时代精神的产物;就民族性而言,它是前后相继、不断发展,体现民族智慧的重要载体;就价值取向而言,它是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导向,蕴含团结统一、贵和尚中、守成创新、以人为本的一整套价值理念的整合;就历史发展阶段,是指从古至今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


那么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显著特点?笔者认为有两个,


一个是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一个是兼收并蓄,包容性强。西汉的董仲舒针对中央集权需要,尽管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但儒学并没有排除异己,一家做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三家不仅各自发展,各有传承,而且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始终是在矛盾斗争与融合渗透中发展,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历代学者大多认为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的作用,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历代的仁人君子也大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修身立人,做着出世入世的事业。


儒家:讲究持重、勤谨、正气、担当以及自省、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体现了中正做事的学问。这种心态,让人圆融通达,变得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社会精英。。


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返璞归真,涤除玄鉴,潇洒旷达,体现了机敏做人的学问。这种心态,不是一味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智慧和谋略,它既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广交人脉,左右逢源,事事畅通无阻。


佛家:主张四大皆空,慈悲宽大、包容忍让,视世间万难为无物,不怨天尤人,从自然,呈本性,体现了超脱修心的学问。有了这种心境,人就会变得豁达而坚强,远离仇恨,避免灾难,获得人生的成功。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厚重的智慧书,那么,道家智慧是最机敏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中正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简单说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儒家把我们的生命感受提升为道德境界;道家把我们的生命感受提升为天地境界;佛家把我们的生命感受提升为解脱的境界。儒家教我们有德性(如何做人、成贤成圣),道家教我们得自在(如何洒脱、不受拘束),佛家教我们能解脱(如何放下、摆脱烦恼)。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个民族能够回望多久的历史,就能迈向多远的未来。让我们呵护好传统文化的薪火,努力传承优秀文化精髓、涵养优秀文化命脉,更加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打造持久而深沉的文化自信。


我们要认识到文化自信绝不是盲目自夸,而是有其独特的有利条件的。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已经摸索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价值取向,这种思维包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创造力和无与伦比的想象;二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大量的典籍与人物事迹,这些都是发达国家所不具有的,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基础;三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文化的交融,构成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这也成为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特有禀赋。


但是我们今天也不能依旧沉迷于炫耀祖先的“四大发明”,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李约瑟之谜”和“钱学森之问”,这对我们意义更为重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绝不意味着封闭自大、不看世界,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并不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全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还包括广泛借鉴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经验、成果等多方面。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一向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不断学习吸收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对世界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释、道
儒 · 释 · 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一源三流两支五经
神农诞辰 | 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先行者
当今社会的人们如何正确的理解佛家道家儒家之一
儒、释、道三家中华传统文化之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