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8名师教推拿扳法

​摘自名师教推拿书籍

28.扳法1

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或旋转称为扳法。扳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其性质同摇法一样,也是属于被过运动关节的手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四肢关节功能障碍及脊椎小关节错缝等症。因此也可认为是一种正骨手法。本法常在摇法使用的基础上应用,在某些况下,可谓是摇法的加强手法。由于扳法力的传递比摇法更为直接,因此在使用时必须谨慎,要严格掌握扳法的适应症和手法技巧。扳法不是一个大幅度的被动运动,不能在不确定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要扳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做一个稍为加大的动作幅度。

本法在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要领,一要动作稳妥。扳法应该是一种被控制的、短暂的、有限度的、分阶段的被动运动;二要准确。要预先确定活动范围和部位,一达到目的,

随即停手;三要轻巧。每个关节都有其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运

动方向,扳时要因势利导,不能超出其生理功能,更忌强拉

硬扳,急躁从事。

本法在临床如能运用得当,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法,特别是对因颈腰椎小关节错缝所致的颈肩腰腿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脊柱侧弯、生理弧度改变以及关节错位等具有整复作用。下面向大家分别叙述各关节的操作方法。

颈椎扳法:这里介绍三种扳法。

(1)传统扳法:病人坐位,颈项放松,头略前俯。医者站于后侧方,用一手扶住其头顶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颏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左或向 慢慢旋转。当旋转到一定幅度(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一下,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此时常可听到“嗒嗒”响声。一达目的,随即松手。本法常用于落枕,项强酸痛等症。

(2)定位扳法:病人坐位,颈前屈到需要的角度。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一肘部托住其下颏部,手扶其枕部(向右用右手,向左用左手),另一手拇指按住病变的棘突,其它四指及掌部扶住患者肩部。托下颏之肘使下颏向同侧方向旋转(要注意旋转时头不能仰起来),当旋转到有阻力时,随即用力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与此同时,顶按棘突的拇指要协同使劲向对侧推动,此时常可听到“嗒嗒“响声,同时拇指下有棘突跳动感。本法适用于颈椎病、颈椎错缝、颈椎生理前凸消失甚或颈椎后突等。

(3)仰卧扳法:患者仰卧,头颈部伸出床外,助手扶住患者双肩,与医者相对用力。医者一手托住枕部,拇指顶按第二颈椎棘突,另一只手扶住其下颏,用力拨伸,再使颈椎旋转到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有控制的稍为增大幅度的扳动,顶压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此时可听到“喀”的一声或有拇指下棘突的跳动感。本法适用于环枢椎半脱位。

上述三种颈椎扳法在临床上可根据病情参合应用。但由于颈椎的解剖特点,在应用时必须非常谨慎。术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手法技巧,做到姿势恰当,操作稳

妥,定位正确,手法轻巧。对颈椎有骨质病变可疑者,禁用

扳法。关于手法操作过程中听到的“喀嗒”响声,一般临床医生都非常重视,认为是手法成功的标志。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获得这种响声时,也不要勉强从事,以免使用粗暴蛮力损伤颈椎关节,造成不良后果。

胸椎扳法:患者坐位,双手交叉扣住,置于项部,身体略向前倾。医者在患者后面,用两手从患者腋部伸入,握住肩前部,膝部顶住患椎棘突上,医生两手同时做向后上方用力扳动,顶棘突之膝同时用力上顶。此时可听到“喀嗒”响

声。此法对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有很好的疗效。

--来自粉粉日记



28腰部扳法:分为七种扳法。

(1)扳腿推腰:患者俯卧.医者站其侧一手按住腰部,另一手扳住对侧大腿下段,将腿扳到不能再后伸的程度,推腰之手再用力向下推之。

(2)扳肩推腰:医患者体位同上,医者一手按在腰部,另一手扳住对侧肩部,将肩扳到不能再抬高的程度时,推腰之手再略用力,向下推之。

(3)腰椎斜扳法:病人侧卧位,下面的下肢自然伸直,上面的下肢屈曲。医者面对病人站立,两手(或两肘)分别扶按病人的肩前部及臀部,作相反方向的缓缓用力扳动,使腰部被动扭转。当扭转到有阻力时,再施一个增大幅度的猛推。此时常可听到“喀嗒”响声,表示手法成功。斜扳法的定位

可根据病变位置的高低,控制上下旋转幅度的调节来实现。

如病变节段在上腰椎,则下半身旋转幅度应大于上半身;病

变节段在下腰椎,则上半身旋转幅度应大于下半身。然而由

于这种定位方法是间接的定位,所以反能提供有限的准确

性。

(4)推腰拉踝法:患者侧卧,医者站其后,下蹲,一手按住腰部,另一手握住上腿的踝部,向后拉。双手同时用力,与拉弓一般,拉到有明显阻力为止。这样有节参的推腰拉踝数次。

(5)直腰旋转扳法:患者正坐位,腰部伸直。医生用腿夹住患者一侧下肢,一手抵住近医生侧的肩后部,另一手扶住另一侧的肩前部。双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使腰椎旋转,当有明显阻力时,再突然增大力量。

(6)弯腰旋转扳法:病人坐位,腰部放松。助手站在病人前方,用腿夹住病人一侧下肢,并用双手按住其大腿,以稳位下肢。医者坐于病人后方,用一手拇指顶推偏歪的棘突,另一手从病人腋下穿过按住其颈项,然后分三步完成整个动作(即前屈、侧屈、旋转)。先嘱病人主动慢慢弯腰,当前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时,即稳住在此幅度。然后再向同侧侧屈至一定幅度,使病变节段被限制在这个脊柱曲线的顶点上,而这个曲线的顶点将是最小的阻力点,因此手法的定位和作用就被局限住了。此时再做旋转运动:医者按住颈项的手下压,肘部同时上抬,拇指用力顶推棘突;助手则协力推压对侧肩部,各方协调动作,使病人腰椎做最大幅度的旋转,常可听到“喀嗒”响声和拇指下有棘突跳动感。

(7)腰椎后伸扳法:病人俯卧,医者站其侧,用一手按住其腰部,另一手将其下肢托起,并用力向后扳伸,如此两手协同动作,使腰椎向后过伸。本法适用于腰椎较为僵硬,腰椎生理前凸消失或腰椎侧突畸形等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肥大性脊柱炎的常用手法。

肩关节扳法:分为四种。

(1)前上举:患者坐位。医者半蹲于患者前侧,将患手搭于医者肩上,使其肘部搁在医者上臀部,医者两手抱住患者肩部,然后慢慢站起,并同时伸展手臂,将患者患肢抬起。

(2)后弯:患若坐位,手自然下垂。医者站于患者之侧,用一手扶住其肩部,另一只手握住其腕部向后扳动并做屈肘动作。屈肘时要使掌背沿脊柱上移。

(3)内收:病人坐位,将手置于胸前,手尽量摸对侧肩部。医者站其后,身体紧靠患者。用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肘部作内收扳动。

(4)外展:病人仰卧。医者一手按住患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肘部做句外牵拉扳动,同时做旋内及旋外动作。

肘关节扳法:病人坐位。医者一手握住其肘上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反复做肘关节屈伸扳动,常用于肘关节强硬,屈伸障碍等症,如肘部骨折后遗症、网球肘。

腕关节扳法:病人坐位。医者一手握住腕部近侧端,一手握住手掌或手指端,先将腕关节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再做屈伸及左右侧扳动。常用于腕部伤筋,腕骨错缝及腕关节活动不利等症。

踝关节扳法:病人仰卧。医者用一手托住其足跟,另一手握住跖趾部,两手协调用力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再做踝关节屈伸及内外翻扳动。适用于踝关节伤筋,活动不利以及

关节畸形等症。

--来自粉粉日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拿整脊 按摩基本手法
关节错缝术的技术操作规程
椎骨错缝--腰椎错位的推拿疗法
[转] 正脊手法复位手法
关节复位手法
颈部扳法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