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数次被骂文物贩子的他,却选择成立了华东最大古建修复公司

文┃雷虎 摄影┃阮传菊

吴永旦18岁时,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成为华东地区赫赫有名的古建看护人。

如果他没有出生在著名的古董村,少年时没有放弃读书,跟着亲戚出来闯荡古董生意场,甚至他没有把业务的方向放在收购东阳木雕上,他可能不会去拜东阳木雕匠人为师,不会萌生自己用木雕做古建修复的方向。穷其一生,他也想象不出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古建的看护人,想象不出自己能成立华东最大的古建修复公司,能够承接地方、区域标志历史建筑修复。

商人牟利为生,但跟着一条看不见的线,在岔路口的随心选择却永远改变吴永旦命运的走向。这一根线,就是东阳木雕技艺。

从生意到技艺

浙江东阳的公路两边,到处都是在建的楼盘,这里是婺派建筑的发源地,但小城和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并无两样。声名显赫的东阳木雕,似乎并未在这座城市的建筑上留下任何痕迹。直到车辆驶入一个不知名的村庄,几栋木质的亭台立在荒烟蔓草间,像是身临拆迁现场。

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前,景制终于显现出这村庄的“天赋异禀”:荷花池边有一个石磨主题小公园,路面以及桌椅都是由大小不一的石磨做成,小广场前立着型态各异的石人像,茕茕孑立的石人像立马让这小村庄变得鹤立鸡群。

石像之后是一处灰墙宅院,透过大门依稀可见小院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古董石雕和木刻。院子后面的第二重门大门紧闭,门后不断有窸窸窣窣的雕琢声传出。大门打开了,一位手上拿着一只木雕观音像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便是我们专程拜访的东阳木雕艺人、古建筑修复师吴永旦。

吴永旦并不急着向我们介绍东阳木雕,而是向我们“显摆”院子里的石器:这些都是他从全国各地收集的古董。他从事古建筑修复这一行,正因为这些古董——吴永旦出生的村庄名叫高大村,是附近有名的古董村。村里以前不出木雕匠人,只出最善于鉴赏木雕的古董商贩。

东阳自唐代以来就是全国有名的木雕之乡。吴永旦十多岁在亲戚影响下做古董生意时,东阳木雕自然就成为了主要的业务方向。但那时附近村落中的木雕早已被收购一空,他只能走出东阳,到苏浙皖这些受东阳木雕影响的传统区域做游方古董货郎。在吴永旦20岁左右时,苏浙皖的东阳木雕古董也被扫完了。高大村做古董生意的同乡开始去更远的地方淘古董时,他却选择拜东阳的木雕匠人为师,成为了一名木雕手艺人。在吴永旦看来,古董木雕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做一名手艺人,却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木雕。当代精美的作品,上百年后就能成为传世的古董。

吴永旦见识过历朝历代无数木雕精品。古董商贩在各地拆迁的古建筑上收来木雕,卖给古董木雕爱好者。日久天长,各地存世的古建筑越来越少,但古建筑爱好者手上却积累了大量木雕构建。古建爱好者收购木雕构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些木雕构件能重新组合起来,最终达到修复古建的目的。但古建筑在一拆一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损坏。因而要修复古建,不仅对木雕要有高超的鉴别能力,更需要有强大的雕刻技法。

于是,吴永旦便萌生了自己用木雕做古建修复的想法。从艺东阳木雕20年间,木雕从最初谋生的生意渐渐变成了传承文化的技艺。

养老院的看护工

很多古建筑都有这个现状:挂个文保单位的牌,却塌得只剩下地基了。

说到古建筑,很多人的观点是:得保护,绝不能拆。现实是,保护得花钱,还得花巨资。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还有些经费。但市级的那点经费,每年检漏换瓦都不够。一旦挂了文保单位的牌子,外人觉得会背锅,没胆子动。户主住得不舒服,没动力修。甚至有户主主动搞破坏,只等老房子一塌,就盖新房。

近20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期,也是是中国古典建筑破坏最严重的时期。国家财力和精力有限,绝大部分古建够不上文保单位的级别,在拆迁时就直接被挖掘机掀了。吴永旦花几万块钱把房子买下来,但在运回修复上,他却要花好几百万元。

在吴永旦看来,古建修复,就像是给老人治病疗伤。人越老,越要人照顾,一直好好照料,就能存活得久。没有人照顾,就会从漏雨破瓦到积重难返,然后就没救了。

吴永旦要带我们看他的古建修复现场。本以为是某处古典园林或者深山古刹。但没想到他却走到村口荒草丛生的空地上。原来先前路过那几栋茕茕孑立的木质亭台,便是正在修复的古建筑。

“仓库中放了700多栋老宅,但像这栋建于元代的老宅,我也仅这一套。雇佣了20多个木工师父,修复了6个多月,也只修复了其中1/3。”吴永旦指着眼前一栋不起眼的建筑说,“这就是我给古建修的养老院。”

中国古建大多都是纯木结构。一般都是通过刷桐油或油漆来防腐,从诞生开始,就会被时间的风雨腐蚀。既容易被虫蛀,还不耐火,所以古代建筑一般保存期限不长。要让这些风烛残年的建筑好好“活”下去,必须运用一种独特的防腐技术——批麻挂灰。“麻”是指麻布,“灰”是一种猪血调制的灰泥。其做法是,先用白麻缠裹在木胎上,再在白麻上抹上一层灰泥,最后在灰泥上涂大漆。

“这种方法防腐效果好,但成本太高,已经很久没人用了。因而批麻挂灰,通常被用来作为一种断代方法。当然,即使不用这个方法,从木雕上的刀工和图案我还能指出无数种方法来做鉴定。”吴永旦只要看一眼,就能大致确定这古建的产地和年代。

吴永旦走进存放构建的仓库,掀开一块胶布,下面整整齐齐地堆放着他收藏的老木头,每块木头上都用墨水做了不同的标记。

修复古建要会拆还会装。在拆古建之前,先要把房子的每块构件都分门别类编好号,统计出都有何种损伤,才能根据损伤的程度制作木雕,修补损坏和缺失的构件;做好所有构件后,在基地先试组装一次,再拆下来做到重建基地组装。

一栋房子上面的构件动辄上万个。对这些老宅的“关节”看多了,对中国建筑的的结构自然而然就熟记于心了;用木雕修补构件久了,中国木雕工艺不同年代和地域的特点也一目了然。

每天和这些“老弱病残”的老木头为队,常人难以想象其枯燥。而吴永旦成了最有耐心的人:“每一栋古建都是历史,你看见老,我看见故事。我在修复这些古建的过程中,都会把自己想象成古代的工匠,看见一栋宅子,一个院子,甚至是一座城池在我的手中兴起。这些建筑存在千百年,就会有数以万计的人在里边发生故事,世间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此。”

被误会的古建修复者的一生

吴永旦已经无数次被人骂是文物贩子了。

这的确很容易被误会,吴永旦多年来走街串巷收房。有人问:“你为什么要收房子?”“做古建修复。”“拉回去放哪儿啊?”“把它们编号后,放进仓库。”“什么时候修复呢?”“时机成熟再说。”“什么古建修复,我看你是破坏、是亵渎、是骗子。”

这样的怀疑可能是每个古建修复者的遭遇。2013年,香港演员成龙因为找不到易地重建的场地,把收藏的几栋徽派古民居捐给新加坡,结果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造成这样的误会,源于古建修复的特殊。

最大的难题是修复古建的材料越来越难找。吴永旦把我们带到他的另一个修复基地,这里是他专门用来堆放木料的料场。料场上堆满放的木料直径都在一米以上,都是花重金去东南亚购买的。这些木料将来都会被用在古建修复当中做主梁用。古时的宅子,用的主梁都十分巨大。这些主梁用的木头,往往都成长了上百成甚至上千年。如果主梁损坏,国内很难找到替代。找不到好的主梁,修复古建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古建修复不能说干就干,还得屯到材料齐全、匹配,才能动工。

古建修复的另一个难题是精通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匠人越来越少。2016年底,媒体就有“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将人去艺亡”的报道: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故宫古建筑修缮队,绝大多数已经接近或达到退休年龄。“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将面临“人去艺亡”的严峻局面。

官办的故宫古建修复尚且如此,那民间的古建修复会怎么呢?吴永旦把我们带到他的木雕车间。上千平米的木雕车间,有上百个工匠在伏案做雕刻。眼前人头攒动的景像和古建修复“人去艺亡”的印象相去甚远。

吴永旦说,这只是他古建修复公司的木雕车间,但古建修复早就不是以往一个工匠一把刀就能胜任的了。如今他的团队有600多人,除了这些传统的木雕工艺,3D打印、大数据等全新的技艺也融合进来,才能让古建修复做到“修旧如旧”。

在古建中演绎中国故事

吴永旦创办的古建修复公司是华东地区古建筑行业叱咤风云、享誉业界的著名企业,有612名专业东阳木雕匠人,老工匠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这些手艺精湛的艺人分布在他的6大古建修复基地里:雕花基地、珍藏精品古宅基地、修复基地、打样基地、木雕制作基地、石雕家居博物馆基地。

这些基地也代表了东阳木雕匠人的生存市场。雕梁画栋今犹在,小廊回合曲阑斜,古建修复的不仅仅是房子的梁宇,也是中国人的悠然怀古之情。

对于吴永旦而言,选择收购东阳木雕古董是为了赚钱,选择学习东阳木雕技艺也是为了更好地通过木雕来鉴别各地的老宅,卖出更高好的价钱,选择收藏那么多古建更是为了在赚钱的路上派上用途。这样的求利之路,就像蝴蝶为追逐花蜜而起舞,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东阳木雕行业和古建修复行业的修复只有情怀而没有价值,只会凋敝得更快。正因如此,吴永旦少年时期那一次懵懂的选择,才能走到能够为中国故事搭建舞台的今天。

在安徽颍上的明清苑,被称为“民间版故宫”,占地38亩,建筑面积13 000平方米,有大小13分院落组成,分为8大外院,5大内院,是目前皖北地区迄今保存修缮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而这一建筑,也是三贤楼历经2年多时间,投入600名匠人完成的抢救性修复。

上海晓园,原址在兰溪市乡下,是一栋清中期的江南四合院,这栋房子曾是进士宅邸,但被收购时整体已经遭到强烈破坏。三贤楼工匠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把宅子搬到东阳基地,参考年代、历史、风格,历经3年修缮完成,现已在上海朱家角被重新复建出来,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如今,他的仓库中存放的古建筑已经有700多栋。每个仓库基地规模超过了百亩,按照目前的储存量,这些原汁原味的古建筑足以轻松造出一个乌镇规模的古建筑群。

吴永旦坦诚,他还能用这些古建筑带来什么样的成果,为自己的路途和古建行业带来什么样的连锁反应,他不得而知。但他愿在其中努力展翅,用一生把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中国古代建筑都修复好,让每一栋楼都变成演绎中国故事最美的舞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建收藏家吴明山:以一己之力用二十余年守护三百多栋传统古建筑
苏州香山古建木雕匠后继乏人
中国古建筑构件之美:雀替和牛腿,你分得清楚吗?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 【古建构件·雀替】...
无雕不成器 —— 山西木雕赏析
古建筑斗拱构件之慢栱,古建斗拱机构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