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件有意思的家具,你都认识吗?

剃头凳

这样一款剃头凳,可以说是见证着古代的美发行业。

剃头凳其形起源于小条凳,但凳腿间多夹置三个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是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的常用工具。

清 柏木剃头凳

剃头行业在过去属于下九流,排行第五。下九流分别为: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花子、九卖糖。可见,剃头师傅的地位非常低微。

剃完头,不能跟顾客主动要钱,而是让顾客主动赏钱,钱的多少要看顾客的满意程度与心情。顾客把钱直接从剃头凳面的小长方孔内塞进去。一般,剃头师傅结束一天工作回家,翻开剃头凳上的抽屉,就能看到一天的收入。

冷暖椅

古代文献所记,有一种可供治病的家具,名曰“冷暖椅”。其面下柜门内夏天可以放凉水或冰块,用于降温,冬月寒冷,门内可放炭盆,用于取暖。面上棂格用于透气。使用时须在面上放一薄片瓷板,使传热均匀。如遇着凉或偶感风寒,在此椅上坐上片刻,即可得到缓解。如遇热伤风或中暑等症,坐在此椅之上片刻,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四出头官帽冷暖椅

有关这种家具的祥细介绍,可直接引用明代李笠翁《李渔随笔》里的原文:

“器之坐者有三:曰椅,曰杌,曰凳。三者之制,以时论之,今胜于古,以地论之,北不如南;维扬之木器,姑苏之竹器,可谓甲于古今,冠乎天下矣,予何能赘一词哉,但有二法未备,予特创而补之,一曰暖椅,一曰凉杌。予冬月著书,身则畏寒,砚则苦冻,欲多设盆炭,使满室俱温,非止所费不赀,且几案易于生尘,不终日而成灰烬世界。若止设大小二炉以温手足,则厚于四肢而薄于诸体,是一身而自分冬夏,并耳目心思,亦可自号孤臣孽子矣。计万全而筹尽适,此暖椅之制所由来也。制法列图于后。一物而充数物之用,所利于人者,不止御寒而已也。盛暑之月,流胶铄金,以手按之,无物不同汤火,况木能生此者乎? 凉杌亦同他杌,但杌面必空其中,确飞口方匣,四围及底,俱以油灰嵌之,上覆方瓦一片。此瓦须向窑内定烧,江西福建为最,宜兴次之,各就地之远近,约同志数人,敛出其资,倩人携带,为费亦无多也。先汲凉水贮杌内,以瓦盖之,务使下面着水,其冷如冰,热复换水,水止数瓢,为力亦无多也。其不为椅而为杌者,夏月少近一物,少受一物之暑气,面无障,取其透风;为椅则上段之料势必用木,两胁及背又有物以障之,是止顾一臀而周身皆不问矣。“

暖炉架

古人虽然没有暖气和空调,但是用无穷的智慧创造出了诸多丰富和奇葩的取暖保暖器具,且件件精细,样样精美。简单的一个暖炉架,也是巧用心思。

中国古代家具除了单纯欣赏的之外,往往因需而制,此件暖炉架便是典型的实用器。以硬杂木制成,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支架、下部为底座。支架在底座之上起弧形,靠上变直,雕以相对龙头,中镶绦环板,浮雕人物故事纹。

清晚期 木雕金漆龙首暖炉架

底座方正,榫卯与支架相接,上部有一圆孔,可置暖炉;高束腰,镂雕凤鸟、花卉纹;三弯腿设计,增加稳定感和腿足曲线变化;下带托泥。整体构思巧妙,做工精湛。在木雕上髹有金漆,既保护木体,也更显富丽堂皇。

天平架

之前有几位读者都私信过研习君,问这叫什么?

这是过去一种常用的衡具,为了重量称得准确,天平挂在架上,下有台座和抽屉,上直立柱并架横梁的家具。

在古代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时代,它是一种常用的衡具,巧妙地应用了杠杆原理称量金银,精准至毫厘,是经商时不可缺少的用具。

随着货币的变革,天平架也随之消失,加之使用频繁,并不像大型家具不经常搬动,所以传世的实物非常稀少,也非常珍贵。

明晚期 黄花梨三屉围栏式天平架

肩舆

肩舆是古代的一种轿子,肩舆分类为礼舆、步舆、轻步舆、便舆四种。肩舆不设帷幔,坐上冬季放紫貂,夏季用明黄妆缎垫,依不同场合而有严格规定。

明 黄花梨木雕夔龙纹肩舆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款皇家肩舆,横64厘米;纵58厘米;高107.5厘米。此肩舆从形制上看,似一款带底座圈椅。靠背、鹅脖、扶手皆饰有夔纹角牙,靠背板下有云纹亮脚。

与圈椅不同的是,圈椅椅盘下出束腰,而肩舆却在椅盘上,以便抬杆正好可以嵌夹进去。椅盘下的腿足间的券口极为窄细,除稳固架构外,还柔和了椅盘下的曲线。肩舆四足纳入台座面上,台座面在椅盘下为藤屉,脚踏为硬屉。肩舆整体素雅,却不乏装饰,在座面、束腰、及台座的四边均嵌有铜镀金包角。

此肩舆是考证皇家高位者在宫内走动的代步工具,也有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政治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上更显珍贵。

作为一种象征地位与财富的坐具,肩舆是达官显贵们的短途代步工具,无论形制如何变化,总与室内家具同气连枝,一脉相承。虽然它已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但却极具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宝宝椅

咱们清朝就有宝宝椅了,这可不是打外国来的!

清中期 红木儿童小圈椅

此种圈椅所存极少,其功能为富贵人家的儿童使用,属于高端定制,是家具中较别致稀少的一类。

火盆架

火盆架作为一种特殊的家具类型,我们现在看到的传世实物非常之稀少。

一是这种东西必定出自大富人家,生产量本身就少;二一个就是古今生活的差异导致后来的人不明白此为何物,木料拆下来都已改做其他东西了。

明 黄花梨有束腰高火盆架

如这例火盆架,如果没有中间的炭盆,重新装个席面,俨然就是一件大杌凳。

王世襄先生曾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叙述过一段真实的经历:

1958年在鲁班馆龙顺成第一次见到一件黄花梨的火盆架,面上仍有可将火盆坐入的大圆洞,支垫火盆的铜泡钉也尚在。但是到1960年前后,在王府井硬木家具门市部再见到时,已被改成一个大杌凳。 显然,炭火盆作为过时的家具已不被人重视,而出于容易出售的目的将其改制。

黄花梨火盆架

黄花梨螭龙纹带面板两用火盆架

现存于北京恭王府的炭火盆及火盆架

冰箱

我们现在会把冰箱叫成是家电,但是在过去,这是典型的家具,算是古典家具中的特例。

清 柏木冰箱

过去的冰箱大致结构是箱上设一对可活动的箱盖,箱盖上有两个或四个铜钱形或是其他纹饰的开光气孔,用于将箱盖提起,同时还是冰箱里所储冰块冷气的散发通道。

箱体下部的角落中有一个小孔,用于排出冰块熔化后的的水。

冰箱外部的两个侧面安装铜提环,以便提拉冰箱之用。冰箱下承木座,一般是束腰接彭牙鼓腿带托泥的造型。

在酷暑难耐的夏季,这种冰箱放入冰块后,既可以冰镇瓜果饮品又能从通气孔散发冷气降低室内温度,可以说是一物两用,非常受欢迎。

旅行文具箱

折叠式家具我们常见,多为交叉式折叠,比如:交杌、交椅,但面面贴合折叠的还是比较少见新奇的,比如下面这件特制的清乾隆 旅行文具箱。

清乾隆 旅行文具箱

箱盖装有镀金暗锁,钥匙孔设在箱底。箱打开成长方形小桌,把箱盖、箱底合拢便成桌面。桌腿设计在箱槽内,用活动薄板支撑,再用铜鎏金暗扣固定,折叠展开为桌,合闭为箱,设计巧妙。

清乾隆 旅行文具箱线描图

此文具箱将多种文房器具装于一箱内,随时随地都可打开作为炕桌,用以题诗赋词、处理政务、对弈论棋以及欣赏书画。据造办处档案记载,此套文具桌箱制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此箱设计精巧,最适宜外出旅行使用,为清代乾隆时期文房器具中的杰作。

棋桌

棋桌是供打牌或弈棋使用的桌子,在明代相当流行,且在明清家具遗存中也是少之又少,实物亦非常精妙。

明万历 黑漆棋桌 故宫博物院藏

此件故宫藏明万历黑漆棋桌,桌面上有活榫,合拢是四足木桌,打开后为八足棋桌。突起罗锅枨式桌牙。

它的构造是在四足的方桌上,添加两层桌面,每层桌面又各有两条扁方的桌腿。在叠起时,桌面上的扁方腿子恰好与方桌的腿子拼成四根方形的整腿,展开后则八条腿子各自着地。

桌面无腿的一边安在方桌边上的勾鼻扣搭在一起,使它成为一具八足的长方桌。棋盘、棋子盒和活面式棋桌一样也设在桌面的夹层中。

桌面边缘起拦水线,正中为活心板,上绘黄地红格围棋盘,背面黄素漆地。棋盘侧镟圆口棋子盒2个,均有盖,内装黑白棋子各1份。

棋盘下有方槽,槽内左右各装抽屉1个,内附雕玉牛牌24张,雕骨牌32张,骨摋子牛牌2份,纸筹2份,摋子筹1份,文台途器1份,均带木匣。又有锡钱2串。

独此一例,相当精彩。

当然,我们印象深刻的棋桌是下面这样的,也是极为少见的。

清早期 黄花梨高束腰可拆卸棋桌

这种棋桌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中间是棋盘,一面是围棋,一面是象棋,打开以后,底下还有一个双陆棋的棋盘。

这种桌子让你下棋时非常灵活,你喜欢哪个棋,就用哪个棋盘。

下置式亮格柜

在明式家具中,有一个品种是架格和柜子结合在一起的,是集柜、橱和格三种形式于一器的家具。常见的形式是架格在上,柜子在下。北京匠师称上部开敞无门的部分“亮格”,下面有门的部分曰“柜子”,合起来称之为“亮格柜”。

此件亮格柜一反常式,将亮格下置,非常有意思,大气敦厚,又有一丝西洋壁橱的味道。

看到这里,一定没看过瘾!

有意思好玩的家具还有很多,许多读者私信发来的家具图,研习君也没见过,也不认识,今后大家可以多发一发,我们一同研习探讨,如果大家喜欢这期文章,欢迎留言,研习君继续为大家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故宫家具点评69——矮圈椅
家具:圈椅
林荣兴行棋精准,步步催杀,果然是“小剃头”,泼辣至极
形形色色的古坐具--凿枘工巧展(三)
幸存下来的明式圈椅百图
那些幸存下来的明式圈椅100图,您见过几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